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知识》是我的启蒙老师,她把我引进新闻大门。我叫崔峰,是个农民,也是个新闻爱好者,种地之余,总想写点东西投给县广播站.但由于不懂新闻知识,写的稿大部分进了废纸篓。1984年秋,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新闻知识》,一读之下,如获至宝,当即订了《新闻知识》,废寝忘食地边学习、边写作,终于我的处女作《真想写稿并不难》,在1985年9月号《新闻知识》上发表。从此,我便与《新闻知识》结下不解之缘,形影不离,年年都订《新闻知识》。投稿面扩大到《陕农报》、《通讯员报》、《老军报》、《农家信使》等报刊,单是1989年1—10月在《陕农报》、《陕西地方志通讯》发表新闻稿就有14篇。  相似文献   

2.
我从1984年开始学习写稿,刚开始写稿.热情很高.写了许多稿件,竟未采用过一篇稿件。就在我灰心之时,县委宣传部的通讯干事送给我一本《新闻知识》,我看后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我感到杂志上的文章很对我的胃口,对我学习写稿很有帮助。从此以后,我便和《新闻知识》交上了朋友。每期杂志一到.当即仔细阅读起来.从中汲取养分,使我掌握了一定的新闻业务知识,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最喜欢读《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讲座》、《视听天地》、《新闻采访知识》、《通讯员之友》等栏目。在《新闻知识)}的指导下,十余年来,…  相似文献   

3.
由于地方偏僻,信息不灵,所以,我第一次知道《新闻知识》杂志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是去年的一天,当我翻看《新闻出版报》时,一封辽宁作者的话吸引了我。这位作者在一篇短文中提到,陕西《新闻知识》杂志对作者负责,稿件刊用后,立即给作者寄去刊样,不久  相似文献   

4.
初学写稿,因为不得要领,眉毛胡子一把抓,自己觉得什么都重要,就把采访到的材料稍微加工整理,投寄给报刊、电台,结果是泥牛入海无消息。为此,我也曾对写新闻稿失去信心,认为自己在报刊,电台等新闻单位“没关系”,所以屡投不中。恰在这时,一位老通讯员向我介绍了《新闻知识》杂志,并送给我一本阅读。当我拿到这本杂志后,真是爱不释手,花了三天时间仔细看了一遍,我觉得这本杂志办得好,它设有二十多个栏目,尤其是《得奖新闻采写谈》、《新闻业务讲座》、《采写体会》、《我与新闻知识》及《通讯员之友》等栏目,更是贴近我们通讯员,就好象新闻老师给通讯员上课一样,效果非常好。 在《新闻知识》的帮助和指导下,近几年来,我的写作水平大有提高,不但经常为厂广播站写稿,还结合本厂实际,向报刊、电台投寄了许多新闻稿件,每年的“征文”稿件总有几篇获奖,我采写的《那山、那水、那情》一稿,被《三峡潮》一书收录,获得优秀奖。与此同时,我还被《陕西工人报》、《军工报》、《铜川日报》、《铜川人民广播电台》、《现代文化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和特约记者。  相似文献   

5.
对一个企业秘书来讲,常读《新闻知识》也能使人受益匪浅。《新闻知识》在今年的订阅计划中,已成为我的友好“伙伴”。《新闻知识》贵在“新”,时效性强、可读性浓,是初学写作的阶梯。我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在《新闻知识》上学到的知识,采写了一篇通讯,被《军工报》  相似文献   

6.
编辑部: 第七期的《新闻知识》于今天收到。我共订阅了8种新闻杂志,到今天,第7期的杂志我还只收到贵刊,而还有3种第6期的杂志没有到手。先到为君,先睹为快,《新闻知识》虽然没有《中国记者》、《新闻战线》的牌子大,但同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愿意长期成为她的一名忠实读者。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代初,找在海门县厂洪乡党委、三厂镇党委搞宣传工作,组织上为我订阅了《新闻知识》、《新闻通讯》等业务刊物,从此,我便同《新闻知识》等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虽工作几经变动,但《新闻知识》始终与我相伴。通过多年阅读和学习《新闻知识》等杂志,自己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得到了提高,拓宽广知识面,开阔了视野,令我欣慰的是,经所在企业和海门市三厂镇党委推荐。我还荣幸地被中共海门市委宣传部、海门市文明创建工程指挥部确定为122名海门市百佳文明市民候选人之一,多次被《南通日报》、《南通工人报》等新闻单位…  相似文献   

