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仰别晨星     
[相关链接] 王仰晨,1921年生,上海市人.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首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他经手编辑的图书主要有<青春之歌>、<平原枪声>、<逐鹿中原>等长篇小说,以及茅盾、巴金、曹禺、萧红、沙汀等著名作家的选集或单行本.  相似文献   

2.
一 现代游击队员的形象我们一点也不陌生,在小说中、电影里经常可以见到,比如<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地下游击队>、<桥>、<地道战>等.贺绿汀创作的<游击队之歌>更是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版协部分老编辑和首都师大出版社共同策划的<书林守望丛书>第一辑,已出版了.此辑收入10位老编辑的著作,有(<叶至善序跋集>(叶至善著,叶小沫鳊),<为书籍的一生>(潘国彦著),<岁月传真:我和当代作家>(王维玲著),<我的科普情结>(陈芳烈著),<编辑生涯感悟>(林君雄著),<编辑阅读与校对阅读之比较研究>(周奇著),<编辑的悟性>(郑一奇著),<书林漫步:聂震宁序跋随笔集>(聂震宁著),<期刊:长流的江河>(徐柏容著),<文化的积累与追求>(熊国桢著).  相似文献   

4.
<摄影记者之歌>鼓舞我前进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作为参加抗日战争8年的老战士,也是一名报道抗战的摄影记者、今年84岁的我,仿佛又回到当年抗战报道的岁月,唱起我最爱唱的、激励我努力工作、奋勇前进的<摄影记者之歌>:  相似文献   

5.
科技期刊编辑与著作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永勤  徐晓泉 《编辑学报》2002,14(6):400-401
结合学习<著作权法>和<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的有关规定,阐述期刊编辑在执行<著作权法>中碰到的一些问题:保护作品的完整性,编辑的修改权予以限制;保护作品的及时性,限时履行告之义务;严肃对待作者的滥用发表权;等等--以引起期刊编辑对<著作权法>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唱出<优秀的歌> 在<水点--小水点妖精们>(以下简称<水点>)畅销之前,编辑河本祐里曾在人文系列的出版社工作过,担任非虚构图书和实用图书的责任编辑,做书经验很丰富.在众人当中,岩崎书店(出版社)社长岩崎弘明特别看好河本祜里.  相似文献   

7.
听说张瑞芳与我父亲住同一个医院,我马上找到写<张瑞芳传>的姜金城先生,请他带我去拜访张瑞芳老师. 我小时候看过不少由张瑞芳主演的电影,如<凤凰之歌>、<李双双>、<万紫千红总是春>、<母亲>、<南征北战>等.  相似文献   

8.
<文艺报>2001年8月31日头版刊登了卢弘的小文<现在还有这样的编辑吗?>,读后思之良久,对他所谈到亲笔回信给作者的编辑传统的丧失深感遗憾.  相似文献   

9.
李俊 《编辑之友》2010,(11):118-119
郑振铎是20世纪最出色的编辑之一,他主编过的报刊达45种之多.[1]在接下<小说月报>主编前,他已成功编过<时事新报·学灯>和<文学周报>(后来改为<文学旬刊>).1923年入主<小说月报>,他更注重打造其为新文学建设与旧文学研究并重的文学刊物.依托此一媒体平台,郑振铎于全职编辑之外开始了"业余学者"的研究生活.说他"业余",不仅就其学术背景与工作时间而言之,更是立足其"媒体"性质所由观之.其研究范式的独特之处,正在于他以编辑身份介入研究领域所伴生的"媒体"特色.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对我们编辑的知识要求更高,因此人们要求编辑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更为广阔的知识面,成为通才,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但在编辑和阅读书刊时,我们强烈地感受到,编辑的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出版发行研究>2000年第8期发表<从人名之误看编辑素质>一文,列举了多例"人名之误",这些看起来是小问题,但会严重影响编辑物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姚文永 《编辑之友》2010,(7):100-101
从编辑学而言,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在编辑思想和方法上有很多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编辑体例创新 <明儒学案>编辑体例的创新主要表现在其学案体上的价值.自问世以来,其学案体的创造性价值,便被学者所重视.如时人陈介眉认为"<学案>如<王会图>洞心骇目,始见天王之大,总括宇宙"[1].可以说,黄宗羲所编著的<明儒学案>创立了一种史体--学案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故事化叙事和学术视野两个方面,对大型自然生态类纪录片<森林之歌>进行个案分析,认为该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上述两方面的有机融合与紧密互动.作为一次"试验",本文认为<森林之歌>在纪录片价值的三个层面,即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和社会价值,均能给面临发展困惑的中国纪录片提供丰厚的智性启示.  相似文献   

