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众多无私、仁爱、善良的慈母形象,她们伟大的母性情怀令众多读者感慨、赞叹,为了家庭、儿女,她们大都付出了自己所有的一切,真实地流露出女性的自然母性;然而,非所有的母亲都是如此,她们有的为了自我的个性解放,为了追求人格的独立, 自觉地回避了母性意识;还有的因为生活的艰辛及思想的束缚,在她们身上固守的母性意识逐渐变异,亲情的挚爱甚至转变为仇恨。通过对各种母性表现的梳理,我们可以体会到浓厚的男权文化氛围对广大女性解放的束缚、阻碍,以及女性解放道路的曲折、漫长。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八十年代杰出的现代诗人海子凭借独特的意象体系屹立于中国现当代诗坛。早期的海子在短篇诗歌的写作中大量使用阴柔优美的母性意象,其可分为母性身份意象、母性身体意象和母性物体意象三大类。单纯敏感的个人性格、与众不同的哲学观点以及人类普遍的母性崇拜是海子短诗中大量使用母性意象的原因。海子既继承了中国现代母性书写传统,又借鉴了西方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母性意象群。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60年代是儿童文学普遍贫乏的时期,刘真作为那个时期为数不多的女作家,并且在其儿童文学作品中,能用女性的独特视角去关注儿童,用充满爱的母性情结去关怀孩子,是难能可贵的,使这一博大宽厚的母爱主题得到了升华,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生殖崇拜是人类对男女生殖器官执以宗教的崇拜与祭祀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最原始的信仰,也是最具特色的信仰。生殖崇拜首先体现在女性崇拜中,女性崇拜体现在各民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各个方面。葫芦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殖符号是人类原始母性崇拜的重要遗存和祭奠,体现了人类对于葫芦与自身关系的探求和信仰,在传统文化中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从洪水神话中的葫芦形象出发,揭示以葫芦为象征的母性生殖崇拜,对于重新审视和挖掘女性崇拜的文化地位,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母性是母亲所具有的特性,也指成为母亲的才能。幼儿师范学校的母性教育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乳媪和保姆",而是让她们学会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为做一名"最好父母"般的幼儿教师做准备。母性是由母爱、母艺和母德三部分组成,所以母性是可教的。在对学生进行母性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原则是:教师教育,主体性教育,生活教育和全面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东西方的传统文化中,母亲的社会人格都已被固定化和模式化了,母性即意味着"无私奉献"、"忘我牺牲"和"仁慈宽厚",正如爱男人更甚于爱女人自己早已成为男权文化中心对理想女性的人格定位一样,爱子女甚于爱自己也早巳成为父权社会对理想母亲的人格定位.但奥尼尔和曹禺却在他们的悲剧中向世人展示了母性中的另一面,它颠覆了传统文化中关于母性的神话.  相似文献   

7.
美国当代女性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通过歌颂母性,开创了20世纪中后期美国女性诗人的重要流派,即"母亲诗人"。普拉斯的"母性诗歌系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她自己的儿女为创作对象和创作灵感来源的诗歌;第二部分,注重思考和探索母性体验与创作力之间关系的诗歌。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母性诗歌",旨在揭示诗人创作"母性诗歌"的重要意义,即诗人通过书写母性来确定自己的诗人身份、实现自我的转变,试图从自身的"三重困境"中走出。  相似文献   

8.
平原 《红领巾》2005,(5):115-117
“五四“时期女作家思想意识的觉醒,使她们在女性角色的定位和性别的自认中将母性的价值档和地位遮蔽起来,在对社会和自身的反思中,她们的作品缺少对母亲角色的正确认识,这就意味着女性在对自身性别意识特别是母性意识的认定中存在着模糊性,至此女性的彻底解放就是虚妄.  相似文献   

9.
普遍意识形态认为的伟大、崇高、博爱的母性爱 ,在另一方面就隐藏着牢固母性社会性角色分担的父权制意图。母性在父权制的母性主义 (motherism )旗帜下 ,很大程度上隐瞒了她的实际状况 ,诸如丧失主体、性奴隶化、孤独、无力等等。在女性主义领域里重新研究的“母性” ,区别于以往的普遍“母性”概念 ,女性主义首先解剖母性实体 ,而后重构新的母性概念。文章以孤独、无力的母性实体为中心研究四位中国现代女作家探讨母性的文本  相似文献   

