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笔者通过分析陶渊明《闲情赋》与张衡《定情赋》的异同,认为《闲情赋》学习和模仿了《定情赋》的某些表现手法,但《闲情赋》艺术表现力高于《定情赋》,是同类作品中的一篇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的《闲情赋》是一篇非常奇特的赋作,无论其主题内容、表现手法,还是艺术结构、艺术风格,都与多数人印象中的陶渊明迥然有别。学界对该赋主题的理解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本文以为,《闲情赋》恰恰典型地展现了汉赋以来,赋体表现艺术上一贯的本质特征,即似讽似劝,亦讽亦劝,劝大于讽,呈现出"舛互式"的美学特质。《闲情赋》主题的多重性和矛盾性,正是赋家矛盾心态的形象展示。  相似文献   

3.
《长笛赋》是汉代音乐赋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以描写长笛演奏艺术为重点,对制笛之竹的艺术潜质作了生动的揭示,对长笛音乐的艺术感染力进行了充分渲染,对文人君子不识长笛艺术的当代价值发出强烈的感叹。《长笛赋》有着与《洞箫赋》截然不同的创作动因与宗旨。这既是马融人生经历及人生定位的折射,也是其审美取向的艺术显现。  相似文献   

4.
班婕妤作为西汉赋坛上唯一的女作家,其《自悼赋》和《捣素赋》在艺术上颇具特色。文章试从班婕妤二赋的创作背景、题材、艺术特色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使读者能够认识这位宫庭女作家与同时代男作家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阮籍为了躲避司马氏和曹魏政权的斗争,主动要求到东平做东平相,其所作《东平赋》批判和讥刺了司马氏暴政背弃仁义道德、残害忠良,抒发了自己孤独、苦闷、哀愁的愤懑情感,表达了隐逸避世、全身远害的愿望。在艺术上,《东平赋》主要采用比兴象征和对比的艺术手法,章法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对前人的辞赋艺术既有所继承也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恨赋》的内容、艺术成就及赋的某些文句进行了解读和阐析。  相似文献   

7.
蔡邕的抒情小赋代表作之一《青衣赋》,是在东汉晚期情感潮流中写作的一篇爱情赋。从情感角度看,《青衣赋》不仅顺应了当时的时代潮流,而且还推动了时代潮流的发展,于缘情诗学发展颇有贡献。从艺术特征看,《青衣赋》的用典引经训讽喻之言,亦对诗学理论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江淹的《恨赋》、《别赋》是最为后人传诵的作品,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得到历来评论家的赞赏。本文试从《恨赋》《别赋》的情感类型化、人物选择类型化以及二赋中情感、心理与环境的互感互生来探析二赋的文学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9.
核雕艺术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我国核雕艺术在明清时代,已达到很高水平。清代散文《核舟记》记叙的明末著名核雕艺人王叔远,以苏东坡结伴夜游赤壁为题材的核雕作品,至今令人神往。如今,新疆七十多岁的核雕艺人谢卓耀的核雕,同样令观者赞叹不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对先于汉赋的经史子集作品中田猎题材的发展状况有所概述的基础上,认为田猎题材在汉赋中发展到鼎盛,从枚乘《七发》到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赋》所呈现出的奠基历程功不可没。《七发》作为田猎赋的先声之作,其所开启的程式化创作思路、铺陈的艺术、极致的美学追求和欲抑先扬的讽刺艺术,在被《子虚上林赋》继承发展的过程中趋于定形和成熟,以其模板式影响奠定了后世田猎赋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1.
《文选》将赋按照题材分为十五类目,其中"哀伤"一目选赋篇数最多;"哀伤"题材最早可上溯至先秦的《诗经》;"哀伤"赋选文无论在内容题材上还是艺术表现上都极富特色,具有代表性;不同历史阶段哀伤赋创作的不同特征,既呈现了哀伤赋的发展流变,也凸显了《文选》"哀伤"赋选文的合理性和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汉末至建安时期,正当“劝百讽一”的大赋被其形式主义的枷锁桎梏得奄奄一息之际,一大批风格清新刚健、内容健康充实的抒情小赋却异军突起,冲突于文坛。其勃勃生机与大赋之衰落恰形成了鲜明对比。而其中王粲的赋作更是成就卓然,独步当代。魏文盛赞王粲“长于辞赋”,认为其作品“虽张(张衡)蔡(蔡邕)不过也”(见曹丕《典论·论文》)。观粲之作品,其思想与艺术上之高度成就,令人深觉魏文所言不谬。考虑到抒情艺术对于抒情小赋所独具的意义,本文仅试就粲之代表作《登楼赋》抒情艺术之成就作一番探讨。《登楼赋》抒情艺术的成就之一,乃抒情方式与抒情内容之契合。“文以气为主”,而作  相似文献   

