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武术内家拳是中国武术与道教文化体系结合的产物。其技法的原则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从道教文化的角度去审视武术内家拳,进而客观地认识它,充分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中化武术涵盖着儒、道等诸子百家思想和兵法、医学及地理环境、民族风俗、年代国情、政治等诸多因素,形成了中国独有的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3.
内家拳在明清时期形成并不断发展,其主要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中华武术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战略思想的拳法,能够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内家拳因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武当拳的内涵,武当拳为何又称内家拳的原因,及内家拳的源流特征。  相似文献   

5.
技击是武术的本质,也是武术的灵魂.现行警察格斗训练体系主要采用以擒拿为核心,以摔、打、夺、押、铐、搜为手段的技术体系,缺乏对技击的重视.内家拳在技击方面具有自身鲜明的优势,其简单的练法,而且不易受年龄、体重等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内家拳具有高效打击等特征,能够丰富现行警察格斗技法,有效破解警察格斗教学训练中的矛盾.将内家拳应用于警察格斗训练,有利于完善警察格斗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内家拳的重要代表,而《道德经》则是道家的最根本的经典,武术内家拳与道家及道教有着深厚的渊源。在太极拳的实践中理解《道德经》,剖析《道德经》章节中的经典思想,领悟《道德经》的真谛,来指导太极拳,挖掘理解太极拳的深刻寓意。在理解和参悟《道德经》中来认识"道"的深邃,以"道"的哲学思想来掌握"拳"的本意,文章旨在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已有研究认为个人社会资本对组织内隐性知识转移有影响。内家拳师傅作为组织知识传承的主要载体在隐性知识转移中的影响机制却未得到阐释。基于个体社会资本理论,结合内家拳组织中师傅的工作与社会网络特征,探讨师傅的社会资本及其对组织内部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机制,指出师傅的社会资本的结构、关系和认知三个维度分别对组织内部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为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推动内家拳组织内隐性知识转移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歌诀记忆法——一种高效的学习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历史课内容繁多、时空跨度大。笔者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从学法入手,教给学生正确的记忆方法,理清知识脉络,让学生对  相似文献   

10.
道教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思想文化在我国传统思想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所提出的许多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哲学思想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是很有益的,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天心派是北宋初出现的新符箓道派,其法术称天心正法。天心正法最初在民间传播,北宋末年以后在社会上和道教内部广泛传播,并逐步与雷法相结合。天心派信奉"北极",认为"北极"是其法术天心正法的法力来源,天心派的"符"、"印"以及信奉的神灵体系也与北极有关。天心派的法术和神灵体系体现了天心派与唐代正一派深厚的渊源。  相似文献   

12.
金庸武侠小说与道家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了道家文化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影响。从智与愚、虚与实、人与神这三种貌似对立实则统一的辩证关系中,可以看出金庸受道家精神的影响之深,体现在其作品中就是主人公追求自由、不为外物所拘、独行于天地之间的侠客精神。读者徜徉其中,往往会在幻想中超脱环境。获得一种替代性满足,这也许正是金庸武侠小说倍受欢迎、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心意六合拳这一传统武术的形成、发展,尤其是河南派心意六合拳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研究,重点对河南派心意六合拳的主要组成部分都作了详尽的阐述,文中将河南派马氏心意六合拳"四把捶"与"十大真形"的关系进行了重点介绍,并细说了马氏心意六合拳的"十大真形".  相似文献   

14.
“动态诗学”与“现代汉诗”——再谈“新诗标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诗先脱“古典”之身而成幽灵,再得“现代”之体而寻典律——“现代汉诗”的确立,为新诗的诗体建设,提供了可能的平台。只有先行将有关“新诗”之“新”的言说,适时导入“现代汉诗”之“现代”的言说,并重新梳理“新”与“动”以及“自由”的正负价值在性之后,有关“如何新才好”亦即“新诗标准问题”的讨论,才不至于再次成为一本说不清还得说的糊涂账。论文依据这一思路,在对从“新诗”到“现代汉诗”的诗学嬗变的梳理基础上,提出“动态诗学”的理念,进而提交“诗美三层次”、“诗性与非诗”、“汉诗语言的‘守常求变”’及诗歌本质的“四象”原则等诗歌标准观念。  相似文献   

15.
《潇碧堂集》是袁宏道创作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过渡,过渡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和韵诗与限韵诗数量较之以前的猛然增加。这两类诗增多,从外部来看,与文人集会和袁自身受白居易、苏轼影响有关;从内部来看,与袁宏道转变后的思想状态相关。袁宏道通过大量创作和韵诗与限韵诗,使得自己的诗艺得以锤炼和提高,《潇碧堂集》整体风格、艺术的完善与此是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6.
影响学校发展的内在要素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影响学校发展的因素很多,文章从影响学校发展的主要内部因素,如教育领导者的愿景和教育教学理念、学校的组织文化、学校的组织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校个体的专业发展和组织专业发展等几个方面做了评述与分析,以回应目前对学校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诗歌理想、诗歌效用、诗歌创作源泉等问题的阐述是俞平伯新诗观的基本内容。在诗歌理想观上,俞平伯主张“主义与艺术”并重,既秉持个性自由的艺术创造精神,又重视对诗歌创作思维的探讨;在诗歌效用观上,俞平伯强调作品的“感染性”,“以善为美”,重视诗歌传播的社会伦理效果;在诗歌创作源泉观上,俞平伯重视民歌等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俞平伯的诗论有着明确的文学史观与鲜明的文学史意识,字里行间饱含着批评主体的人文关怀,他对新诗初创期的读者心理比较关注,能有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等知识,具有一定的方法论意义。不容忽视的是,重视经验归纳的论述方式与其科学主义、经验主义的哲学背景有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18.
本文辩证分析了学校管理内部的矛盾性,据此提出:放弃"固守",走出"对立","沟通与改进"是处理学校内部矛盾的理智选择。  相似文献   

19.
王佐良是研究英国文学的著名学者和优秀的翻译家。他的翻译作品主要是诗歌,其诗歌译作乃名家之笔,其所论乃学者之见,具体体现在:独特的选材观;知“义”论世的诗义理解;变通的“神似”译诗方法;译诗的文化意识;译诗的主体是诗人;坚定的“诗歌是可译的”信念等方面。其译作和译论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诗通常是一种“伪陈述”,即它所描述的不一定是现实中所发生的真实的生活事件或客观存在过的事象,而多半是诗人凭空从心灵里构造出来的事件,是诗人的内心呈现出来的事象,诗歌陈述这些心造的事象与事件不是它的目的,目的是用这些去对应另一种被忽略的真正的且是严重的事实以引起对它的正视。现代创造的是心灵的幻象,本质上是虚拟的,但它揭示的却是现代人生存或存在的本质,它虚造的事件比实际发生过的事件有更高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