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5年度湖北新闻奖和湖北高校好新闻评比中,作为传统工科院校的武汉科技大学一口气捧走了3个湖北新闻奖,24个省高校新闻奖,在全省高校中稳居榜首,在此前的连续3年评比中,该校也是屡屡夺魁。近10年来,该校30余名工科毕业生昂首迈进了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广州日报、湖北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非专业人做起专业事”。这一工科院校的成果让众多高教研究专家和全省高校为之惊叹,谓之“武科大校报现象”。专家认为,在当前新闻高等教育供需对接脱节和整个教育领域通才教育破题难的大背景下,“武科大校报现象”是一种宝贵的经验和探索,对于高等教…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全国各地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们迫切希望能把自己宣传出去,进一步为世界所认识。中蛋外文局的任务是对外宣传,有责任为地方的对外宣传服务,并且也一直努力地在做着这件事。今年三四月间,我局总编室又应邀组织了局内的《北京周报》、《今日中国》、《人民中国》、《人民画报》、《中国报道》、《中国与非洲》6家杂志的部分记者,分3个团前往广西、河北和湖州市采访。回来后记者们已纷纷写出稿件,编出画页,将陆续对外报道,以不辜负各地外宣部门的重托。  相似文献   

3.
《中国报道》一如它的名字一样,从创办时起就确定了它的办刊方针,这就是报道中国,让其他国家的世界语者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对大多数读者来说,中国古老而神秘,而在50年代初,由于政治和技术的原因,信息的传递远不如今天这样顺畅,《中国报道》便成为外国读者了解中国的少数媒介之一,也成为连接中外世界语者的一座桥梁。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如何全面地介绍中国,对于创办之初  相似文献   

4.
一场经济危机使得原来就被网络挤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传统媒体雪上加霜,倒闭潮、转网潮、收费潮……一浪高过一浪。作为传统新闻理念捍卫者的传统报刊自身不保,相应地,高品质的报道也就难以为继了。翻开2010年的美国新闻业务期刊:《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美国新闻学评论》、《尼曼报告》,“经济危机、报道维艰”成为关键词。  相似文献   

5.
美国Globalearn公司“穿越亚洲历险考察队”一行5人,由五洲传播中心派员陪同,于今年4月26日进入甘肃境内,开始了为期16天的考察采访活动。考察队沿丝绸古道自西向东,途经8个地区、11个县市,重点采访  相似文献   

6.
吴春颖  侯鹏 《职业圈》2011,(29):125-125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接收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是人作为认知主体对接收到的不同信息整合后所形成的.也就是说,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内容将直接内化为我们自己的观点,而在大众传播媒介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对外在客观世界的感知,通过传播媒介所获得的认识,已远远超过亲身经历。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将在人类社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媒介传播的信息内容将成为影响人们生活最直接的力量,人们生活在一个由大众传播媒介建构起来的社会现实之中,我们所相信的真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媒介真实”。  相似文献   

7.
中国多年来还一直没有颁布《新闻法》,所以也就不知道新闻记者到底有多大的采访权限。对采访对象来说,他的权限却大得要命。他要想将你拒之门外,可以找到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在通常情况下,其正当拒绝记者采访的理  相似文献   

8.
1995年5月4日上午,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何振梁应邀在北京国际网球中心小会议室接受了荷兰《论坛报》记者萨落蒙和《每日汇报》记者米塞特的采访。现将何主席答记者问的内容发表如下,供外宣工作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2009年3月5日,是周恩来诞辰111周年纪念日。本文叙述了周恩来关心和扶持新华社驻外工作的点滴往事,表达了外宣人对周总理不尽的追忆和缅怀。  相似文献   

10.
从新华社总社派驻澳门特别行政区分社工作以来,在近4年的时间里,我亲历了第三届澳门立法会选举、澳门历史城区“申遗”、中国葡语国家经贸论坛(澳门)部长级会议、行政长官施政报告、全球“反独促统”大会、欧文龙贪污案审理、澳门特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北京奥运会圣火澳门传递等各种重大事件及活动。  相似文献   

11.
记者风格不等同于性格,记者风格要通过一系列作品表现出来,它的形成标志着记者的成熟.它既包括记者的采访风格,也包括记者的写作、报道风格,记者风格要通过诸多因素表现出来.风格是连续的、稳定的外在形象,是内涵的综合性外化,是一个综合素质、修养、品位、兴趣以至于性格的自然状态的流露.  相似文献   

12.
于淼 《对外大传播》2007,(11):15-15
金秋的北京分外美丽,十一国庆的喜悦还挂在人们脸上,十七大开幕,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十七大新闻中心就设在天安门以西的梅地亚中心,这里也成为了中外报道十七大记者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3.
我最早读马黎的文字,在七八年前,她当时是《钱江晚报》入职不久的文化记者—关于考古发现的新闻报道文字,受许多读者欢迎,大家都说好看.好看的秘诀,无他,就是距离考古工地近些、更近一些.马黎勤奋,能吃苦,每有考古新发现,她总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马黎低调、谦逊,待人接物,不卑不亢,有很好的"分寸感",每有新发现,考古人也乐意告...  相似文献   

14.
宋翠红 《职业圈》2008,(21):168-168
记者风格不等同于性格,记者风格要通过一系列作品表现出来,它的形成标志着记者的成熟。它既包括记者的采访风格,也包括记者的写作、报道风格,记者风格要通过诸多因素表现出来。风格是连续的、稳定的外在形象,是内涵的综合性外化,是一个综合素质、修养、品位、兴趣以至于性格的自然状态的流露。  相似文献   

15.
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年)是美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专栏记者。他24岁起步人新闻界,在6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共发表了总数达1000万字的时事政论文章,出版了30多部著作,尤其是他发表在纽约《先驱论坛报》和后来的《新闻周刊》上的“今日与明日”专栏持续了36年(1931—1967年)。这些专栏文章通过报业辛迪加的转发,刊载在美国和世界各国的200多  相似文献   

16.
乘“道奇”卡车进藏 1956年仲夏,我从北京电影电影学院毕业,奉调进藏,到西藏日报社工作。那年,我24岁。 到西藏驻京办事处办妥手续,备好行装,买了车票,就登上西行的火车。到青海西宁转乘汽车,与二十多位援藏志士,  相似文献   

17.
杨卓舒认为企业自身没有价值,如果说企业有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社会和客户有用;二是对自己的员工有用。  相似文献   

18.
马健  袁显卫 《职业圈》2011,(31):30-31
杨卓舒认为企业自身没有价值,如果说企业有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社会和客户有用;二是对自己的员工有用。  相似文献   

19.
与报道本国事件不同,驻外记者在报道国际新闻时面临比国内报道更多的挑战.需要突破传统思维,避免受外媒牵制,力争使国内读者对复杂的世界有一个清晰、客观公正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埃德加·斯诺这个名字,在中 国可谓家喻户晓。他的著名作品 《红星照耀中国》曾经震惊世界, 这部典范之作也奠定了斯诺在世 界新闻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