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览     
经济报道的‘软性指导’特征指导有硬性指导和软性指导之分。所谓硬性措导,就是带有强制性的指导。软指导是以指导对象自愿接受为特征的,不带强制成分。对经济报道的软指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一、转变立足点,从站在受众之上转到立足于受众之中,摆事实,让读者自己去理解。二、转变价值观念,把自己置于服务者的位置,以对受众有益为经济报道的出发点。三、改革传统的表现形式,使经济报道不致于硬邦邦,枯燥无味,而是生动有趣,可读可信。  相似文献   

2.
唐勇  张毓强 《现代传播》2005,(5):127-128
美国政府从来就重视舆论调控,这一点在外交事务报道上尤为突出。从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到今天的美国总统布什,都是如此,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美国外交是如何对舆论进行调控的呢?长期以来,美国政府外交部门总是想方设法控制媒体,在与之周旋的同时,形成了一套可以用来对新闻界施加影响的游戏规则,通过调节和控制新闻的质量、数量、流向和导向,使之对外交有利。美国政府外交部门对媒体调控的游戏规则可以分为硬性调控和软性调控两种。硬性调控具有强制性,软性调控具有引导性。在和平时期,美国外交部门对新闻媒体以软调控为主,硬调控为辅。软调控是…  相似文献   

3.
一、硬性新闻和软性新闻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新闻可以分为硬性新闻(或硬新闻)和软性新闻(或软新闻)。软性新闻有时也称为"特写"、"人物特写"或"通讯"。硬性新闻是时效性极强的刚发生、正在发生或马上就要发生的事件。它客观地记述  相似文献   

4.
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飞速发展使得当今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增多,电视媒体的受众正在流失.为了拉回流失的受众,电视媒体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和突破,从前的硬性、填鸭式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念正在被软性、体验式的开放观念所代替.  相似文献   

5.
新闻娱乐化,是指一种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者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的报道方式。其特点是在传媒报道中减少严肃新闻和硬新闻的数量,将名人趣事、暴力犯罪事件、体育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要点;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和吸引力,不遗余力地强化事件的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何为新闻娱乐化,目前还没有简单明了的定义。一般“新闻娱乐化”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偏向软新闻或使硬性新闻软化,其特征是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向受众播报:二是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档案法》中存有一定数量的“软性条款”。研究表明,此类“软性条款”并非不能执行,而是存在独特的运行机制,主要表现为软硬协同实施机制、效力传导型实施机制、政策辅助型实施机制和资源引导型实施机制。面向未来,此类“软性条款”并不需要全部转化为“硬性条款”,而是要通过“价值在场”“技术在场”和“路径在场”三重变革,延续“软性条款”不“软”的效力格局。“价值在场”,即以“档案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建构“软性条款”同“硬性条款”的互动机制;“技术在场”,即以修订《档案法实施条例》为契机,发挥“硬法”的外部协同效应;“路径在场”,即以开发“引导性资源”为路径,激活“软法”的自我实施潜能。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作为舆论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揭黑报道大多会令人大快人心,其掀起的巨大社会舆论又能够促使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但为何记者在报道易建联“年龄门”事件过程中却遭到了社会一定数目人的反对和奚落?究竟是记者报道方式问题还是另有深层次原因?我认为,新闻舆论监督在受众接受心理层面上存在两大类别,即硬性舆论监督和软性舆论监督,而记者在行使其舆论监督权时忽略了这两类新闻舆论监督的区别,从而造成了事与愿违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王卫萍 《视听纵横》2010,(4):104-104
新闻的定义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关于新闻的经典定义。但我们常常比较狭隘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从信息论的角度,作为信息的新闻,事实上包含了两大类别:一类是“硬性”的“理性信息”;一类则是“软性”的“情感信息”,(当然这两者之间并非截然相分离)。人们为什么要每日甚至是每时每刻地通过大众传媒搜取各种各样的新闻信息呢?除了了解和掌握那些必要的硬信息以便正确地决策之外,还要获得充分的软信息,即满足自己在情感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虚假报道是新闻报道中屡禁不止的顽症,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软性虚假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所谓软性虚假,是相对于纯虚假报道而言的,是指作者以发表作品为目的,将生活中某些真实事件和虚假构思相拼接,故意淡化报道事件的虚实界限,造成一种模棱两可的境况,使受众对报道的事物产生错误的认可。软性虚假报道则往往是虚实相间,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核查起来比  相似文献   

