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最近,香港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陈万雄先生,根据过去一年香港出版界的情况,畅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有人认为,过去一年香港文化出版事业表现低微不景气,纸价上扬,出版量下降,零售市场萎缩。陈总编对此持不同看法。他认为,1995年香港出版界经过1994年的摸索调整期,出现了新的变化。可以说,95年是香港出版界获得50年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机。华文市场的国际化、一体化的趋势显示了她的不可逆转。香港出版界将会面临前所未见的庞大市场,同时  相似文献   

2.
作为全球主要出版印刷中心之一的香港,印刷品出口依然保持增长势头。今年头4个月的出口总额为141800多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 根据香港贸易发展局的资料显示,去年全香港印刷品的出口总额为45.2亿港元,较前年微升2%。位于前三名的出口地区为美国、中国内地和英国。今年头4个月香港输往美国的印刷品出口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3%,达4亿港元。  相似文献   

3.
香港的小学与初中,共9年为义务教育。儿童从6岁到15岁,都要入学。这是香港法律规定的。香港学制,小学为6年,中学为5年。中学3年为初中,2年为高中。2年高中实际是进入大学与专科的预科。 香港的中小学课本,与内地情况不相同,课本由各出版社出版,送交有关当局审定,审定后认可作为教科书,再由各学校选用。 据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香港风情》杂志(1997.1)许中儒先生文章介绍,全香港有中小学校1100间,学生有100万人。据统计,学生一年平均每人书本费,小学生为1000港元,中学生为2000港元。 香港一学年的课本共达15亿港元。香港提倡使用旧课本,学生用后收回再用。旧课本使用约5亿港元,新课本约10亿港元。  相似文献   

4.
香港出版界以盛大的“八五中文图书展览”告别了1984年。有人认为,1984年是香港出版业的丰收年,它标志着,经过三十多年的辛苦耕耘,香港已由“文化沙漠”变成为“文化绿洲”了。出版新书一千种香港出版业的发展,是逐步向前的。三十多年前,香港几乎没有出版机构。随着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到1984年,香港已经有大大小小的出版社二百六十六家,共出版了新书一千一百种。香港1984年出版的图书与1983年相比,情况如下: 种类 84年占% 83年占%  相似文献   

5.
业界动向     
香港联合出版集团规划成效凸显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联合出版集团经过17年的发展规划,集团的业务一直持续增长与壮大,2004年的营业规模达到33亿港元左右。集团董事长赵斌介绍,联合出版集团去年的营业额,其中大约一半是来自印刷业务,而出版发行与书店零售大约各占1/4。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拥有五个出版品牌,在读者口味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凭着对知识与文化的追求,一直努力为中文读者提供优质图书。2004年还创立了一个新品牌“知出版”,着重发展雅俗共赏的读物。几年前,集团就已经在深圳建立了一个后援性质的编辑工作室,两地各自发挥自己的长处,共同…  相似文献   

6.
据香港知情人士透露,在香港图书市场上,中国内地出版的图书,逐年减少,而台湾出版的图书,则逐年增加。香港本地出版的图书,增加的更快。10年前,香港图书市场,大略是香港本地图书占1/3,内地图书占1/3,台湾图书占1/3。现在香港本地的图书已占市场60%。 内地进入香港的图书,主要由香港三联书店批发和零售。现在一年1000万港元,在市场上零售时,一般为内地定价的4倍,如原定价人民币10元,在香港卖40港元。  相似文献   

7.
据香港媒体报道,由于过去几年台湾出版界在经济不景气下图书大量出版,使出版社出现现金短缺,积存大量的库存,台湾书店渐渐成为地摊式售书场。据香港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兼总编辑陈万雄预测,今年香港将成为台湾推销库存书的场地,他们的主要目标是香港的零售市场。面对如此环境,香港本地大大小小出版社也将竭尽全力迎接未来新挑战。  相似文献   

8.
据香港报刊报道,香港出版界即将成立“香港出版总会”。最近香港出版总会的政府及对外事务委员会召集人吴润林对记者说,香港出版总会已经向社团注册处登记,预计1—2个星期内便可完成整个法律上的程序。在现时全港所有出版、发行及零售的出版商会中,除了“报业工会”及Society of Hong Kong Publisher(香港出版商协会)之外,另外七个商会都已加入香港出版总会。吴润林说,目前香港的出版商会都各有不同功能和利益,例如发行、零售、教科书等等,香港出版总会的成立,便能让出版事业有关人士有统一渠道反映意见。3月21日,香港出版总会举行“版权法之集体行使权利研讨会”,商  相似文献   

