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卢沛 《现代语文》2007,(5):93-94
女性文学中交织着几种话语权威:女性主义、男性中心、政治意识、传统话语。细读作品,我们总会找到这些话语权威的交织。  相似文献   

2.
亦舒的小说采用了个人型叙述声音、作者型叙述声音及"超表述"叙述行为三种叙述模式,对现代都会中女性的生命体验与情感状态进行了权威化的女性叙述,呈现出鲜明的女性立场,彰显了强烈的女性话语权威。因而本文分别从女性主体性意识的彰显、女性气质的公开表述、女性化的"语录式"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对亦舒小说中女性话语权威的形成及具体表现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3.
从李清照看男权语境下女性的言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清照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文人 ,一方面 ,她把自己摆在士人阶层的位置上 ,与男性文人共同分享规范君权的话语权利 ;另一方面 ,她又以女性独特的方式进行自我言说 ,传达了一个时代女性共同的心声。在她身上积淀着传统的社会集体意识和个人生命的自然冲动  相似文献   

4.
武斌 《文教资料》2010,(18):197-199
后结构主义宣判了作者的死亡,作者不再是文学作品中的权威话语拥有者,作者的权威、意图与身份都被解构,作品和读者取得了独立自足的地位,作者在阅读与解释中并不具有优先权。女性主义文论面临着建立女性自身的文学传统的艰巨任务,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作者问题。面对被打倒的作者,女性主义文论遭遇到历史的反讽,处于矛盾的境地,一方面赞同巴尔特宣布了作者之死,将女性从作者的家长式权威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抹杀作者,重视个人经验在作品中的表达,谋求女性作者的身份的一种建构。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代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女性文学写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逐渐成为一种群体现象。其主要根源在于新时期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女性在男权中心文化的不懈斗争中获得了一份能够“自我言说”的表达权利,女性一方面用性别话语对男性社会和传统文化作深刻的透视和考问,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的感受对女性生存状态做真实的关照与书写。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女性文学以深刻的自觉,以倾覆男权话语的书写策略,以前所未有的主体意识和女性视角审视着女性的现实存在,迎来了她在规模和深度上的颠峰时期。这一时期的女性写作在男性话语体系中进行着决绝而艰难的突围,否定男性秩序中既定的角色框定,把自我从男性依附、母性神话中剥离开来,把自我救赎的书写投向了一贯被  相似文献   

7.
在代表作《我的安东尼娅》中,薇拉·凯瑟运用男性话语的叙事策略来叙述和书写女性,以父权制下的男性文学传统为障眼法获得主流社会的接受和认同。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安东尼娅是融合了女性气质和男性特征的人物,虽然处于被叙述、被书写的地位,却处处彰显她的女性主体权威。通过作品的分析,文章旨在阐明作者在深厚的男性文学传统中,通过男性话语的叙事策略,颠覆传统社会权力运作中的男性主导权威,建构女主人公的主体性权威。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9,(4):106-109
新历史主义批评代表人物格林布拉特提出"自我造型"理论,认为"自我造型"涉及自我向一种专制权力或权威的顺从承认并且总是经由某些被视为异端、陌生或可恨的东西才得以获得。"自我造型"总是在自我与权威和异己的顺从和斗争中逐渐形成。《野草在歌唱》的女主人公玛丽便是在与以男权社会为权威和以黑人为异己的不断斗争中完成自我造型——从"自由女性"造型到"家庭主妇"造型,从"白人女性"造型到"黑人女性"造型,最终被社会权力话语当作异己完成自我删除,揭示出"自我造型"是一个社会化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中后期,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被介绍到中国,这种兴起于西方60年代末,与后现代主义有着紧密联系的新型的女性话语,逐渐成为当代女性文学新的思想资源。20世纪末的女性文学从一种自觉的女性立场出发,摆脱父权制历史下男性中心话语,以鲜明的、富有挑战意味的对于女性本真经验的描绘,来凸现女性的主体性地位,这种女性个人化的写作方式构成了对男性霸权话语的颠覆与解构。  相似文献   