13.
贺绿汀,是名满海内外的著名音乐家,他把一生献给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他虽已于1999年辞世,但却留下<西湖春晓>、<游击队之歌>、<嘉陵江上>等许多经典作品.他的辉煌不朽的生命也因他的传世作品而延续.  相似文献   

14.
1998年6月我担任出版社总编辑,于是规划社出版物结构与规模、指导编辑实务、规范编辑流程、培育编辑人才、保障图书质量成为我的主要工作.1997年发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和<图书编辑工作基本规程>成为我仔细阅读的案头文件.我还将之复印给每位室主任,以利共同学习遵守.  相似文献   

15.
"谣"、"歌谣"以及"民谣" 传播似乎是"谣"与生俱来的特点,从古至今在民间人们口口相传或者是文字传播的轶事传承可以叫作"谣".关于"谣"的描述在<诗经·魏风·园有桃>中有"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另外,根据<毛传>中的"曲合乐日歌.徒歌日谣",可见没有配以音乐曲调的短小口诀便称为"谣".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90年代,上海<编辑学刊>(以下简称学刊)开展了一场关于编辑概念的讨论.其时间之长,范围之广,争辩之烈,影响之巨,可谓少见. 从1990年11月15日学刊总第20期发表<试论界定"编辑"概念的方法论问题>起,至1997年12月25日学刊总第56期刊登<编辑学和编辑史中的"编辑"概念应当保持一致>止,历时7年.在20册期刊中,用了147个页码,刊载了20余万言讨论文字.有18位作者发表了37篇论文.作者单位分布全国11个省、市的5所高校、6家出版社、1座社会科学院和1个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颇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7.
良师益友惠我良多 说起来,我跟穗芳兄有好几个"同".上文已经提到,我们同在新闻出版署直属的出版社做编辑工作,同应<新闻出版报>之聘做"评报"工作,还同为<新闻出版报>、<新闻之友>、<语文建设>、<中国出版>、<出版科学>等报刊撰稿.  相似文献   

18.
《书籍传播与社会发展》读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翻阅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传播与社会发展>(以下称<书籍>),感到该书颇值得编辑们一读.前几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过译著<编辑人的世界>,被我国许多出版社作为编辑的必备参考书.原因是此书被誉为"美国四十年来最权威的编辑业务教科书".笔者认为<书籍>并不比<编辑人的世界>逊色.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报刊编辑思想与艺术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1902.12.28-1988.5.1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大师,同时也是一位成绩斐然的报刊编辑家.他一生创办、主编过<红黑>、<人间>、<新希望>、<诗与文>等多种报刊,积累了丰富的报刊编辑经验.由于他的小说家之名太盛,故他在编辑领域的贡献长期不为人注意.其实,沈从文的编辑实践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在中国现代报刊史上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他20世纪30年代起,通过执编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为北方京派作家群体的组织者之一,并由此培养和推出一批青年作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他对报刊编辑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追求.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曾参与编辑或撰稿的报刊有<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国风报>、<晨报>、<时事新报>、<庸言>、<大中华>、<解放与改造>等,一生积累了大量关于报刊编辑和学术研究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