8.
刊中报     
《刊中报》自8年前创刊至今,已出刊百期_我们不想用不适当的奢侈方式去纪念它,只希望广大通讯员记住:在学习写作的道路上,你曾有过一个诚挚的朋友。当《刊中报》创刊之时,我们听到两种意见。一种是:新闻理论杂志办《刊中报》不论不类;一种是:新闻理论杂志办仔1中报》既可使刊物版面活跃有生气,又能为各种兴趣的作者提供综笔的困地。我们根据为办好军报服务,为通讯员成才服务的办刊宗旨,毅然选择了“办下去”。经过8年的实践,州中报》这枚小花终于在通讯易C中活了起来。我们几乎每天都收到数篇通讯员给仰1中报》的来信来稿,占…  相似文献   

9.
痴心不变     
我是一名参加军报第7期、第9期和第12期新闻函授的学员。入伍7年来,虽然工作岗位调换了多次,但我对函授中心的喜爱之情和对中心老师的感激之情却痴心不变、与日俱增。1996年3月,刚刚穿上军装的我,便在团报道组组长的极力怂恿和大力推荐下,报名参加了中心的函授学习。随着一期期函授通讯和《新闻与成才》(现为《军事记者》)的如期而至,我对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中心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我试着写了一些稿件,没想当年就在《新闻与成才》杂志和函授通讯中各见稿一篇。我也成了官兵心目中的“兵秀才”、“笔杆子…  相似文献   

10.
我是物资系统的干部,热爱新闻报道工作,更喜爱《新闻知识》杂志。 我搞新闻报道算是半路出家,凭着一股的热情,写过不少稿子,足有一尺多厚。虽偶有稿件发表,但缺乏新意,少深度,欠份量。懊丧之际,竟被一期《新闻知识》给迷住了,及不可待地从头至尾翻阅一遍。饭后茶余,还细细品味。1990年,参照栏目,写了一篇《怎样发现新闻线索》,投往《新闻知识》。首次给这个刊物投稿,觉得不一定刊用,就当练笔吧。没料想,在1990年的第9期《新闻知识》上,我的稿子变成了铅字,这足足使我兴奋了好几天。不久,又给我寄来了稿费。我感受到《新闻知识》对读者、作者的负责态度,是值得人信服的。从此,《新闻知识》便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我的心目中,《新闻知识》是我的函授导师。每期刚印出来,我就来到编辑部,还没等分发我就竞相拿走,仔细阅读。看了上期,还想下期,期期皆盼,篇篇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新闻事业韩松暨南大学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资料第4辑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与发展梁甲庐广西大学学报第2期中国近代最早的办报思想俞家庆新闻理论与实践第3期沮话中国新闻史范凡宁夏日报通讯第3期从《邸报》到《京报》黄河百科知识第3期北京最早的报房梁彤北京日报5月3日太平天国的情报和宣传机构辛文思湖南日报通讯第l期一百年前的上海报纸李良荣,秦绍德文汇报通讯第1期上海最早的报纸王国荣解放日报5月16日《上海新报》—近代中国第一份汉文报纸盛哭昌图书馆学研究 第10一12期《申报》是哪一个美查办的韦振前广西大学学报第2期《申报…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名业余报道员,过去向各级报刊电台投寄很多新闻稿件,但被采用的很少。我自订阅了《新闻知识》后,每收到一期,我就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从中吸取新闻写作知识,然后借鉴杂志里介绍的采访和写作经验,到实地进行采访和写作。通过学习,大开了自己的视野,稿件的刊用率也提高了。近两年,我先后被《中国法制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疆日报》、《战胜报》、《育才报》、《人民军队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哈密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专职通讯干事。八年来,我单位坚持每年为每个通讯员订阅一份《新闻知识》杂志。每一期刊物来后,我都仔细的阅读,我特别喜欢“通讯员之友”、“新闻业务讲座”、“新闻写作研究”、“视听天地”等栏目.对指导我们写稿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和启迪。我单位订阅贵刊从过去的三五份,增加到今天的35份,基层通讯员入手一册。有时举办的通讯员学习班,也把这本刊物作为教材,对通讯员进行培训教育。正是由于坚持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我们的通讯员近几年来在《陕西日报》、《中国黄金报》、《陕西工人报》陕西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刊稿40…  相似文献   

