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心”是指运动员通过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从而运用意识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达到最佳竞技状态的训练方法。“调心”在武术训练中体现为武术的“默功”。  相似文献   

2.
武术运动是一个内外兼修的体育项目,心神意气的训练是指对运动员内在心志的训练。通过训练达到与外形技术的高度协调,谓之“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才会有高水平、高质量的运动表现。 心神意气的训练概括地说,是要求运动员心力要坚强,精神要饱满,意识要集中,气势要贯通。 心力要坚强是对运动员在演练中的总的心态要求。要自信弥坚,犹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内与外的根基,否则将形无劲健,神采不扬,动无韵味,意不明畅。要把自己假设在一个战斗的场合,一招一势要有坚韧不拔的气慨,从起势到收势,始终要有勇往直前的斗志。  相似文献   

3.
武术套路训练的心理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武术套路训练中的心理意识分析。武术套路训练不仅包括素质训练,基本功、技战术的训练而且还包括各种意识的训练。这种意识的训练,在武术中就是心理方面的内容。在武术教学训练中由于动作变化多样,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非常重要,使学生学会分析动作中肌肉用力感觉,充分发挥心理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从而使动作完成得迅速准确。  相似文献   

4.
灵敏素质是人体在一定条件下的各种素质能力的综合表现。武术运动是强调"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运动的难美复杂性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灵敏素质训练。文章通过分析影响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因素,并进一步提出了促进武术运动员灵敏素质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美国产Power plate pros5TM振动训练器,对武术套路专业学生进行振动训练,经过十周系统的训练测试振动训练对其柔韧性,下肢力量以及难度动作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测试。结果显示:振动训练后武术套路运动员竖叉横叉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下肢柔韧性得到了增强;振动训练对武术套路运动员立定跳远无显著性影响,对纵跳高度存在显著性影响;振动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的难度动作完成质量,从而提高武术套路整体演练水平,优化了传统力量训练,是对传统力量训练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之一。它对武术运动的影响,一方面表现为:在整体中构造自己,从而形成了武术动作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及内外合一的运动特征。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在整体中实现自己,它重视动作间的功能联系,通过内在的“连”与“合”,使动作在和谐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进一步而言,在运动中无论是构造动作还是完成动作,都体现出思维的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来自第一线的损伤调查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武术运动的发展,比赛竞争将日益激烈,尤其向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运动员场上的运动量、运动强度及动作难度都随之增大,运动员损伤的病例也逐渐增多,这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比赛。笔者为此对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93~95级武术套路专业学生进了损伤调查,以研究探讨在武术运动中发生损伤的原因和规律,为运动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武术套路竞赛的新规则在保持武术的本质特点和遵循“突出项目特点,严格动作规格,强化攻防意识,继承发展创新”和“高、难、新、美”的精神指导下,中国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组织全国武术界部分专家教授和优秀武术运动员,创编了自选套路的指定难度动作,旨在起到规范化的导向作用和对即将要执行的新规则中运动员的创新难度动作设计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竞技武术套路评分标准中,动作规格分值为6.8分,占满分的68%。因此,少年儿童在武术训练的初级阶段便应进行严格的武术形体训练,狠抓动作规格,使他们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和动作规格。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在套路训练中有规范的动作、优美的姿态,为他们将来成为优秀的武术运动员打下牢固的基础,而且可以防止因动作变形而引起骨骼的发育问题,保证少儿武术运动员健康成长。为此,本文就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形体训练方法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动作速度是完成武术技术动作的核心,只有“拳如流星眼似电”,才能“拳打不知”“后发先至”;在进行套路演练时也要求运动员体现出高、低、起、伏、快速、勇猛、连贯的武术技术特点和风格,而且运动员要在1分20秒的时间里完成几十个动作,没有高速发展的动作力量是无法满足武术套路运动技术需要的。  相似文献   

