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邾国的地理变迁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难点问题。围绕邾国在邾文公之前的初封地、在迁绎之前邾国曾在何处建都以及黄冈之邾与山东之邾的关系等问题,学术界一直有多种说法。  相似文献   

2.
邾国,又称邾娄、邹等,是一个古老的方国。周初,武王克商后把服从于周朝的诸侯国纳入自己的统治系统,在今邹城一带的邾国也被承认。周公东征践奄,平定东方后,分封鲁国于商奄旧地曲阜,邾国遂成为鲁的附庸。由于文化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两国之间时有争战,攻伐不已;鲁人卑视邾国,称其为“夷”;邾国用人祭社,以人殉葬,也是在其文化上区别于鲁的具体表现。由于鲁对邾的侵夺,邾的边境逐渐南移,邾国也受到鲁文化的濡染。子思曾到邹地讲学,尤其孟子迁居于邹,使这里名声大震,人们指称儒家时,往往说“邹鲁之士”、“邹鲁缙绅先生”。邹、鲁连称,且由于孟子的原因,邹在鲁前,一般是从儒学的角度而言。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枣庄市东江小邾国贵族墓地三号墓出土的四件青铜簠,形制相同,且铭文均有"邾公子害",铭文大意可理解为,小邾国公子害,为自己作实用器簠,祈盼能够长寿无疆,子孙后裔永续珍视。器主"邾公子害"即文献记载的小邾国第四代国君郳犁来,"犁来"为其名,"害"为其字。邾公子害簠器主身份的确定,对枣庄小邾国贵族墓地墓主身份的推断,以及小邾国春秋前期世系的断定等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邾、鲁关系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邾鲁两国之矛盾斗争贯穿春秋之始终,邾国历史中又存在着许多学术界争论的难点问题。通过对文献、金文及考古资料的综合运用及分析,对邾国的爵姓、国名、世系及灭国等问题做一重新阐述。同时对春秋时期邾鲁两国关系进行分阶段研究,并从两国的会盟、争斗中分析诸侯大国在鲁西南地区势力的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对于司马迁"孟子,邹人也"的说法并无异议[1](P2343).对于邹国国名的由来却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一类观点认为邾国与邹国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称谓.  相似文献   

6.
黄州老城区北郊有一座被人们呼为禹王城的古城遗址,据搜集出的有关该遗址的史料研判,可确定它是秦汉时的衡山郡治、衡山国都、西汉中期至东晋时的邾县故城即邾城,禹王城之讹称不过始于清末民初。用一览表的形式,清晰、简明地展现出自战国末年至东晋咸康时该城址的历史变迁,以澄清人们长期存在的一些误解。  相似文献   

7.
通过较为详实的考辨,确认古邾城即今黄州市城北的禹王城,同时对邾城遗址“新洲说”的错误作了初步的纠正。  相似文献   

8.
黄州邾城是鄂东地区保存较好的春秋战国至汉代时期一座古城址,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史、楚文化史、汉代长江流域社会历史研究的重要实物遗存。文章从黄州邾城的交通地理、城市地位和文化面貌等三个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息借商款不是中国最早的内国公债,它只是最早由政府公开“发行”的内国公债。“非发行”内国公债早在我国古代社会就已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近代,出现了“印票”及金融机构垫借款形式内国公债,预示着“发行”内国公债已具雏形。  相似文献   

10.
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灵寿市场繁荣,且有着严格的管理。在市场的规划布局方面,灵寿城市场内店铺密集、排列整齐,道路交通便利。在管理机构设置方面,根据陶文推测,中山国设有"市"这一市场管理机构,考古中发现的市场建筑设施应该就是市场管理机构的官署建筑。中山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度量衡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朱光潜先生在其《自然美与自然丑——自然主义与理想主义的错误》一文中,表述了他对自然美与自然丑的意义、中西方对自然的不同认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及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关系。黑格尔在其著作《美学》第一卷中也表述了他对自然美的种种观点及态度。本文就中西方两位美学大师在自然美观这一问题试做浅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鞍山乡村文化旅游集聚发展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鞍山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提出发展思路及原则,并规划了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具体战略。希望能助鞍山乡村文化旅游发挥集聚效应,成为鞍山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3.
朱熹有两类相关的诗——题咏、题画诗。一是赠给主人的诗,是为其建筑(如堂、屋、轩、藏书阁、园林)而题咏。这类诗既写出了建筑的特点、建筑本身的美,又根据建筑物命名之义进行阐发,兼写主人的胸怀、志节。通过题咏此物,见出对主人的劝勉、叮嘱。二是题画诗,此类诗多采取前两句写画中景,后两句展开议论的章法,议论以补充画作未有之义。从中可见,朱熹深明诗画同源之理,具有很高的艺术品鉴能力,诗中情感深厚,爱憎分明。这两类诗均充溢情趣景趣,见其真性情。  相似文献   

14.
明孝宗在位期间,采取积极措施,纠正前朝弊政,使明王朝走向中兴盛世。但受传统思想及自身经历的影响,明孝宗仍有一些弊政,如宠信权臣、宦官,偏袒外戚、宗亲,沉迷佛道、宫廷娱乐等。而这些弊政,不仅对当朝产生了不利影响,也为后来明武宗的腐败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5.
山水游记是朱祥麟先生《通虚子诗词稿》的重要创作题材。从审美内容上看,主要表现为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文化山水的慨叹;从审美形式上看,则十分追求动词的炼字效果,同时注重以色彩经营画面。其充满生命激情的美丽诗行是诗人山水艺术人生的精彩放送。  相似文献   

16.
朱熹的以德治国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治国思想的继承.江泽民提出的“以德治国“理论,是对传统德治思想的借鉴和继承.今天,我们要通过研究朱熹思想,联击实际,促进公民道德建设,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针.  相似文献   

17.
婺源紫阳朱氏与湖州的往来历史悠久,从朱熹从祖开始至朱潜,有六代人在湖寓居。南宋宝You年间,朱潜来湖担任乌程县令,后东渡高丽。成为现韩国朱后裔的始祖。同时,留居在中国故土湖州的朱潜儿孙在湖生儿育女,700多年来,子孙分布在浙江各地,湖州尤其集中,形成了紫阳朱氏湖州支派。韩国和中国保留的朱氏家谱宗谱和地方史志均可证明韩国的朱潜与曾在中国湖州为官的朱潜是同一人,他是韩国和中国湖州朱氏后裔的共同始祖,韩国新安朱氏的根在湖州。  相似文献   

18.
明太祖朱元璋目睹元朝官吏的腐败 ,惧于农民起义的威力 ,在明初采取制定酷律、加强教化、整顿吏治 ,严厉查处、强化监督等一系列反贪治赃措施 ,对平息社会动荡 ,恢复经济发展 ,健全封建社会官吏的考课、监察制度等起了重要的作用。他所采用的一些反贪治赃的措施和方法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反腐败斗争仍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白鹿洞书院在我国书院史上所占的地位非常突出。与此相联系的《白鹿洞书院揭示》虽然仅有432个字,但其中的"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等内容却集中体现了朱熹的德育思想和修身理念,它是此前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即便在当今社会也仍然不失它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