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学语言的韵律特征具有其自身的历史渊源,与作家的审美感受和读者的审美愉悦密切相关。同时还要基于情感节奏的需要。把声韵因素组织起来,使之适应于所要表现的情感节奏,就产生了语言的韵律特征。韵律表现为均衡美,回环美,抑扬美,错综美。  相似文献   

2.
宋祖建 《双语学习》2007,(7M):168-169
文学语言的韵律特征具有其自身的历史渊源,与作家的审美感受和读者的审美愉悦密切相关。同时还要基于情感节奏的需要。把声韵因素组织起来,使之适应于所要表现的情感节奏,就产生了语言的韵律特征。韵律表现为均衡美,回环美,抑扬美,错综美。  相似文献   

3.
韵律     
书法的韵律形象是书写者情性的直接流露或表现,它是书写者按照一定的节律,在一次性的挥运过程中,通过提按顿挫、虚实强弱、顺逆徐疾等编织成的视觉形象。首先,书法的韵律形象以文字书写的节奏性为基础。其次,书法的韵律形象必须以具有方向性的连续书写为前提。再次,书法的韵律形象需要书写者在连续方向性的书写过程中组织、变化书写的节奏为根本。那么,书法韵律形象的塑造就需要书写者在现实的书法创作中一气呵成,从而有效地将自己的情绪、情感映射在作品中以感动观赏者。  相似文献   

4.
文学语言的韵律特征,与民族语言的语音特点、作家的审美感受和读者的审美愉悦密切相关,同时还要基于情感节奏的需要.把声韵因素组织起来,使之适应于所要表现的情感节奏,就产生了语言的韵律特征.韵律表现为均衡美、回环美、抑扬美、错综美.  相似文献   

5.
诗歌的美感首先来自于音律(包括节奏和韵律)。音乐性是诗歌与生俱来的品性,诗歌中语音有规律地停顿造成节奏,其声、韵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而形成韵律,构成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当诗歌的节奏、韵律与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协调一致,诗中轻松、欢快、沉滞、急促、昂扬、舒缓等节奏的韵律变化,就反映了人的情绪的起伏波动的变化,表现的其实就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节律。所以诗歌的音律美绝不是一个纯形式的因素,它是情感内容的有机组成,或是与情感内容不可分割的因素,可以称之为“情感的形式”或“有意味的形式”。阅读诗歌须吟哦,须朗诵,须于声音唇…  相似文献   

6.
诗歌的美感首先来自于音律(包括节奏和韵律)。音乐性是诗歌与生俱来的品性,诗歌中语音有规律地停顿造成节奏,其声、韵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而形成韵律,构成网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当诗歌的节奏、韵律与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协调一致,诗中轻松、欢快、沉滞、急促、昂扬、舒缓等节奏的韵律变化.就反映了人的情绪的起伏波动的变化,表现的其实就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节律、所以诗歌的音律美绝不是一个纯形式的因素,它是情感内容的有机组成,  相似文献   

7.
线描艺术源远而流长,历代中国画中的白描精品无不闪耀着时代的光辉和个人的风格特色,为后世留下了一系列具有节奏、韵律美的宝贵财富。白描线条因其具有造型、表情、审美的三种功能,而富于它以神奇的魅力和不可替代的功能,奠定了它在中国画造型中的支柱地位。塑造具有魅力的线条,首先应注意用笔“写”出线条的力度、节奏美和韵律美,其次要让线条与形象紧密结合,最后就是应多观察自然,体会各种美以积聚情感意境,以情运笔,才能表现出具有活力美的线条。  相似文献   

8.
中国书法借重于汉字造型,创造出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美,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探讨书法艺术美的表现特征,对于提高艺术审美能力,促进书法教育及创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书法作品的点画线条、结字形体、布局章法、节奏韵律、情趣意境等方面加以论述。一、点画线条美点画线条是构成书法艺术形式的主要手段,书法以简练的线条造型,表现各种情趣与意境。书法线条的美主要体现在线条本身的力度和情感上。书法的线条,外形不一,有笔画、书体、流派各种因素的差别,是一种有力度的线条。这种在传统书学中被称为“气…  相似文献   

9.
电视散文中的节奏鲜明,其节奏具有多层级、多套叠的特点。在音步层、基本节奏单元层及节奏群层中分布着诸如音顿律、平仄律、声韵律、扬抑律、快慢律、长短律、重轻律等七种节奏形式,它们或同时存在于一个节奏周期里,或出现在大周期中不同的小周期里,为电视散文的语音美、意境美营造起到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音乐书法是以音乐(歌曲、器乐)为表现内容的书法,这种书法中的节奏韵律与所表现内容的音乐的节奏、韵律保持一致,可以使韵律特点更加强烈、规则,给人一种新颖的视觉美感。  相似文献   