14.
“奖品”     
考入军校后,我主动加入了队里的新闻写作兴趣小组,写稿的热情很高。年底新闻报道工作总结时,宣传科为鼓励我给我评了“优秀奖”,奖品是用红纸包着的一个大信封,上面写着2003年《军事记者》杂志一套。以前,我只是在图书馆偶尔见到过这个杂志,对它的内容并不太熟悉,心想奖这一套杂志有什么意义?但是,当我拿到第一期后,就改变了这种认识。杂志中的“采编感悟”、“通讯员园地”、“新闻讲台”、“刊中报”等栏目让我耳目一新,捧着它就像在漆黑的迷官里徘徊许久后看到了一线曙光,它让我了解到了新闻写作的基本常识和方法技巧。一些报道员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当我荣获宝鸡县广播站好新闻二等奖、好通讯二等奖和三等奖时首先想到的是《新闻知识》杂志的帮助. 1985年3月,当我第一次看到《新闻知识》时,只是个对新闻一窍不通的爱好者,是贵刊《通讯员经验谈》栏目里年上稿一百多篇的经验之谈激起了我学写新闻稿的信心,以  相似文献   

16.
方兴未艾的报业集团现象 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以来,我国报团现象蓬蓬勃勃发展很快。特别是中央、省市两级机关报,多年来陆续创办了多种新闻媒体,初步形成以机关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功能的报团。《人民日报》社,除了办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之外,还办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市场报》、《讽刺与幽默》报、《新闻战线》杂志等多种报刊。还组建了自己的通讯机构,成立了出版社和新闻人才培训中心,并经营相关实业,  相似文献   

17.
《新疆新闻界》编辑室为了把杂志办得更好,给每个读者发了一张《读者意见征询调查表》,虽然我也填了这张表,但感到仍有未尽之意,再谈点看法。我今年54岁,是一名业余通讯员,在克拉玛依油田写了几十年的新闻稿件。每当我订阅的《新疆新闻界》杂志一来,总要先阅读“通讯员之页”这个栏目的文章。我还重点阅读“新闻与写作”、“新闻知识专题讲座”、“采写体会”、“新闻和语言”、“好稿评介”等栏目的作品。每期都要从头至尾看一遍,有的文章还要读多遍。1991年第二期“通讯员之页”栏目中胡四海的《投稿杂  相似文献   

18.
我的拙稿《落榜志不衰,自学能成材,张宏文受聘当了农技员》,被去年11月8日《陕西农民报》采用。尽管是“丑小鸭”,但心里却喜欢.因为是1987年第10期《新闻知识》杂志给我作了具体的指点。先从采访说起。前多日,我曾四次去甘井乡地段医院,采访一位多年带病辛勤工作的妇科医师赵翠竹的事迹,出力不少,事与愿违,也不知所故。自从去年8月份开始订阅了《新闻知识》后,较前明晁进步。特别是看了第十期李其贵老师的《采访过程即写  相似文献   

19.
我是国内贸易部门的一位新闻写作爱好者,曾获得一些报刊奖励达10多次。 当我捧着一本本获奖证书,就不由得想起了《新闻知识》这位无声的老师。 由于自己酷爱新闻写作,所以经常学习《新闻知识》有关内容,特别是“爬格子”写不出来时,就翻阅《新闻知识》杂志。去年以来,我已有16篇稿件在《西安晚报》和《陕西财贸》上发表,使我写作的劲头大增,仍不舍得放下笔,我从内心感激《新闻知识》。我觉得这本杂志具有知识广泛,论理深刻等特点,它适合基层通讯员、业余写作爱好者,有所得、有所知、有所乐。 去年的一天,我到《报刊之友》编辑部去送稿件,看到了该刊出版的1993年第3期主编笔谈21页上有一篇题为《“主雅客来勤”——〈新  相似文献   

20.
今年6月,我迁新居时,对几百册书都进行了整理,大部分过时的旧书,我都“处理”掉了,唯独随我十几年已退了色的《新闻与写作》杂志的前身——《北京日报通讯》却依然保留了下来。几十本《北京日报通讯》和1984年改刊后的《新闻与写作》,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我崭新的书柜里。一次,有位同事来我家看到这种情况,半开玩笑地对我说:“嗬,你对这些‘小本本’还真够有感情啊!”我说:“你算是说对了。”这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我当通讯员和后来从事记者、编辑工作的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