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潘彩 《中等数学》2012,(6):16-19
在平面几何题的证明过程中,三角函数的恰当使用也是常用方法.本文仅举几例.  相似文献   

2.
3.
茹双林 《数学教学》2006,(3):13-13,9
本文给出文[1]、[2]中例题1的一种简解,并把这类问题作一般化推广.即:三角形内部一点与各顶点的连线把原三角形分成六个小三角形,问要已知其中的几块面积,可求其他几块的面积.  相似文献   

4.
一道猜想题的证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题目:ΔABC中,求证:ha/mb+mc+hb/mc+ma+hc/ma+mb≤3/2。  相似文献   

5.
201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A卷)的平面几何题,以简洁优美的图形、多维的思维视角,激发着考生的求解欲望.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几何图形特征,建立相关量之间的联系,可以得到不同的几何证法:从不同的视角观察图形,利用正弦定理及三角形的面积关系,又可得到不同的三角方法.本文提供的7种证明方法,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6.
7.
问题:如图1,梯形ABCD中,AD∥BC,分别以AB,DC为边向外作正方形ABEF,DCGH,M为FH中点,求证:MA=MD.方法一:此题条件简单,若根据条件直接求证,会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8.
童晓 《中等数学》2002,(4):21-22
命题过一个凸四边形的三个顶点的直线均平分四边形的面积,则这三线共点的充要条件是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被另一条对角线平分.  相似文献   

9.
题目如图1,AB是圆ω的一条弦,P为弧AB内一点,E、F为线段AB上两点,满足AE—EF=FB。连接PE、PF并延长,  相似文献   

10.
11.
黄全福 《中等数学》2012,(6):20-20,33
第52届IMO第六题是一道形式简洁、内涵丰富、难度大的平面几何题.  相似文献   

12.
题目设H是锐角△ABC的垂心,M是BC边的中点,过H作AM的垂线,垂足为P.证明:AM·PM=BM^2.这是2011年一道日本奥赛题.文给出一种证法,其要点是:ME(参见图7)是为以AH为直径的圆的切线,E为切点,注意BM=ME,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习题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一些题目用不同的思想方法,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寻找多种解法,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对他们发散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DDC=ABAC.证法一:如图1,过D作DE∥AB,交AC于E,则BDDC=AEEC.由∠1=∠2,∠1=∠3,得∠2=∠3,∴AE=DE,故AEEC=DEEC,又DEEC=ABAC,∴BDDC=ABAC.证法二:如图2,过D作DE∥AC,交AB于E,则BDDC=BEAE.由∠1=∠2,∠2=∠3,得∠1=∠3,∴DE=AE,故BEAE=BEDE,又BEDE=ABAC,∴BDDC=ABAC.证法三:如图3,过C点作CE∥AD,交BA的延长线于E,则BDDC=ABAE.由∠1=∠2,∠2=∠3,∠1=∠E,得∠3=∠E,故AE=AC,∴BDDC=ABAC.证法四:如图4,过B点作BE∥AD,交CA的延长线于E,则BDDC=AEAC.由∠1=∠2,∠1=∠3,∠2=∠E,得∠3=∠E,故AE=AB,∴BDDC=ABAC.证法五:如图5,过B点作BE∥AC,交AD的延长线于E,则BDDC=BEAC...  相似文献   

14.
题1 在锐角△ABC中,AD⊥BC于D,P为AD上一点,直线BP交AC于E,CP交AB于F。求证:∠EDA=∠ADF。  相似文献   

15.
张腾 《中等数学》2007,(4):10-11
几何变换作为一种数学思想方法,已经成为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一个极为有力的工具.下面举例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例题如图1,⊙O1与⊙O2外切于点P,两圆半径分别为R1,R2,且R1>R2,AB是两圆的外公切线,A,B为切点,AB与O1O2的延长线相交于点C,在AP的延长线上有一点E满足条件:AP∶AB=AC∶AE,求证:(Ⅰ)AC⊥EC;(Ⅱ)PC=EC.图11分析证明,串联基础知识分析(Ⅰ)连PB,O1A,O2B,由AP∶AB=AC∶AE,易知△APB∽△ACE.而要证AC⊥EC,只需证∠ACE=90°.因此,证题关键是证∠APB=90°,故只需证∠2 ∠3=90°.而∠2=∠1=90°-21∠AO1P,∠3=∠4=90°-21∠BO2P,又∠AO1P ∠BO2P=180°,故∠2 ∠3=90°.获证.(Ⅱ)由(Ⅰ),易证∠CPE=∠1=∠E,从而PC=B…  相似文献   

17.
复数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要工具之一,由于复数具有良好的运算性质与明晰的几何意义,因此一些代数与几何问题利用复数来处理较易得到解决。下面我从几何证明与解轨迹题两个方面来具体探讨复数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赛题 一架等臂天平,无论怎样调节螺母,横梁总是右高左低,当物体放在左盘中时,右盘内放上质量为M1的砝码,横梁正好平衡,若将同一物体放在右盘内,左盘内放上质量为M2的砝码,横梁正好平衡.若不考虑游码的移动,试证明物体的实际质量M物等于M1+M2/2.  相似文献   

19.
分析 1此题如果用直观综合的方法,则只须设法证明点G在A、C1所确定的直线上,而过这两点的平面比较多,于是只要证明G也在过这两点的平面上,即此三点在某两平面的交线上。  相似文献   

20.
平面几何的证明一般都是根据几何公理、定理进行逻辑推理论证 ,似乎与所学的锐角三角函数没有关系。事实上 ,借助于锐角三角函数证明几何题 ,则出奇制胜 ,巧妙之处 ,令人拍手叫绝。现举例如下 :一、求证线段及线段的乘方间的关系图 1例 1.已知 :如图 1,∠BAC=90°,AD⊥ BC,DE⊥ AB,DF⊥AC,垂足分别为 D、E、F,求证 :AB3AC3=BECF(教材第二册 5.4 B组第 3题 )证明 :设∠ C =α,则∠ BDE=∠DAE=α在 Rt△ABC中 ,tgα=ABAC,∴ AB3AC3=tg3α;在 Rt△ BED中 ,BE=DEtgα;在 Rt△ CFD中 ,FC=DFctgα;在 Rt△ AED中 ,tg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