10.
11.
曹禺戏剧成功运用了象征手法,无论在主题展现、形象塑造、环境设置、结构安排等方面,象征色彩都非常明显,这种表现手法贯穿于曹禺整个话剧创作。这些手法的运用,使曹禺戏剧的风格热烈而激荡,内容深刻、含蓄、富于哲理性,洋溢着一种缠绵淡远的诗情画意,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曹禺戏剧中常常运用意象并置的诗化手段将看似散乱的材料进行“聚”与“收”的处理,以达到对材料深层寓意的充分挖掘。其意象并置的运用普遍而又多样;既有相似意象的对等,又有对比性意象的“跳跃衔接”,还有相同意象的多角度重复,它们与剧中浓郁的叙事性相互对抗,形成戏剧的内在结构张力。  相似文献   

13.
韩愈散文具有雄奇恣肆的特色,"雄"是其"气盛言宜"主张在创作上的反映,"奇"是其"务去陈言"主张及创新精神在创作上的体现。这种风格出自于作者炽热奔放的感情、丰富无比的想象、变化无端的构思以及嘎嘎独创的语言。  相似文献   

14.
《三国演义》塑造某些人物性格,也体现出一定的发展性,而非完全“出场定型”的类型化描写,这在关羽思想性格的刻画上有突出的表现。关羽先是刘关张集团中的智,忠勇兼备是其性格基础,随着诸葛亮进入这个集团、关羽智地位失落,以及他在战场和外交上不断侥幸胜利,关羽逐渐自大骄矜起来,最终又因骄矜发展到狂妄而使自己走向灭亡,形成一条明显的性格嬗变轨迹。作以此艺术化地诠释了“满招损,谦受益”的格言,表达了谦逊儒雅的人格理想,以及戒骄戒躁的人格教育倾向。  相似文献   

15.
曹禺作品问世后,批评界试图将曹禺极富个人生命体验的个人话语同化并纳入时代主流话语的规范体制之内。而面对批评界的批评,不同时期之曹禺采取了极不相同的应对方式,这实则表现了曹禺创作心态及创作方式的变化。曹禺的创作历程所走的一条自是-自审-自弃之路。  相似文献   

16.
"令",原是下令给臣属或告示天下的公文,属于古代公文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文体。曹操的政令文一改汉代的繁缛浮华,在艺术风格上呈现出词约义丰、严明有力、语言通脱、形式不拘、真诚相待、饱含深情等特点,成为了建安文学中的别一家。  相似文献   

17.
曹操是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与军事家,聚多才多艺于一身,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更是精到。他不仅重视雅乐的建设,而且极度热衷于俗乐,并实现了这两种音乐在思想深处的完美融合。曹操自身的音乐创作不仅削弱了原有的教化功能,而且极大增强了抒情功能。究其这种音乐思想产生的原因,除音乐本身的发展规律与汉魏时期社会思想的变迁之外,还与曹操的社会身份、文化身份以及成长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点讨论曹操以乐府旧题写时事实际发生的原因及情形,认为乐府诗研究必须与乐府制度、功能联系起来考察。乐府在东汉时期朝野间的歌唱和表演,直接对建安文人乐府诗写作模式产生了影响。曹操的乐府诗写作,无论从题目,还是写作及流传的方式,都与乐府制度本身有关系。而曹操以旧题写时事的革新,自然与汉末乐府制度的破坏、乐人流散有关,但就乐府的功能讲,曹操的乐府诗写作仍然没有背离乐府制度。所以研究曹操乐府诗一定要从这一点出发讨论,依据此点,方能讨论建安文人乐府诗艺术成就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相似文献   

19.
曹乃谦的散文,感情充沛而不流荡,自然赤诚而不伪饰,清新质朴而又优雅,在通俗易懂之中抵达灵魂之最深处。曹乃谦以他的温润细笔,给当代文坛带来一丝温情,复苏了那些久违了的拳拳深情与不可辜负。  相似文献   

20.
苏艳 《培训与研究》2008,25(6):117-119
本文试图依据对《西游记》余译本的研读并结合余国藩本人对翻译理论的阐释,概括出余国藩翻译思想的几个要点。研究发现,他是个坚定的可译论者,并且其可译论思想直接转化为异化和全译的翻译策略,异化策略是深层次上对可译性的捍卫和证明。翻译过程中译、研、评相结合也赋予其译作深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