9.
1989年以来,整个中文图书出版业都处于一个低调时期。大陆的出版界,近年来出版了一批大型的辞书、丛书和学术著作,整理出版了很多优秀古籍。从古到今,蔚为大观,品种达7.5万种,成为仅次于苏联的世界图书出版大国。但是出版业者也深知其中的甘苦。1989年的图书品种增加13.7%,杂志品种增加3.6%,报纸品种增加2.5%;然而,印数反而分别下降了5.8%,27.7%,22.7%。经营之难可想而知。香港的中文出版业在九十年代面临的挑战亦十分严重。八十年代末期的袋装书、方言书热潮瞬间过去(香港文化人形容其为即食面文化,三消特性——消闲、消费、立即  相似文献   

10.
8月上旬,由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牵头,通过香港出版人发行人协会与艺文图书公司联合在香港举办第七届中文图书展览。这次台湾参展单位共计二百二十余家。参展书籍二百余种,共十五万余册。据称,此届中文书展台湾出版同业“参展情形踊跃,为历届所仅见”。台湾对这届中文书展颇为重视,组织了五十余人的庞大代表团赴香港参加书展活动。团长由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总经理王生年担任。成员多为台湾出版界的知名人士。其中有:王力行、王敦品、王嘉庆、王馀安、朱宝龙、何寄澎、  相似文献   

11.
香港商务印书馆近几年紧跟时代步伐和市场发展趋势,积极开发电子出版,继去年开设了网上书店后,今年将开发网上出版。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总编辑陈万雄表示:经过多年的部署,2000年是商务正式进入数码资讯产业化转型的一年,她将发生历史性的转变,他说,去年开设网上书店是试办性质,边做边等待时机成熟,去年网上销售情况,下半年比上半年增长迅速,到今年已成气候,商务将加速发展网上经营业务。在今年5月,网上书店将配合商务的企业资源计划,用最先进的管理系统综合管理公司的发行、内部管理、财务及零售  相似文献   

12.
“李祖泽”这个名字在海内外中文出版界,早已“耳熟能详”,“如雷贯耳”。从普通的打包员工到海外最大的中文出版企业香港联合出版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祖泽的一生都和香港进步出版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他的运筹和决策直接而深切地影响着海外中文出版事业。尤其是在香港特区政府成立前后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在电视、广播、报刊  相似文献   

13.
全球华人最大的网上书店4月12日在香港成立,其首要目标是开拓逾1000亿港元的中文书市场。这一网上书店是由香港商务印书馆电子商贸控股有限公司与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科技基建及电子商贸旗下新意网合资成立。目前这一网上书店已有逾25万种书的目录。 该店将结合世界各地的业务,提供包括中国内地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香港图书市场一改以前冷清的局面,年轻人读书风气日盛,中文图书出版事业呈现兴旺景象。香港联合出版集团业务部总经理罗志雄最近谈到业务前景时,感到乐观。他认为,香港中文图书业兴旺与三方面因素有关:一是香港中文出版社出版新书种类多,零售门市部推  相似文献   

15.
第三节集团经营──香港现代报业经济的主要标志现代报业主要标志之一就是集团化经营。战前,香港的多家大报已办了系列报刊,初具报业集团雏形。日本的侵占打断了这一进程。战后,香港经济处于稳定高速的发展时期,从报刊的种类、报刊发行、广告的增长等方面为报业集团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至80年代下半期和90年代初,大陆改革开放和绿济的快谏传展带量了香港绝济。198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31256亿港元,人口5525万,人均6576港元,至1994年期间,本地生产总值每年一直以两位数高速增长。1994年,本地生产总值已达10165、67亿港元,人口606…  相似文献   

16.
应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的邀请,以香港书业公司经理孔颐为团长、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秘书长杨奇为顾问的香港出版界参观团一行二十人,于去年12月19日至今年1月4日在内地参观访问了广州、桂林、北京、大同、太原、西安、洛阳、中岳嵩山少林寺和郑州等地。参观团在北京和西安期间,分别在两地的出版、文化艺术、图书馆等方面人士举行了座谈,双方交流了情况和经验。参观团抵离各地时,受到了当  相似文献   

17.
“香港商务印书馆图书推广周”活动将于7月12日—19日在北京王府井书店、北京图书大厦和现代书店总部营业厅等处同时举办。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是在出版界久负盛名的中文图书出版机构,推广周期间将展出由该出版社出版的各类精品,内容涉及经济管理、室内设计、古玩收藏、艺术品鉴赏等。此次促销活动为  相似文献   

18.
面对困难的经营环境,2002年香港联合出版集团采取谨慎的经营方针,凭借在图书出版、印刷、发行、零售市场上的优势,整体业务还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方面,集团高度巩固和加强了  相似文献   

19.
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性时刻日益临近,许多出版社抓住这一契机,精心策划,积极组织,出版了近百种有关香港和香港回归题材的图书,构成了近期我国出版界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20.
香港有关媒体报道,前不久香港同一系内的中策与东魅宣布,中策向同系的公司东魅网出售《成报》等刊物,作价2.1亿港元,其作价比2001年5月作价高出1亿港元。这是《成报》一年内的第四度易手。 报道说,东魅网收购的这批资产包括《成报》、《广角镜》、华风书局及六成中国青年网股权。这批被收购资产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