13.
《燕子赋》,在敦煌故事赋中是有代表性的作品,它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娴熟的艺术技巧,标志着“赋”这种民间讲唱艺术的完全成熟。它共有两篇作品,一篇以四言为主,间用六言,一篇全为五言,都是韵文。为了论述的方便,我们称前者为A作,后者为B作。目前,关于《燕子赋》的研究还不多,许多问题都有待澄清,本文仅就其作者,创作年代及写本作一些粗浅的考察。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的大师,苏轼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的赋作也毫不例外。苏轼的赋约二十五篇,除了其中六篇献给皇帝(《复改科赋》《延和殿奏新乐赋》  相似文献   

15.
汉赋为“一代之文学”,是汉代儒士文人承《诗经》、《楚辞》创作的一种文体.其中,游艺作为一个特殊题材在数量上颇为可观,其内容显示着汉民族在民族文化形成期的文化特质,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对两汉游艺赋的研究目前大多涉足题材源流、民俗文化价值的范围,在篇目校勘、艺术物质等方面少有提及,还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6.
《茶花赋》是一篇立意深远。构思巧妙、语言精练的散文诗。我多年前读过它,长久难忘;如今再品,仍有韵味。《茶花赋》写于1961年,正是我国人民面临困难的时期。作者杨朔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用我国古代文体“赋”那种“体物写志”(见《文心雕龙》)的艺术手法,用茶花象征祖国,用普之仁代表普通劳动者,“直书其事,寓言于物”(见《诗品》),因此,《茶花赋》即“祖国颂”。而这支颂歌的主题则是歌颂我们生活中美的事物,歌颂创造生活美的劳动人民,从而体现作者热爱祖国、信  相似文献   

17.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8.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19.
《扬州慢》是南宋词人姜夔自谱的调名,虽然是调名,但它是“因歌而造名”,这首词描写的是扬州被毁后的景象,又是慢词,所以称“扬州慢”。由此可以看出它的调名和词的内容密切相关。词前的序,交代了作词的时间、缘由,揭示了主旨。在序中,词人通过描写的手法,展现了战后扬州的沧桑,使人仿佛耳闻用虚实相结合的写法,描绘出扬州昔盛今衰的景象。戍角悲吟,感受到《黍离》之悲。而在词中,作者更进“春风十里”取之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一步通过对比描写,采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抒发不如”。《赠别》其一)写的是当年扬州十里长街的繁(了…  相似文献   

20.
赋体之名,古今中外众说不一、纷纭杂乱。归根结蒂是赋体源流的扑朔迷离,未详其究竟。考察赋体源流,势必先理清辨明"赋"义,即创作赋篇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技巧。钟嵘《诗品》赋论,立足诗歌创作"三义"说,辨证《诗》赋体精髓之赋义,历来被忽视了。《诗》乃中国文学史上首部诗歌总集,与《周礼》"六诗之歌"密切相关,亦乃钟嵘《诗品》赋论乃至诗歌理论丰富的文本资源。探索《诗品》赋义,辨证《诗》赋篇系列作品,赋体源流之谜可得以解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