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羲之《兰亭序》曾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此语表明生死问题是古今智者都非常关切的重大问题。文本的主旨即在于对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生死观进行简要评介,以考察先哲对于王羲之千古同此一叹的智慧启迪。  相似文献   

2.
一、主旨延伸如《庄子》一书,教材选入《秋水》和《逍遥游》,《语文读本》(以下简称《读本》)选入了《庖丁解牛》。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无论是大鹏、蜩与学鸠还是宋荣子和列子,都是“有所待”,都不能达到所谓“至人”、“神人”和“圣人”的绝对自由的“逍遥游”境界。但是,  相似文献   

3.
道家以“道”为最高信仰,以《老子》为主要经典。《老子》言简意骇,博大精深,以其深邃的智慧和富有诗韵的语言,探讨了宇宙、自然、治国和修身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给人以无穷的启迪。道家的“无为”思想作为一种道德精神和传统文化,已经内化到当代中国人的头脑中。道家“无为”思想中的政治哲学思想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石公三略》成书于“大一统”思想确立的西汉时期,书中提出的“佚政”思想,与儒家“仁政”思想旁通;《黄石公三略》重视道德的感化作用,强调德治和人道,由此生发出的“贤人政治”思想,显示出儒家思想的精髓.《黄石公三略》的思想主旨是儒家而非道家.  相似文献   

5.
怎样较好地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的教本和读本,特别是怎样充分发挥读本的作用,使“教学两本”有机地结合起来,本人试谈八种处理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一、主旨延伸法   作者的某一种著作一般有一个基本的精神,或叫主旨,教本和读本同时选了几篇文章,可能和这种主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阅读时有共同的问题需要注意。这就有必要立足教本,适当延伸读本。   如《庄子》一书,教本选《逍遥游》,《读本》选《庖丁解牛》和《秋水》。庄子在《逍遥游》中指出无论是大鹏、蜩与学鸠还是宋荣子和列子,都是“有所侍”的,都不能达到所…  相似文献   

6.
从马王堆帛书《黄帝四经》看先秦黄老道家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的研究使先秦道家黄老学派的著作体系和思想脉络渐趋明朗,使学界对先秦黄老道家有了新的认识,以《黄帝四经》为主结合黄老道家的重要著作如《慎子》、《管子》部分篇章、《鶡冠子》等对这一流派的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教育思想是在继续老庄原始道家思想的基础上,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遵循人性的特征建构起来的。其主旨是德刑相辅。由于德教强调感化引导,法教注重约束威慑,因此其教育思想具有“无为”的意义,可以称之为新型的“不言之教”。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西游记》是一部阐述个人自我思想斗争、自身修炼,专门谈“心”的哲学书。本文提出了《西游记》的主旨是:儒家的修身而正心,道家的炼性而澄心,佛家的悟空而无心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8.
近日阅读《中学语文教学2004.6《〈秋水〉课堂研究性学习案例》一文,感到张老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将研究性学习的模式纳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的探索很有价值。下面,再从“研究”的几个方面做些粗浅的思考。一、研究对象阅读案例,我将张老师指导学生依次研究的问题归纳如下:课题字词句、内容主旨、艺术性(意境、语“研究”的几点思考杨建民言、手法等特色)、庄周其人、寓意等。上述内容在两课时内完成,其教学量之大,是十分明显的。但这些内容和以往教学内容的差异何在?是否有面面俱到之嫌?我认为如果把《秋水》这篇文言文作为研究对象,先设想…  相似文献   

9.
《刻意》对庄子的思想进行了别具一格的概括,比较集中地阐发了道家的“无”和“朴”的思想,并把它上升到道之本,人之本的地位,强调遵循自然之道,表现了庄子思想的根本追求,体现了道家独特而深刻的思想文化价值。文章提出的道家至德、至道、至治、至养、至美之理想境界,对提升当代人的人生境界有着深刻的思想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悦老师的《秋水》(见《中学语文教学》2004郾6)属研究性学习课例。张老师不囿于语文教学现状,努力探索教学的新路子,本着给课堂增加亮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深入发掘课本以外东西的新理念,应该说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更何况是一篇文言文,读后眼睛不禁为之一亮。既然是研究性学习,我也想谈谈我的浅见。张老师的案例主要分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侧重从字词句的角度去分析,应该说这一部分的亮点是新颖的导语,从“秋水”这个词语谈起;第二课时着眼于文章内容及主旨的探讨,应该说用了讲白话文的方法去讲文言文,帮助学生去理清思路,另外对庄子…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