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小学综合社会科课程改革是当前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与难点。从我国中小学综合社会科课程开设的模式、结构问题,课程的德育性问题及课程的实施与评价问题,探讨我国综合社会科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课程的时代状况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作为核心手段与途径在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的发居与改革,无不主要指向对课程的探究与定位,以课程变革为主旋律。然而,课程的存在状况却令人担忧。历史发展表明,课程领域存在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理论的外化与冲突、实践的封闭与单向度、改革的失败与钊摆现象等方面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就难以摆脱困境,课程改革就难以取得实剩与成功。  相似文献   

3.
苏鸿 《教育探索》2000,(10):37-37
一、课程综合化的现实依据 课程结构与课程功能之间的矛盾是课程变革的动力源。课程功能主要表现在对制约课程的三因素(知识、社会、学生)及其关系的适应上,课程综合化是三因素发展的客观要求。首先,从社会方面看,当今社会出现了诸多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例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加强学科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培养问题解决型的人是时代的需要。其次,科学知识正由纵向分科走向整体综合,课程要促进知识的再生产,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综合化。第三,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整体性,分析与综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课程综合化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理论研究与课程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课程理解、课程意识、课程立场、课程权力等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究竟教师与课程是什么关系,什么是教师的课程理解,教师应该怎样理解课程,教师能否成为课程的一部分,教师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课程资源,教师是否拥有课程权力并应该拥有哪些课程权力等等。深入探讨并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课程实施的状况,也影响着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政策和学校的课程制度。围绕这些基本问题,本刊编辑部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课程教学论专业博士组织了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愿景与可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不仅是课程发展中的普遍现象,而且是课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课程改革主要缘起于对课程僵化问题、课程超载问题、课程失调问题的解决。课程改革是促使教育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理性化以及教育范式恰切性的前提与保障。课程发展史上并不缺乏改革,但并不是所有的改革都取得了成功。课程改革需要整体性立场、过程性思维与实践性路径。  相似文献   

6.
目前,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存在着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不平衡、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的比例不平衡、实践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比例不平衡、综合课程欠缺四个方面的问题。为此调整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加选修课程的门类、开设一定比例的综合课程,是课程结构走向优化、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课程实验在当今世界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正在深入发展,探讨课程实验的理论问题,无论对课程实验的科学化,还是对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发展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课程实验的概念厘定(一)对课程与实验的基本认识课程实验是由“课程”和“实验”两个词组成的复合词组,认识课程实验首先要认识“课程”和“实验”两个基本概念,在把握其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才能有助于课程实验内涵与外延的把握。1.对课程的基本认识课程的本质属性问题是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研究的基础性问题,同时也是课程实验的前…  相似文献   

8.
关于研究性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性课程以培养一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的课程。研究性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组织应根据可迁移性原则,并以问题为中心。研究性课程的结构优化应处理好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的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研究性课程的实施应采用问题解决模式和自主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综合课程理论研究在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形态、目的及综合课程的结构等问题上还存在误区,实践方面教材和师资问题阻碍着课程综合化的实现。综合课程改革面临着非常好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0.
陈亚鹏   《山东教育》2006,(1):127-127
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中,课程政策的认同感低、课程执行者的“知”“行”能力不强而在实践中产生了执行偏差、课程资源的投入与开发不足乃至课程制度上也存在着变革的要求。这些问题的改变与解决,从根本上需要增强课程执行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综合课程发展的现状与契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综合课程理论研究在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关系,形态、目的及综合课程的结构等问题上还存在误区,实践方面教材和师资问题阻碍着课程综合化的实现.综合课程改革面临着非常好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2.
刘志华 《时代教育》2014,(7):177+187
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课程与教学之间、课程与课程之间、教学与教学之间存在的问题,基于存在的问题,阐释了改善策略:培养实践型课程编制者和专家型教师、搭建课程编制者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发展教师教学沟通交流能力。  相似文献   

13.
课程评价是课程改革中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的课程评价工作主要表现为:课程改革开始之前进行需求评价;对课程标准的事前评价与修订评价;深入开展教材评价研究;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通过审视和反思这些课程评价工作,当前课程评价还存在诸如对课程评价的宽泛理解、缺乏系统的课程评价组织、地方和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缺失、过于强调行政意义上的评价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促使课程改革良性发展,提升课程整体品质,未来的课程评价工作还要进一步加强课程评价理论研究,加强地方特别是学校层面的课程评价,建立有效的课程评价标准和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加强课程评价过程中的对话与协商。  相似文献   

14.
课程领导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课程理论问题。课程领导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它作为新课程改革实验中一个不可回避的方面,应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人们对课程领导的研究,已经从课程领导的内涵、理念、任务、角色、层次与类型、模式与功能以及产生背景和发展阶段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所探讨。但从去年以来,研究问题逐渐开始转向,人们开始探讨课程领导的主体、职能、策略和课程领导的道德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人们研究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15.
课程组织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课程组织问题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然而,怎样组织课程,怎样处理课程的分化与整合、学科逻辑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既是课程的理论问题,也是课程改革的现实问题。我国课程组织的研究应摆脱旧观念的影响,寻求新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论课程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课程问题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对课程的不同理解,产生了不同的课程观,它直接影响着课程的选择、实施,也影响教育质量的高低。本文从探讨课程的基本特征的角度,系统阐述了课程观与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课程哲学基础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辉旭 《教育研究》2006,27(3):66-70
课程与哲学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哲学制约着课程观的产生、发展和变革;另一方面,课程在哲学面前具有能动性、选择性。把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应用于课程研究,作为课程论的哲学基础,满足课程发展的要求,建立实践课程论,这是课程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必然。用实践哲学审视课程历史,探究课程本质,反思课程问题,把握课程规律及其特点,是实践课程论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阶段的课程改革中,课程政策的认同感低、课程执行者的“知”“行”能力不强而在实践中产生了执行偏差、课程资源的投入与开发不足、乃至课程制度上也存在着变革的要求。这些问题的改变与解决,从根本上需要增强课程执行力。课程执行力是一个国家在影响课程的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保证课程政策目标实现的有效力,即各方面因素发挥同向的积极作用来保证课程改革目标实现的有效程度。其中,课程权力的分享与共有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前提;课程执行者“知”“行”能力的提高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核心;课程资源的投入与开发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基础;课程制度的变革与创新是增强课程执行力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融合是当前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针对课程思政与课程贯通融合问题,提出了教师施政与学生悟政、践政深度融合的全程育人模式.基于此育人模式,研究了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过程中融入PBL的必要性、基于PBL的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措施及实践探索.在基于PBL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过程中,通过问题驱动,引发学生思政意识;通过教学翻转,引导完善学生思政问题,通过学生践行思政,有效洞悉学生思想深处的思维和意识等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实施路径,实现教师施政、学生悟政及践行思政三位一体,实现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贯通融合.  相似文献   

20.
从潜在课程的属性、外在表现形式及与学科课程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潜在课程的本质特点、范围、与学科课程的结合,及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阶段潜在课程的作用等问题,试图以此深入理解潜在课程及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