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技术专业是材料工程系开办逾20年的专业,在所有高等职业院校中我院是最先开办此专业的院校。本专业和焊接、铸造、锻压、质检等专业共同形成了一条"材料制备—加工成型—品质检验"服务的专业链。在"依托行业优势,突出专业特色"的办学理念前提下,以"人才培养"为主线、热处理专业建设为核心,并对实训基地、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重点建设。  相似文献   

2.
谭红江 《高教论坛》2011,(8):124-125,128
"2+1"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它将学校和企业这两个育人环境和育人阶段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2年在校学习,1年到企业实习,共同培育人才。它能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企业实践,拟定、实施创业计划,已成为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从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出发,对社会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实践"项目的实施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石油与化学工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新工科理念高度契合,新工科更加注重学科交叉与融合。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在"理工融合"方面进行了前期实践,以分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抓手,依靠协同创新中心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从"理工融合型本科生培养模块""理工协同式研究生培养模块"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块"三个模块入手,在本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育人环境建设,培养模式升级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为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目标,对地质类院校环境方向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重点方向进行了分析。环境地质作为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以解决复杂的地质环境问题为学科重点。依托该学科的人才培养,在系统理论思维、交叉学科教学和实践经验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满足国土资源行业对大学生从业的要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环境工程专业依托卓越工程师计划,尝试在地质环境调查方向的本科生培养。企业实践单位对该方向学生综合素质的满意度达到了95%以上,学生对专业培养计划的满意度也为基本满意—满意。  相似文献   

6.
研究面向建材机械行业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有利于构建更加全面、系统和规范的本科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环境,完善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的本科生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本文从如何发挥行业优势与特色,进一步推进过控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出发,在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平台建设、校企合作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以适应现代社会对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双元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的实际情况,构建了"IT项目工作室—创业园+IT企业软件开发中心—IT服务门店",充分体现"学校、企业"双元和学生"创新、创业"双创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体系改革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对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当前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实习经费不足、工程实践平台建设薄弱、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与现阶段人才培养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本文介绍了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落实我校"721"梯级、分类、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切实强化网络工程专业和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短学期实践教学环节,尝试依托现有科研项目为本科生专业实践提供支撑。该文从选题、实施和过程管理3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地质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实践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培养方式的正确与否,而实验是在校大学生培养和提高动手能力的最佳途径。基于教学工作中的实验课以及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探索本科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模式,分别通过对"大课堂"模式、电子教程预习模式以及精准式培养模式特点的研究,分析各种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对其优点进行整合和优化,建立培养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实验能力的高效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程度会影响学习态度、在校表现和择业意向,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有重要意义。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在家庭背景、能力基础上具有的"同质性",可较好地排除不确定因素影响,更好地观测和研究专业认同的作用和影响因素。对北大高年级本科生抽样调查,研究发现,专业认同划分的认知、情感、行为和适切维度有较强的操作性和解释力,四个维度表现出层次递进性,维度越高认同越难;本科生专业认同整体偏高,不同年级、院系的认同水平有明显差异;专业认同对本科生成绩、奖学金、实习与专业匹配、毕业去向等方面有积极意义;进入专业原因、所在院系和组织认同是专业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生产实习是本科实践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本科生在校期间了解社会及专业发展现状、促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对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生产实习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阐述哈尔滨工业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式,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明确生产实习考核方式及评价反馈机制,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借鉴德国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并进行消化、吸收、改造,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探索构建从"新手-生手-熟手-能手"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生身份在校学习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学徒身份在跨企业培训中心接受模块化技能培训,以员工身份在企业接受岗位综合能力培训和企业文化熏陶,形成"定岗双元"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专业建设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在不断完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同时,以适应市场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为导向,从实践教学入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开展"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提出了信管专业关联实践教学改革及ERP人才培养的新思路;设计了关联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及配套的课程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了ERP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ERP实践教学体系;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研究对信管专业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积极推进"3+1"创新人才培养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工作,上海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课程改革,并帮助学生"走出去"到材料领域知名企业现场实践,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通过一些系列的培养组合方案,如企业实践、学科竞赛等,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依据"由企业支持办学建设、参与办学过程、检验办学成效"的运行与管理机制的"紫金模式",确定本科生的第六学期教学活动在上杭教学实践基地运行,主要由"工程实践型"企业教师承担的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和专业实习与实践以及课程设计等组成。已经组建的一支热爱教学工作、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熟悉教学管理要求的企业"工程实践型"教师团队,在各教学环节中发挥了重要的互补作用。企业培养环节下一步需要加大基地的软件实力建设,努力提高"工程实践型"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研究能力,面对新一轮国家战略调整对地矿行业的冲击,不断拓展企业实践的方向与合作企业范围,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与学生就业的广适性。  相似文献   

17.
如何将双创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诸多大学需要研究与实践的课题。本文以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三三四"模式的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以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实践教学三体系整合为基础,以培养具有创意、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三创型"营销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实验、实训、实习和实赛"四实"集成平台为支撑,以此来提升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的培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校园网络运维校内顶岗实习的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在实施顶岗实习中存在着稳定性与整体性不足、前期不够适应等缺陷。有鉴于此,在校企深度融合思想的指导下,应积极开展校园网络运维校内顶岗实习的改革与实践,通过建立校内顶岗实习基地、改革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深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等一系列措施,实现校内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与企业顶岗实习无缝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从2013年起,渤海大学对本科生实行专业培养方案与专业实践主修能力培养方案并行的"二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辅助,法学专业实践主修能力的培养遵循着突显特色、实践为主、职业标准三项原则,力争通过三个学年的系统训练培养学生形成以语言表达能力、法条查询与适用能力、案件分析能力为基础的法律文书处理能力,实现为社会培养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应用型法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把"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这个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落到实处,有赖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校企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是目前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高等教育实现"三个面向"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昆明理工大学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在校企紧密合作的同时,针对本专业学生和企业员工,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进行改革,专业理论课采取"校企复合型人才模块化分段式教学"模式,实施"机—炉—电一体化"实践教学,强化岗位技能的培养,以企业员工岗前培训和科研项目为载体实施企校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大批的校企复合型人才,探索出了"校企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受到学生与企业的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