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拜上帝教是外来基督教与中国儒教相结合的产物。洪秀全既是基督教教义和儒家教义的继承者 ,同时又是它们的叛逆者。反孔与崇儒成为洪秀全意识结构的内在矛盾 ,也是太平天国败亡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2.
拜上帝教是外来基督教与中国儒教相结合的产物,洪秀全既是基督教教义和儒家教义的继承者,同时又是它们的叛逆者。反孔与崇儒成为洪秀全意识结构的内在矛盾,也是太平天国败亡的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运动从1851年持续到1864年。该运动遍及清帝国的所有省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同时也是一场宗教文化革命,共有两千万人丧生。洪秀全所发起的太平天国信仰,虽然有着基督教的部分教义和形式,但它不是西方宗教或者基督教信仰,也不是中国化了的基督教。太平信仰由基督教信仰点燃,却发展成了一种全新的、充满活力的中国宗教,是中国古典文化与宗教的回归的尝试,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吸引力的实质。洪秀全利用基督教因素打破其时固有的文化形态,开启了复古之路,其目标是要在古典文化与宗教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大同社会。  相似文献   

4.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领袖,近代最早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业绩在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具有光辉的一页。结合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来研究洪秀全的哲学思想,科学地阐明它的时代意义和特点,是很有意义的。一、宗教唯心主义与辩证法思想 1836年洪秀全去广州应试时,得到一本《劝世良言》,它是中国基督教徒梁发编印的宣传基督教教义的传道书。洪秀全当时对此书略加流览,未予置意,时至1843年洪秀  相似文献   

5.
洪秀全的极富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农民理想王国的模式,是儒家“大同”理想和农民“均平”的追求,在近代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与西方基督教教义相结合的产物。尽管它是不科学的,甚而导致新的荒唐,以及太平天国革命的失败,但对推进我国历史进程毕竟还是发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农民大起义,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洪秀全吸收西方基督教的教义精华,创立拜上帝教,奠定了农民起义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这无疑对促进中西文化交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道教的心理健康思想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公教)、基督教(新教)中四个是从国外传进来,只有道教是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土生土长的宗教。从宗教教义学来看,道教是诸多宗教中最重现实生命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  相似文献   

8.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有个显著特点,它借用西方基督教的教义,结合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创立了“拜上帝会”,作为动员和组织农民参加起义的工具。因“拜上帝会”的教义与形式,与西方基督教表面上有某些共同之处,便引起了欧美资产阶级政府,特别是传教士的极大注意。多数法国和俄国在华传教土视“拜上帝会”为“异端”,始终仇视这次革命。而多数英国和美国在华传教士在一段时期,则对“拜上帝会”抱有幻想,有的英美传教士曾称道过太平天国比清王朝进步。然而当他们的幻想破灭后,就与法俄传教士一道,竭力反对太平天国。本文试就西方在华传教士敌视太平天国革命的原因及其破坏太平天国革命的活动,作个概述。这对于深入揭露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相勾结,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反动本质,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天教是太平天国宗教的自我命名。太平天国天教在创立初期可以算是西方基督教的异端教派,虽然它一开始就显露出了强烈的自尊、自主和自立的文化性格。洪仁玕来到天京以后,提出新的"三位一体"论亦即"视子如父"的"信仰中心",以及新的"天启"论和"真约"论,帮助太平天国天教完成了从基督教的异端教派向独立的新宗教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太平天国宗教正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百余年来,人们对太平天国宗教名称有过多种说法,存在异名和混名杂用的情况。本文拟对历史上各种说法的源流进行考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太平天国宗教的名实问题作一辨正,以供恢复它的“天教”本名参考。一、太平天国宗教名称源流考述关于太平天国宗教名称的各种说法,主要有三种来历。 (一)来自西方的他称:太平基督教  相似文献   

