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界关于政府应急信息发布中政府、媒体与公众关系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信息技术对政府、媒体与公众关系的影响研究,政府、媒体与公众关系应然状态的研究,政府、媒体与公众关系失衡表现与原因的研究,以及政府、垛体与公众关系重构策略的研究等.在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研究展望:一是对政府应急信息发布中公众参与的研究将越...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媒体是党、政府与人民的耳目喉舌,我国的媒体自然地被赋予了一种政治宣传功能.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距离感正在一步步缩小.政府领导人是政府最直接的代表,政府领导人的形象对于获得公众对政府的认同和支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深入考察新传播技术环境下公众、政府和媒体的关系。针对中国新媒介危机传播中存在的问题,本论文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和具体措施,期望在风险社会中,通过三者关系的重构实现新媒体传播中公众、政府与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同时指出,在三者关系的重构过程中,公众和媒体并非总是被动和消极的,他们能够并正在通过各种途径推动政府改革的步伐和社会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的人们总是从媒体中获知自己所需求的信息,因此信息中的舆论导向至关重要。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的文章,首次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即公众通过媒体来知晓事件或问题,并按照媒体对各种问题的重视程度来调整自己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看法,换言之,媒体对某一事物的强调程度同公众对同一事物的重视程度构成正比关系。这一实证性结论为舆论导向理论提供了基础,因为媒体会影响人们的关注对象,也就是说媒体议程会影响公众议程,传媒的影响力由此而生。此外,议程设置理论还进一步指出公众的关注往往会引起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采取措施,即公众议程又会影响政府议程。  相似文献   

5.
正媒体公信力的逻辑起点在于公众信任,是一种公众的主观行为。因此,讨论主流媒体的公信力问题,必须围绕媒体和公众关系展开。全媒体传播中的新型传受关系,改变了公众对主流媒体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对主流媒体保持和增强公信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主流媒体公信力面临速度考验。全媒体时代的公众信息需求是以分秒来计算的,呈现出一种急切的信息饥渴状态。很多人通过智能手机等终端来获取并转发自己感兴趣的各类信息,一些利益群体抓住这一"机会",伪造散布有利于自己的信息,扰乱了舆论环境,甚至引起了社会恐慌。而主流媒体的信息发布要经过采访、编辑、审核等专业流程,不可能做到像自媒体那样的随意地传播,主流媒体也不具备自媒体"人人都是麦  相似文献   

6.
葛翀 《传媒》2018,(11):64-65
媒体是组织或个人与外界建立联系的纽带,也是与公众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建立媒体关系是公共关系的重要内容,很多组织或个人都需要通过媒体向外界发布信息来获得公众关注.因此,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媒体关系至关重要,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官方组织还是非官方组织都要有维护媒体关系的意识.CBA(中国篮球协会,英文名称China Basketball Association)作为一个经常需要与媒体打交道的组织,媒体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是其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表现为选择适当媒体建立合作关系、构建自身消息发布平台、定期举办媒体信息发布活动和制造媒体事件等4种主要形式.但目前CBA的媒体关系运作还存在着媒体事件影响力不足、球星效应不显著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7.
温志强  高静 《传媒》2019,(10):50-52
在传统媒体时代,政府主要依托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途径进行信息传播,公众很少有机会通过这些媒体表达自我诉求或影响政府公共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与公众间的关系多是呈单向性的形式,而传统媒体时代政府信息的公开方式和透明程度受限于客观因素,公众也无法进一步了解政府。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政治格局多元化、经济全球一体化和信息传播国际化的时代,法制化和民主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在构建和谐社会舆论的进程中,大众媒体日显重要。作为传播活动中的三个不同意义上的主体“政府、媒体和公众的三角关系只有保持三足鼎立和相互制约的局面,才不至于破坏全社会的整体平衡。”即“公众、媒体与政府关系的动态平衡”。国家政府需要通过法制和决策制约媒体、调控社会、引导公众媒体报道影响政府、在服务公众的同时引导公众公众意见监督和左右媒体、推动政府。有的学把这种三重主导关系简称为“PMG关系”,包括:政府高位调控的G型主导体现媒体双向功能的M型主导和保证大众话语权的P型主导。[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政府要在舆情事件中不断加强与公众和媒体的互动,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平台,让公众通过官方渠道了解舆情事件的详细信息,从而避免信息失真。这样既能提高政府公信力,也能让公众通过合法渠道表达其正当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2016年我国政府首次提出要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网络中有政府与公众之间解释与诉求不一致的话题,以及公众亟待政府关注与解决的问题。网络舆情安全也成为网络安全问题中不可小觑的因素。本文根据话语分析理论建立了话语分析模型,对河北省政府门户网站、河北省网上政务服务中心以及河北新闻网的内容进行抽样,然后借用模型对网络舆情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网络舆情安全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发现,政府机构参与、有媒体监督的网站让公民真正感受到了"互联网+政务"时代的到来。从提高公众满意度的角度来保障网络舆情安全,政府首先应该转变工作模式为服务群众、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应该联合媒体展开行动以及增强"互联网+政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政府、媒体和公众是媒介世界的三个构成部分,作为策划操控者的政府的声音在"华南虎"事件中缺位,导致了舆论一步步沦向被动局面.而现代传媒则在市场化过程中陷入职业道德与利益冲突造成的困境中."艳照门"事件却反映出一直受政府引导和媒体轰炸的公众正借助着现代互联网创造出一个传播奇迹,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媒介新秩序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考古界构建考古成果共享,惠及公众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此的探索也不断增多。在此进程中作为社会沟通的渠道的媒体是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考古和媒体的关系更是一对非常值得思考的关系。实践考古共享,考古工作者需要积极主动地以媒体为依托,借力媒体与公众天然的联系以及其沟通平台作用,与新闻媒体共同推进考古共享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解析"躲猫猫"事件,从信息传播角度阐述政府公共事务传播模式的重构:探索政府如何通过公共事务传播提高其传播效率和政府公信力、媒体在公共事务传播中如何发挥其作用和职责、公众在公共事务传播中如何发挥其民主监督以及政府、媒体和公众三者间的互动等。  相似文献   

