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议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传统的抗体生产方法是向动物体内反复注射某种抗原,然后从动物血清中分离出抗体,这种生产方法所获得的抗体不仅产量、纯度低,且特异性较差。直到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科学家柯勒(Georgeskihler,1946—)、阿根廷科学家米尔斯坦(Cesar Mil-stein,1926—)、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地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出单克隆抗体,克服了传统制备方法的不足,被誉为生物技术发展中一次历史性的重大突破,并于1984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相似文献   

2.
<正> 1975年,Kohler 和 Milstein 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用绵羊红细胞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进行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抗绵羊红细胞抗体,又能进行分裂繁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单克隆技术(Monoclonal antibody,简称 McAb)指在一株 B 淋巴细胞系中的每个细胞只能产生一种它所专有的、针对一种它识别的抗原决定簇的抗体,从这样一株 B 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即为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技术  相似文献   

3.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在生物选修三是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本文详细介绍了两次杂交瘤细胞的筛选过程,为高中生物选修三单克隆抗体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进京 《新高考》2010,(4):51-52
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有两次的筛选过程,第一次是选出杂交瘤细胞(用选择性培养基);第二次是进一步选出能产生我们需要的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相似文献   

5.
"单克隆抗体制备"是动物细胞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主要针对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筛选问题作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6.
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例,分析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描述教学设计,并对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并鉴定破伤风类毒素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为破伤风的快速检测及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用破伤风类毒素做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分泌高滴度针对破伤风类毒素的杂交瘤细胞株,测定单抗免疫球蛋白亚类及单抗效价,用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单克隆细胞株的特异性。结果:通过细胞融合和克隆化,筛选出3株持续分泌抗破伤风类毒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E12、1E11、1G10。间接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1E12、1E11、1G10可以和破伤风类毒素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制备了抗破伤风类毒素单克隆抗体,为制备免疫诊断试剂盒和抗体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叙述了教师引导学生以橡皮泥为材料去模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动手实践该过程,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9.
李颖 《教育教学论坛》2012,(25):204-205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高中生物选修三的一个难点。笔者通过深挖教材,对教材中没有解释清楚的几个疑点做了阐释,同时构建了逻辑更为合理的单克隆抗体流程图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国际抗体验证工作组发表的关于验证抗体特异性策略的提议为基础,介绍抗体检测和特异性验证的五大支柱策略,系统性解答学生在学习单克隆抗体制备内容时的疑惑。  相似文献   

11.
杀鲑气单胞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了6株分泌抗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的单抗细胞株,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株单抗中IgM有3株,IgG1有2株,IgG2a有1株,且抗体效价为1:12800—1:51200,检测灵敏度为1.0×105—1.0×108cfu·mL-1。进一步实验证实这些单抗与其他病原菌都无交叉反应。但单抗5C7、7H6与杀日本鲑亚种有交叉反应;单抗8A2与无色亚种存在阳性反应。表明杀鲑气单胞菌亚种之间既有独特的抗原决定簇,又有共同抗原位点。制备的单抗可用于杀鲑气单胞菌的快速诊断和亚种鉴定,为该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中药中活性物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免疫检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活性成分检测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但中药中许多重要活性物质如甾体皂苷、多数三萜皂苷和大多数真菌中的多糖化合物光谱吸收只有弱的末端吸收甚至无特征紫外吸收,分析、检测比较困难.在单克隆抗体技术基础上的小分子化合物的免疫学检测可应用于这些活性成分化合物的快速检测以及研究其在体内的代谢和分布.该方法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省时、便携、易操作,将在中药材标准研究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这个理念,使教师从传统的传授转向现代的促进,要求教师必须积极开动脑筋,加强师生互动,从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生物选修3(苏教版)“第三章:动物细胞工程”中“制备单克隆抗体”一节内容复杂、抽象、难度大,如何降低学习难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笔在新课程理念下,尝试采用层进式设问教学法,精心设问,积极启发,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实录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双特异性磷酸酶(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是酪氨酸磷酸酶家族中的一员,这个家族中的成员既能对磷酸化酪氨酸去磷酸化,也能对磷酸化丝/苏氨酸去磷酸化.此外,它们还在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磷酸酶信号途径(MAPK)中起重要生理功能.为了制备抗人双特异性磷酸酶的单克隆抗体(mAb),以DUSP18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e小鼠,通过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抗相应磷酸酶的mAb.用Western blot检测mAb对重组蛋白和细胞中天然磷酸酶的反应性,共获得6株可稳定分泌抗磷酸酶mAb的杂交瘤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双特异性磷酸酶的去磷酸化作用机理以及其在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磷酸酶信号途径(MAPK)中的信号转导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讨论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学、医学研究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神经生长抑制因子(FIF)是一种特异存在于哺乳动物脑中的金鹰硫蛋白 (MT),又称MT-Ⅲ,具有特异神经细胞生长抑制效应.MT-Ⅲ与MT有70%的序列 同源性,但MT却无此功能.在患AD症病人的大脑中,GIF和mRNA的含量均显著降 低.为了进一步研究,MT-Ⅲ的结构与功能及与AD症的关系,制图示GIF的单克隆抗 体,用ELISA方法研究了GIF,α-结构域和β-结构域,N-末端六肽和N-末端+肽分别 与GIF的单克隆抗体的相互作用,并对单克隆抗体的抗原决定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了GIF的抗原决定簇与其一定的空间构象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1975年,英国科学家米尔斯坦和法国科学家柯勒开创了将产生抗体的单个细胞(如B淋巴细胞)和瘤细胞(如骨髓瘤细胞)杂交的技术,形成杂交瘤细胞,成功地获得了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单克隆抗体,并因此获得198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特性:一方  相似文献   

18.
1975年英国科学家 Kohler 和 Milstein 在 Nature 上发表了题为《分泌预定特异性抗体的融合细胞的持续培养》一文,报道了将经过绵羊细胞 SRBC 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相融合,建立定向产生抗 SRBC 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技术,并指出在体外大规模培养这些细胞以提供特异性抗体,将在医学和工业领域具有应用价值。这篇经典的论文是人类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意图在体外产生预定的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的里程碑,两位科学家也因其卓越的发现被授予1984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由于这项技术的  相似文献   

19.
一、释疑知识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抗体B淋巴细胞产生。其主要成分为:球蛋白.具有特异性,而从血清中分离出的抗体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水溶性免疫佐剂在制备小分子化合物单克隆抗体(单抗)中的应用效果。创新点:采用一种新型水溶性免疫佐剂,快速制备了分别针对4种农药和1种海洋毒素的高亲合力单抗,且其性能与以往采用弗氏佐剂获得的相应单抗非常接近。方法:本研究以4种农药和1种海洋毒素为目标分析物,采用一种新型水溶性佐剂与小分子抗原相互混合,直接对Balb/c小鼠进行小腿肌肉注射免疫。经过2~3次免疫后进行腹腔注射常规末次免疫,细胞融合后筛选出了相应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并鉴定了针对上述半抗原小分子的特异性单抗。结论:采用该水溶性免疫佐剂制备抗原注射溶液无需乳化过程,免疫操作简便,且对小鼠负面效应较小;虽然该处理小鼠产生的抗血清效价并没有像常规弗氏免疫佐剂带来的效价值高,但细胞融合后筛选得到有效细胞株的概率尚可;获得的针对目标分析物的单抗在灵敏度和特异性等方面都接近于以往采用弗氏佐剂获得的单抗。试验结果表明,该水溶性免疫佐剂适用于针对小分子化合物单抗的高效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