10.
当代女性话语权力的欲求与焦虑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呼唤女性话语权力、重建女性话语系统、西方女性主义话语影响的焦虑三方面描述和阐释了中国当代女性书写中女性话语权力的欲求 ,指出能否利用西方话语资源 ,建构全球文化语境下的本土女性话语体系 ,实现女性写作的话语自立 ,是女性文学走出尴尬与焦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简·奥斯汀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文学家之一,以写作风格独特而著称,被誉为"散文中的莎士比亚"。她的作品《爱玛》以其暗藏智慧的妥协艺术,不露声色地批判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作品巧妙地运用含而不露的作者型女性叙事策略和独特的女性视角,不动声色地摆脱了男性话语的控制,成功建构了女性的写作立场。作品中自由间接引语和篇章结构的反讽手法等充满艺术个性的写作手法的运用,使《爱玛》一书充满女性妥协的魅力,既有平衡的美感,又具有独特的内在张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whether gendered discourse styles were evidenced in online, synchronous, physics collaborative learning group discussions,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such discourse patterns were related to the uptake of ideas within the group. We defined two discourse styles: the oppositional/direct style, theorized to be the socialized discourse pattern typically used by males, and the aligned/indirect style, theorized to be the socialized discourse pattern typically used by females. Our analysis indicates the presence of both styles in these chats and the styles were generally utilized along theorized, gendered lines. However, we also observed male use of the stereotypically ‘feminine' discourse style and female use of the stereotypically ‘masculine' discourse style. Moreover, we found no main effect for discourse style on the uptake of idea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ontrary to prior research in both face-to-face science classroom settings and online physics settings, ideas were taken up at relatively similar rates regardless of the gendered discourse style employed. Design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 are discussed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made.  相似文献   

13.
采用课堂录音和课堂观察的方法,真实地记录了大学女性英语教师课堂活动。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语料分析显示:女教师课堂指令性话语教少,而探讨式提问较多;反馈语中直接否定较少,间接赞扬的言语较多;同时,在语气词中感叹的情感词使用颇多。研究表明,大学女教师更注重课堂语言交际中的社会呼应,情感功效和礼貌策略。  相似文献   

14.
女性叙述声音是女性意识和表达方式的结合体,“半自传体”个人叙述声音真实地虚构了叙述者、作者、主人公三位一体的客观自传和精神自传,体现了女性写作对话语权威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出现形成了中国文学新的抒情传统。自然描写对中国现代抒情小说情感氛围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抒情方式包括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移情于景和因情造景等等,运用的手法是传统的情景关系,一是移情,二是象征。中国现代小说的自然描写是一种情感话语,也是一种社会话语,是现实生活的审美符号。  相似文献   

16.
施济美擅长用细腻哀婉的笔触描写女性的爱情悲剧,她以女性作家独有的细腻和真挚描绘女性的情感世界,表现了她对女性爱情悲剧的独特思考。她的作品在华彩乐章的形式下,包裹着淡淡的忧郁气质,在浓厚的抒情话语中散发出深挚的情感,表现出与其他海派作家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中国女性意识觉醒在几千年男性话语掩盖下初次显现曙光,这在李劼人的“大河小说”中也有突出表现。李劼人执着于女性形象塑造,用家庭这个空间来反映女性话语权的争夺,以婚外恋这一具有先锋性的方式来演绎女性意识的变换,并把川妹子的独特性格作为一种可能性的精神资源来构建女性话语,展示了作家对中国女性意识觉醒的思考与可能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女性在挣脱父权权威确立自身主体性的同时,又面临新的男权话语的遮蔽与塑造,中国大陆女性电影的衍变即反映了女性主体的生成与失落过程。女性电影虽然确立了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主体性想象,但缺乏电影话语层面的女性自觉,未能形成真正自足的女性主体的电影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9.
女性在父权制中的缺席和缄默,导致女性情谊的历史性空缺。20世纪90年代以降的中国文坛,女性主义写作高潮迭起,女作家们冲破了男权中心话语的压制,勇敢地正面抒写了确定存在的女性情谊。全文通过对陈染小说所蕴涵的女性情谊的论述,高度肯定了陈染为突破男权中心话语和建构女性话语所作出的努力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司马相如与汉武帝遭遇事件的诗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相如与汉武帝遭遇是学史上一个家喻户晓的事件,但其重大的诗学意义一直未得到追问。在诗学精神方面,这一事件是时代英雄进取、崇高化心态的诗学表现。汉代诗学以此一事件为分水岭,西汉初期学诗学话语由个体性转为公共性,悲剧性转为帝国的话语狂欢;中国诗学话语以北方中心,南方边缘的旧人格局被颠倒过来;学体式从以南方骚体赋为主,转变到以融合南北诗学的大赋为主,汉代的标志性学体式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