14.
对新闻媒体来说,2008年堪称突发事件报道年。谈突发事件报道,不能孤立地从媒体如何应对来谈,因为突发事件涉及政府、媒体与公众三方。虽然突发事件是媒体受专业本能指引而追逐的重点内容,更是出于媒体社会责任应该关注的热点,但处置突发事件的主体是政府,媒体只是共同应对的合力和途径之一,这就注定其新闻报道活动要受到政府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灾难报道中的“3T”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体介于政府和公众之间,三者形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媒体既受政府制约,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既引导公众,又需要满足公众的需要。在当今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以及公民权利意识不断高涨的情况下,新闻媒体在灾难事件时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公众知情权的深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建明 《新闻界》2005,(5):39-40
2005年9月,国家有关部门公布了灾害性事件伤亡的人数不再是国家机密,应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我国在扩大公众知情权的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一步.“知情权”是上个世纪60年代后世界上非常流行的概念,这不仅由于许多国家的人权受到重视,而且许多国家的政府要解决棘手的问题越来越需要大众的配合.公众不知情,政府不可能调动公众的积极性,共同解决社会问题.在一个国家,公民知情权的多少关系到政府执政的成败,也是政府同人民关系是否密切与和谐的标志.认识这一点,对于新闻媒体和新闻发言人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在通讯技术不断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移动终端的智能化水平也不断的进行发展。微信作为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无论是其平台性还是互动性,都远远地超过了传统的媒体平台,通过产品中公众平台板块的开发,为新闻的传播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文章尝试对微信公众平台的新闻传播效应进行分析,从正、负两个方面探究其影响内涵与成因,为移动媒体的发展带来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赵雅文 《新闻界》2006,(2):51-52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同时它又是两者和谐统一的“调节器”,在两者之间起承上启下、润滑畅通的作用。政府的政策发布与实施主要是通过媒体这个中介传达给公众,公众的政治愿望也要通过媒体这个中介反馈给政府,媒体是政府发布政策和公众表达意愿的“中转站”。而要实现顺利地“传达”和“反馈”,政府、媒体和公众等三个方面必须事先进行精心考虑和设计,这在新闻传播学中称之为“议程设置”。  相似文献   

19.
媒体在公共领域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公众社会,公众舆论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媒体在这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责任. 在现代社会的文明进步中,对政治力量以及其他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赋予新闻媒介以神圣职责.大众传播媒介是制约权力的有效方式之一,是民主制度在话语领域最主要的表现.在我国,这种功能主要体现为舆论监督,它是指公民或新闻媒体发表与传播针对政府机构或政府官员的批评性言论.  相似文献   

20.
2012年3月2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赵启正被问到官员和记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时,他表示,国家的政策需要通过记者传递给公众,而公众监督政府则是通过各方面。其中包括记者。他强调,政府官员和新闻发言人要适应今天这样一个媒体时代,要乐意或者主动地和记者接触,请他们来传递政府的打算;同时也要乐意地接受记者的监督,官员要修养他的新闻观或者媒体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