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阵地,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是高校组织教育实践教学的一部分。本篇文章将从社长、社员、社团内容与监管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深入剖析吉林外国语大学商务英语社团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其提出改进方法,使其遵循教学规律,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赵鹏 《考试周刊》2014,(8):158-159
大学生参与志愿与公益服务既是其课堂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延伸,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价值和效应。在目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普遍重理论轻实践的背景下,高校、政府、社会、大学生社团各方面,应积极扩展和充实大学生参与志愿与公益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探索建立制度化的长效引导机制。本研究以湖南科技大学在校学生为个案,对如何建立大学生参与公益服务的引导机制作探索。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理论学习社团作为新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有利于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同时也是思政课第一课堂的重要延伸。但是目前学生对于理论学习社团的认可度不高,社团学习多限于坐而论道,管理缺少程序和制度,总体学习效果差强人意。学校应给予理论学习社团政策支持,加强组织管理、协作与交流,走知行合一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学生社团是高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课堂",社团活动文化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不同于初高中,而是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更为开放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大学生学习知识不能仅仅依靠课堂,还要充分在高校各种社团活动中学习、实践.反过来,高校培养大学生也不能只是在教学课堂中进行,而是要发挥学生社团的服务功能与作用,利用学生社团来培养人才.因此,高校要重视学生社团服务人才培养的机制建设.本文主要从一种微观的维度出发,通过多角度、多方面具体详细地介绍高校社团服务人才培养的机制建设,旨在提供一种别样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在课时安排、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本文旨在探讨构建大学生社团--理论学习型社团为主、社会公益型社团为辅的模式,鼓励社团配合教学工作、筛选热点研究和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并构建多维学习评价体制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术社团是大学生扩充专业知识、开拓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和活动载体,也是高校学生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学术社团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学术社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将专业学习、课外学术研究、个人兴趣爱好紧密结合在一起,以第二课堂反哺第一课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开拓新形式与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许多高校都建立了以专业为核心的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围绕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建设与管理,对大学生学术性社团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本文试图解答如下问题:第一,大学生学术性社团存在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第二,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的根本任务;第三,大学生学术性社团为高校人才培养带来的影响;第四,如何加强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的建设与管理。解答这些问题将更好的帮助高校开展大学生学术性社团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高校大学生社团的建设发展是大学课堂教育的补充与延伸,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也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向社会角色转变,学校与社会交流沟通的重要桥梁。本文就东营职业学院大学生社团的现状进行全面了解,对于如何改进社团建设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以社会实践为平台的廉洁教育是培养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极为重要的途径,大学生在端正思想根源与社会净化外部环境的过程中,结合非专业性实践活动、专业性见习、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与学生社团四种社会实践模式,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亲身感受廉洁之重要性,增强内心认同感,以达到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理论社团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目前高校理论社团建设中存在有些社团定位不准、部分社团经费紧张、部分社团受到校外势力的影响、理论学习的效果有待提高等问题。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应采取的对策为:一是要提供实践平台,帮助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二是要鼓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校教师和工作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参与社团的建设;三是要关注社团中学生骨干的思想倾向,及时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四是要密切关注社团与各种社会组织的联系,防止敌对势力渗透到大学校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