11.
1武术散打运动员产生疲劳的原因及种类 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武术散打疲劳是指运动员在进行踢、打、 摔等动作时引起机体工作能力暂时下降。分析武术散打运动训练中运动员出现疲劳的成因,可以很好的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2.
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比赛得失分因素之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问巷调查、录像解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在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和难度的得失分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修改后的新规则“杠杆”作用明显,运动员在完成难度动作时流畅性有大幅度提高,观赏性大大增强;高水平套路运动员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的竞争上;加强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基本功、基本技术”,提高单式动作的动作质量,加强动作规格,是优秀运动员最终获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浅谈音乐在武术套路训练中的作用与配用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音乐在武术套路中不仅能影响运动员的肌体,感染运动员的情绪,使运动员很好的进入状态,展现出武术的“精、气、神”,而且能够促进运动员训练疲劳后的恢复。为武术套路训练配用上合适的音乐,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技巧。将音乐与武术套路训练相结合,不仅可以完善武术套路的“新、美”内容,提高欣赏性和艺术性,更能推动竞技武术套路训练的普及。  相似文献   

14.
武术竞技化使得武术向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武术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动作的编排和设计等方面逐步走向系统化、科学化,其中武术腾空动作是增强武术观赏性、提高运动员演练水平的直接体现。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提高运动员腾空高度、转动速度,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运动生物力学是武术运动的基础理论之一,其在武术技术动作分析中的运用相对比较落后,同时也阻碍了武术的进步发展,文章借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理论体系为框架,采用文献资料、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等方法,对武术腾空技术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武术竞技运动近年来的迅速发展,武术动作的难度和高度也越来越被重视,教练员在追求高、难、美、新动作的同时,必然会导致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产生运动性疲劳。本文从武术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机制、诊断方法及其恢复措施几个方面进行综述,让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随时了解疲劳的症状,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恢复措施消除疲劳。为完善武术训练,增进武术运动员的身体健康及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供良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新版武术竞赛规则的修改实施,使武术套路比赛更加具有竞技性、可比性、观赏性,在武术比赛中指定高难度动作已成为整个套路的核心,其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成绩。文章运用资料统计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分析研究了竞技武术套路比赛中运动员难度动作的完成情况,结合长期教学与训练的经验,指出竞技武术南拳套路比赛中难度动作发挥水平的高低是高水平运动员竞争的要点。现代武术运动竞赛的特点是运动员之间的技术水平比较接近,因此竞争更加激烈。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各运动队要根据各运动员的难度动作薄弱环节,通过科学调控有效地进行大运动量高强度训练,使运动员在比赛时能产生最佳模式,建立固定动作量化指标。同时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心理训练,形成适宜比赛的良好心理定势,就一定能在武术套路比赛的群雄逐鹿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在散打比赛中运动员完成“特长”技术讲究的是动作的效果,能击中或摔倒对手,让自己有效得分,同时尽可能防止对手得分,目的是克敌制胜。所以,在武术散打运动员“特长”技术的教学训练中,应着重培养运动员在激烈的实战对抗条件下运用“特长”技术动作的实用性和合理性,提高其“特长”技术运用的成功率和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膝关节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膝关节损伤是长期困扰武术套路运动员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之一.为了解目前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现状及原因,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国家队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现象较为严重,且存在普遍性问题.造成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一是,长期繁重的训练任务造成运动员膝关节疲劳,集中表现在C级(高级别)难度动作加连接动作的训练中.具体表现为跳跃动作起跳至落地过程中,运动员不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动作要领;腾空落地瞬间,运动员膝关节承受过重压力而未正确使用落地缓冲;腾空落地时由于旋转度数不足所造成的生硬连接.二是,难度动作训练之前的准备活动不充分以及训练时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因此,加强膝关节肌肉力量训练和难度动作完成前的准备活动,教练员对运动员完成难度动作采取有效合理的保护措施,是预防武术套路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表象意识在竞技武术"指定动作"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运动心理学理论及计算机技术,对武术运动员高难度“指定动作”的完成,提出较为有效的表象意识手段,在避免减少受伤的情况下,促使运动员尽快掌握“指定动作”技术。  相似文献   

20.
武术运动员的智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一书中指出: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形态、机能、素质、技术、战术、心理、智力七个方面,亦可概括为心、技、体、智四种能力。随着竞技武术的日益发展,在武术的科学训练中,对运动员的智能训练与培养,已逐渐被认为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对一个武术运动员来说,除了必备的智商和学习思维能力之外,重要的是专项所需要的套路和技术动作的理解能力,演练意识和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