11.
一、新闻的软与硬。本文认为,硬新闻是指宣传意图比较明显,采用直白的方式进行宣教的政治化了的报道,受众处于冷接受状态。硬新闻主要包括时政新闻、会议新闻、经济新闻。软新闻是指采用间接的方式进行宣教的泛政治化的报道,受众处于热接受状态。软新闻主要有社会新闻、文体新闻、政法新闻等。  相似文献   

12.
新闻娱乐化目前理论界还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存在两种较普遍认可的观点:一种是指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其主要表现是减少严肃新闻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力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等?  相似文献   

13.
王卫萍 《视听纵横》2009,(3):112-11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是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关于新闻的经典定义。但我们常常比较狭隘地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从信息论的角度,作为信息的新闻,事实上包含了两大类别:一类是“硬性”的,可以称为“理性信息”;一类则是“软性”的,可以称为“情感信息”。当然这两者之间并非截然相分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世博报道提出三点思考。其一,报道的“快”与“慢”。一般而言,报道要快,要先声夺人;但某些时候,“慢”报也未尝不可。深度挖掘。慢工出细活,推出有分量之作,也是一条路径。其二,新闻的“硬”与“软”。要把硬新闻做得软些,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偏硬的内容中发掘软性蕴含;二是在报道偏硬的内容时采用软性处理的方法。其三,广播的“长”与“短”。广播的长处、短处都很明显。扬长避短。既需从设备和技术条件层面解决。又有赖于从报道理念和报道方式层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5.
所谓社会制约因素,是指社会对记者的控制、牵制和约束因素。记者在从事新闻传播活动时,受到社会的制约是必然的,因为任何社会系统、社会组织、社会行为,包括新闻传媒及个人,都必然要受到整个社会系统的控制与制约,否则,人类社会就会变得混乱无序。 美国社会学家梅尔文在70年代中期提出了“媒介依赖论”的学说。“媒介依赖论”认为,依赖具有双向性的特征,即社会依赖媒介,媒介也依赖社会,二者相辅相成。例如,社会需要从媒体获得大量信息资源,否则,人类就很难相互沟通与理解,同样,媒体若得不到各种社会资源,也难以生存下去。由此可见,社会制约因素对媒介和记者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社会制约因素对记者的影响有硬性制约和软性制约两大类。硬性制约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它包括政党和新闻政策,各种新闻法规,这些政策和法规是传媒及记者都必须遵守的。软性制约具有非强制性特点,传媒及记者可以接受这种制约,也可以不接受这种制约,例如受众对传媒的批评建议等。  相似文献   

16.
政务报道是电视受众了解国事、省事、地方大事及领导干部活动的主要信息渠道,但现在电视上的政务类新闻报道,常常缺少受众希望寻觅的信息消费点。这种讲“硬”道理的电视新闻,如果用“软”着陆的方式去表述,其效果则会大不一样。  相似文献   

17.
目前新闻界对新闻有“软”“硬”之分。我个人的理解是,所谓“硬新闻”的内容往往涉及社会发展,偏重于报道的深度以及思辨性。而“软新闻”则涉及社会生活,偏重于报道的广度以及生动性。二者缺一不可,都为读者所需要。二者虽然新闻视角不同,但可互为补充,甚至相互兼容。社会经济新闻属于“软新闻”的范畴。它是介于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电视台的立台之本,做好新闻报道是电视台最重要的工作。目前,电视台新闻节目主要内容是:领导活动;重要会议;经济建设。这类新闻也就是行内所说的硬性新闻。硬性新闻如何报道好?新闻节目如何做活?这是摆在每个电视台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也是一个重要问题。这类新闻主题相对严肃,做好做活并不容易,因此,应将硬性新闻通过软处理从而使新闻报道适合观众的心理,达到更有效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媒体经济报道是受众准确了解经济形势、正确研判经济发展趋势的航标。全媒体时代,经济舆情隐患愈发突出,媒体从业者需要深入理解舆情与经济舆情的内涵,明晰经济报道存在的各种隐患,探寻规避舆情隐患的途径。本文探讨了当前经济报道的舆情隐患问题并提出了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刘蓉 《青年记者》2012,(23):12-13
新闻娱乐化,是指在内容上,"新闻"主要指向软新闻,尽量软化硬性新闻.它的主要表征是加大、加强软性内容的比例和位置,并将其作为新闻重点,如犯罪暴力事件、明星花边新闻、名人轶闻趣事、极度煽情的新闻、体育新闻、灾难事件等,与此同时,则相应缩减严肃新闻的比例,并不竭余力地挖掘它的娱乐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