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多渠道的就业方式,在对甘肃省高职院校的问卷调查基础上,对高职生自身的就业需求薪酬期望、地区选择、父母意见等现实就业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就业指导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陕西省2013名基层项目就业毕业生的问卷分析,实证调查个人、家庭、制度、就业服务等因素对基层就业毕业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优惠政策、职业技能、父母观念和制度安排对毕业生赴基层项目就业影响较大,进一步分析发现,基础设施、家庭社会关系、政策宣传、技能培训、个人就业认知等因素也会对毕业生赴基层项目就业产生影响。因此,亟需完善基层项目就业保障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赴基层项目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3.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其中家庭背景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通过研究一个完整的毕业生群体样本,分析毕业生父母职业类型、家庭经济背景与毕业生单位性质、起薪、初次就业满意度的关系,进而研究家庭背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作用与影响机制,以期能为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CGSS2008年的数据,分析父母的政治资本对大学毕业生子女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是官员的"官二代"大学毕业生收入只比非"官二代"大学毕业生高2个百分点,且不显著。但是通过对大学毕业生能力的控制且加入父母官员和高校等级的交互项后发现,同是来自等级较高的大学的"官二代"大学毕业生收入高出非"官二代"大学毕业生收入12.65个百分点,对于高校等级低的大学毕业生,官员的子女收入则略低于非官员的子女收入。说明父母的官员身份对大学毕业生子女收入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本研究还发现,父母的政治资本显著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单位选择,父母是官员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公有制单位的机会是非"官二代"大学毕业生的1.417倍,父母是党员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公有制单位工作的机会是父母为非党员的大学毕业生的1.453倍,父母利用政治资本对其大学毕业生子女工作选择的影响是影响子女收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部分学生问卷调查以及对毕业生和专家进行访谈等实证研究,力图从社会、酒店、学校及毕业生个人等方面来找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社会方面因素主要是父母建议以及社会认同;酒店方面最主要因素是酒店的发展空间;学校方面主要因素是教学质量、课程设置以及学校知名度;毕业生方面主要是个人的沟通能力等因素会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同时就如何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给出意见和建议,期望有利于指导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6.
新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区域选择有着重新审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形式,发现影响毕业生在就业区域选择上的因素:家庭因素、待遇因素、兴趣因素、性别因素、生活成本等。基于此,提出关于大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周秀娇 《文教资料》2012,(1):200-202
随着社会就业市场的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直接面临市场选择,这就要求高校重视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很多,作者对在校大学生的求职过程和行为展开调查,对毕业生求职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影响确定工作单位的因素、就业结果的影响因素、用人单位最关心的条件、各类证书对求职的重要程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区域、薪酬期望、就业观等方面调查和分析,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行为,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域的选择深受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影响,扭转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全角度剖析地域差异背景下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去向的因素,为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良璧 《科教导刊》2024,(8):146-148
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已经开启,这是当前社会最重视的问题之一,有些大学生因为家庭、同伴比较,个人要求过高等因素产生巨大的就业焦虑情绪,从而影响学习生活。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高职院校师范毕业生心理焦虑对睡眠的影响,并且试图寻找缓解就业焦虑、促进毕业生睡眠的方法。结果发现,缓解心理焦虑和父母的关系支持都能促进高职院校师范毕业生的良好睡眠。  相似文献   

10.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地域的选择上往往受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文章从调查数据中分析高职学生就业区域选择的现状,从区域选择中的社会知觉、区域选择的职业代际流动以及教育分流引发的社会分层、目标扭曲下的从众心理等四方面,分析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外部影响因素,探索如何帮助毕业生合理引导个人就业区域选择的策略及建议,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1.
对上海H高校2012届毕业生576份网络问卷调查表明,不同生源地学生在就业区域选择上存在一定差异,城市生源毕业生在就业行为选择上更具多元性,家庭结构、观念以及拥有的社会资本影响毕业生就业区域的选择,民族文化因素是就业回流现象中的隐形因子,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聚居地区毕业生就业回流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公平近年来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研究"课题组于2009年6月进行了第四次问卷调查,主要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及就业起薪等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家庭背景,包括家庭年收入、父母的受教育年限、家庭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以及性别因素等都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及就业起薪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发现,高校毕业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所积累的人力资本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产生更大的、更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其对就业起薪的影响程度不及家庭背景对就业起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就业观是毕业生正确选择职业的前提,是他们对职业的基本价值评价和观念,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问题上的集中反映。特殊的国情之下,高校就业难问题变得较为突出,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原因很多,其中,就业观念的偏差成为不可忽略的因素。新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就业观念的培养和树立,健康就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于2011年进行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抽样调查数据,对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工作因素对就业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非工作因素对就业满意度既有直接的影响,也通过影响工作选择而间接地对就业满意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庆环 《教育》2012,(14):49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关系着教育部门的决策,也是学生和家长在做教育选择时的重要参考。那么,当前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究竟如何?有多少毕业生在毕业时能确定去向?就业后收入如何?毕业生在各地区分布状况如何?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田聪 《华章》2010,(17)
毕业生就业工作已成为高等学校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关注、研究并且设法转变应届毕业生的职业选择态度显得更有意义.本文基于应届毕业生社会网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哪些社会网络会成为影响应届毕业生职业选择主要网络,寻求改变大学生职业选择态度,促进应届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机械专业2009届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和分析,在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对就业形势、毕业后的选择、毕业后选择就业的主要原因、就业考虑的主要因素、求职中困扰学生的主要因素、认为工作难找的原因、期待工作的地点、当前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用人单位最看重毕业生哪个方面和对就业指导学生的要求等十个方面对毕业生进行调查和分析,分析结果可以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2022年全国高校本科毕业生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与待就业学生群体相比,“二战”考研学生群体更有可能来自高选拔性大学、非人文社科类专业、经济条件较好家庭,而且自我教育期望和父母教育期望相对较高、人力资本相对较好;“二战”考研选择既是毕业生的“主动而为”,也是宏观社会经济形势、就业压力等外部因素作用下的“被迫应对”;人力资本是学生实现成功升学,避免“二战”考研的重要因素;明晰职业生涯规划会降低学生选择“二战”考研的概率。基于此,建议高校关注毕业生群体的异质性,开早开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高校毕业生通过积极的学习投入和社会实践,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为成功升学和就业打牢基础;政府应努力改善经济形势,缓解就业压力,做好这一群体再就业兜底帮扶工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日渐凸显。家长作为孩子人生的重要关系人,其所持的子女就业观是影响孩子大学本科毕业去向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本课题组以当前大学毕业生“慢就业”的社会现象为研究背景,选取大学毕业生家长作为调研对象,透过家长对大学生子女的毕业去向的期待和去向选择影响的调研,分析当下大学毕业生家长所持的就业观念与大学生“慢就业”选择现象蔓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外语专业毕业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显示:是否独生子女、政治面貌、成绩排名、就业指导和父母意见是影响学生是否愿意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业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表明,个人及家庭、学校的就业指导等因素对外语专业毕业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业意向有重要影响,高校应围绕加大宣传力度、优化专业课程、加强思政教育与实践、提供针对性就业指导等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对“一带一路”就业的认知程度、国际化水平、独立意识和挑战精神,从而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好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