11.
诗歌与书法是唐代文化艺术史上的两座高峰,二者在韵律与节奏、意境与神采、哲思与艺道等审美特征方面具有一致性。它们的发展是由唐代开放的思想文化环境与自由豪迈的人文精神共同影响的。其共性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诗歌对当代书法审美与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姜夔以“精神”、“风神”论书和以“气象”、“韵度”论诗,在根本上都是主体神采风貌的体现。诗书可观人之精神性情,创作者的涵养直接决定诗书的意格。作诗须含美刺义理,书写须依点画施设情理,诗书虽形式变化多端而义理法度不可乱。同时,他又主张不被重形式之今法所缚,精思悟人以自成一家。书论中笔法的萧散洒落、“尽字之真态”和诗论中的“天籁自鸣”、“无见乎诗”,均通向了“自然高妙”的审美旨趣。在反对雕刻、“剥落文采”之后,最终形成了中和平淡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3.
作家要穿越主流意识形态,则既不能忽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这个必然事实,亦不能被包括主流意识形态在内的政治现实所困,而要着意培养一种跳出圈外来反思的眼光、意识和能力,即“穿越”主流意识形态,建立起自己独特的“个体化艺术世界”。另外,对优秀作家而言,“面向文学史的写作”能使写作更为自觉,在文学史的背景下“创造”,但同样不排斥“文学史之外的写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婚姻即景》是当代作家苏童的一部反映两性关系和婚姻家庭生活的文集。作家通过对两性世界的体察、对照和描摹,选取不同的时代作为叙事背景,将社会牢笼中男女的生存状况和他们的婚姻精神状态通过其出色的语言表达和叙事技巧表现出来,从而展现出男权社会下,女性在婚姻中被剥夺、被压制后的个体生命的孤独感与虚无感,以及处于婚姻中的男性在压抑、无聊及无休止的争吵环境中的孤独无奈。  相似文献   

15.
《易经》不仅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还具有很高的学价值。《易经》封爻辞运用了与形象思维极其类似的创作方法-“观物取象”之法,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象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叙述和描写,并在章法结构上体现出节奏感和韵律感。因此,《易经》某些卦爻辞具有明显的诗歌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书法艺术在“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三种具有鲜明性、典型性、创造性风格中不断发展,元、明、清三代的书法家们在这三种风格的影响下.为发展我国书法艺术曾作出巨大贡献,本对元、明、清六家书艺作一浅析与探源。  相似文献   

17.
艺术书法是书法的主体形态。书法线条是构成艺术书法之美的主要元素,草书是艺术书法的代表,艺术书法首先要养"眼"悦"耳",宗旨是养心。书法文化是书法的价值取向。汉字的表意功能是文化书法生存的基础,文化书法是汉字的文化性的内在体现,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缺乏理想情怀和思想深度的文化书法作品,传之不远。实用书法是书法生存的根基,艺术书法的主体地位长期存在,文化书法数量虽少但作用巨大,艺术转身文化是亮丽的、痛苦的、艰难的,多元书法并存最终归于文化书法。  相似文献   

18.
Janet Evans 《Literacy》2000,34(1):17-23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children’s interest in the nursery rhyme genre whilst at the same time considers how children can be encouraged to write reflectively if they are working on something that both stimulates and motivates them to want to write. After reading a story book of nursery rhymes, a group of Y2 children were encouraged to consider what other adventures some of the main rhyme characters might have. By talking about the rhymes, seeing an expert writer modelling the writing process and writing collaboratively with their teacher and with each other, the children wrote an “alternative” nursery rhyme book. They began to see writing as a long term process which is recursive, takes time and effort but which is also very rewarding especially when published in the form of a book.  相似文献   

19.
本文力图将新时期的歌词创作纳入音乐文学研究的视野 ,着重从词境生成与内蕴开掘 ;韵律节奏与情感表现 ;炼句炼意与结构形态等方面对歌词创作艺术做了一些理性探索 ,并努力将歌词的文学形态与音乐表现融合起来考察 ,视界更加开阔。  相似文献   

20.
韩愈诗歌在选材上扩大了搜求领域,以“不诗为诗”;在表现手法上融入了散文的清新笔调,并以充沛之才气、不世出之笔力为之,使其诗为“唐诗之一大变”(叶燮《原诗》),表现出“以文为诗”的创作倾向,具体表现有:以赋为诗,以议论为诗,选材奇杰,用韵独特,诗文互释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