11.
关于太平天国宗教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天国上帝教不是卡尔特,也绝非邪教,太平天国上帝教也不是纯粹的西方基督教,而是基督教的一个异端派虽,即持上帝一位论的基督教团体,是中国特殊时代特殊情况下的特殊产物。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在近代中国影响日益扩大,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基督教借不平等条约中的规定强行进入中国;二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获得中国民众的认同;三是中国国内的政治运动也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界在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关系的研究上,特别是在习俗教案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对学界已取得的成果作一梳理,在肯定学界在这一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的前提下,对教案发生的"文化冲突论"、教民身处两难困境的原因、基督教的本土化以及基督教与民间信仰关系的历史脉络等理论问题进行再思考,是推动这一研究继续深入开展的必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基督教是西方列强进行文化渗透,实现“为基督征服世界”目标的重要工具.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基督教的过程中,开展了戒缠足、办女学、兴西医、倡节制和建团体等有关妇女的社会改良活动,这主要是为他们的传教开辟道路,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封建传统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妇女运动的发展和人们妇女观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对《圣经》语言、形象、结构等的借鉴,是中国现代文学受基督教影响的开端。但此借鉴主要是修辞性的,滤掉了它们在《圣经》中本有的意义。在思想内容上,现代文学对基督宗教的回应大体有两条进路。一是人类中心论的,即或者将之道德化,或者从民族和社会历史角度对之加以批判;二是上帝中心论的,对基督教表现出一定的认同,在一定意义上这堪称基督教文学。这两条进路贯穿于中国文学近百年的历程。同西方相比,中国基督教文学目前还不成熟,因其或者直接宣信式地张扬某种教义(如冰心的“爱”),或者从信仰立场出发外在地对生活做出某种评判(如北村),还未能真正进入基督教信仰在人灵魂和精神深处所引发的紧张与激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尝试简略勾勒基督教在近代东南亚华人社会的发展,探讨基督教与海外华人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近代东南亚华人基督教发展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其中,中国本土社会与殖民统治的变化是影响其发展的两个阶段,其中,中国 本土社会与殖民统治的变化是影响其发展的两个关键性因素.基督教与海外华人民族认同之 间亦非简单的对立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东南亚华人基督教拥有西方宗教、移民宗教与海外华人宗教三重身份,反映殖民地背景下华人社会的现实处境,为华人基督教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王小明 《培训与研究》2006,23(6):53-54,60
有学者认为,拜上帝会是中国化了的基督教,实际上,这夸大了基督教色彩。拜上帝会与基督教的表面联系看起来比较接近,实际上其内在联系上相去甚远。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场农民革命运动,民间信仰对他们的影响极为突出。拜上帝会的宗教思想绝大部分都来自于中国民间信仰。拜上帝会本质上是一个传统的中国民间宗教组织。  相似文献   

18.
杨义先生指出,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时间是整体性的,体现出一种时间整体观,源于中国之天道观;笔者认为,西方小说的叙事时间是片断性的,体现着一种片断时间观,源于基督宗教的终极观、宇宙论。在基督宗教,一方面,日同年的直接关连被分割了开来,日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另一方面,时间与永恒或天道的直接关连也被分割了开来;最后,基督宗教的时间又是直线的,不可逆地指向一个终极目标的。这一切使得时间的整体性聚合成为不可能,人只拥有时间的碎片,故西方小说只能从具体的人和事写起。中国古代小说的时间观实乃一种循环的、混沌式的时间观,与基督宗教的时间观大异其趣。  相似文献   

19.
徐訏深受西方文化的浸染,基督教与西方现代主义对徐訏产生了很大影响。中西文化对比是徐訏文化反思的中心,他虽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情结,但他十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落后腐化的一面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更崇尚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科学、民主、自由。徐訏小说的文化反思明显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为他的小说创作增添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所没有的文化因子,研究这一影响对徐訏的文化反思来说,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姜培茹 《海外英语》2012,(11):181-182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ultural and ideological progress construction,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modern legal system has become a keynote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egal system,transplanting from western legal culture is becoming a trend.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egal culture and its influencing elements so as to provide a cultural basis for this transplant.As for cultural factor,Confucianism is the dominated though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history and Christianity occupies the same place in western culture,accordingly,their influence 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egal culture is grea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 of the obligation orientation and right-based principl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legal culture influenced by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 aiming at provide some important inspirations for the transplant of western legal culture in improving Chinese modern legal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