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在一年级已学习了求总数的加法应用题,求剩余、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减法应用题,求相同数相的和的乘法应用题,本学期又学习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的两类除法应用题。到第三册为止,含有一个基本数量关系,用加、减、乘、除法一步计算就能解答的简单应用题就全部学完了。因此期末复习时,不仅要复习本学期学习的除法应用题,还要综合复习全部简单应用题。下面对复习提出两点建议。第一,利用题组形式,通过对加、减、乘、除应用题一些易混问题的对比,使学生掌握各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数  相似文献   

2.
复合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一步解答的应用题是基础,两步解答的应用题是关键。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要在一步解答的应用题、两步解答的应用题上下工夫。(1)教师要通过例题,教给学生要怎样分析应用题的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2)教师要帮助学生根据加、减、乘、除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整数应用题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随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逐步出现而出现。在小学一、二年级,主要是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即简单应用题,二年级有一部分两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三年级以上则主要是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称为复合应用题。下面就谈谈这方面的教学。(一)整数简单应用题的教学1.启蒙阶段。这是对应用题的感知阶段。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应用题因素,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4.
元月八日上午,我们到重庆市人和街小学,听了蒋老师上的一堂二年级数学复习课,内容是复习两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蒋老师按照惯例,先指导学生口算了四十多个加、减、乘、除式题;又视算了“弟弟有7岁,弟弟比哥哥小5岁,  相似文献   

5.
用综合式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这是小学数学第五册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学生在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往往习惯于分步解答,对运用综合式来解题感到困难。所以,在总复习中必须重点帮助学生复习用综合式来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在帮助学生复习用综合式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时,我们采取“分类整理,找出规律,先分后综”等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分类整理。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按其四则计算的方法分类,在小学三年级上  相似文献   

6.
两步应用题教学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教材第三册五单元的加减应用题,四册三单元的乘加、乘减,几倍求和、几倍求差以及先算加减法的加除、减除等应用题,都是两步应用题的起步。两步应用题是一步应用题的发展,又是解答多步应用题的准  相似文献   

7.
复习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更明确加、减、乘、除的应用,能根据它们的意义。通过分析弄清题里的数量关系,正确判定用什么方法计算。并在对比中使学生掌握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复习过程: (一)口算式题、应用题基本训练。(略)  相似文献   

8.
初小算术第三册(暂用本)的内容包括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两步应用题,乘2到乘9的乘法表,重量单位斤、两的认识。教学这册课本主要是使学生学会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解答两步应用题,乘2到乘9的乘法,并在解答一些应用题的同时受到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全册教材除“复习”和“总复习”外,共分五个部分。“100以内不超十的加法和减法”这一部分教材,主要是使学生学会100以内不超十的加法和减法,并且会用这些算法解答应用题。先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再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是从复习  相似文献   

9.
“分层次”教学与因材施教不等同,它不仅是教育对象的分层次,教育方法的分层次,而且是教育目标的分层次。一、教材内容上的分层次就全日制小学六年制数学课本备年级的教材内容中的应用题而言:一年级主要讲比较简单的加、减法一步计算应用题;二年级讲一般加、减法一步计算应用题,乘、除法一步计算应用题及比较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三年级讲常见的数量关系,列符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四年级讲列综合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五年级讲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机遇问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及比较容易的四…  相似文献   

10.
学生从第四册开始学习以综合法思路为主的简单加减混合运算的两步计舅应用题,到第五册开始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应用题,并完成了由综合法思路向分析法思路的过渡。第五册是学习两步应用题的重点。因此抓好两步应用题的复习尤其重要。通过复习,要使学生熟悉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之间的关系,理解和掌握两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11.
复习的重点 1.注重分析数量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思路;2.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掌握解题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寻求中间问题的训练解答两步应用题时必须提出隐蔽的中间问题,这是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关键。复习时,要突出抓好寻求中间问题的训练。1.列关系式提中间问题。例如:“和平小学三年级有学生163人,四年级比三年级少38人,两个年级一共有学生多少人?”解答时从分析问题入手,列出关系式:三年级人数+四年级人数=一共有学生多少人。引导学生进—步分析关系式,三年级人数题中已经告诉,四年级人数题中没有告诉,那么就要先求“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这就  相似文献   

12.
这一册应用题的复习,根据学习的重点,除继续复习一年级巳学过的“求几个相同数的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等基本应用题外,应着重复习本学期新学的“求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比多(或比少)求和”及一般的两步计算加,减应用题. 乘、  相似文献   

13.
《应用题》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数学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应用题学习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如何让学生正确地审题,理解题目意思,寻找需要的条件进行列式计算,是我们老师需要攻克的一个难关。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的加减法应用题之后,进一步学习的乘加混合应用题。旨在培养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寻找题目中的隐性条件,能正确解答乘加应用题,并通过解决开放性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应用题”总复习建议师桂清解答应用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六年级复习的主要目的。应用题复习内容有:简单应用题;两步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和比例应用题...  相似文献   

15.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是六年级应用题总复习中的难点。通过复习,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解题的关键:即正确判断哪个量是表示单位“1”的量,题中是哪两个量相比较,已知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表示谁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然后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正确列出算式或方程。要使学生在正确解答上述应用题的基础上,能分析综合性不太繁难的两三步计算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分两步进行。一、帮助学生分析、梳理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可分以下四个层次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三年级两步计算应用题上承简单应用题,下接三步及三步以上复合应用题。如何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分析推理方法,掌握这部分知识内容呢?l、注三简单应用目的复习二年级学过的简单应用题是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基础,因此简单应用题的复习至关重要。在复习过程中,不应单一的进行应用题解答,而应侧重于让学生动手画线段图找出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方法。进行线段图让陈时,对以前学过的线段图示进行改进,力图让学生更容易理解题意。如:能更清楚地反映出数量间的关系。学生画线段图时,只要能反映数量间的大小、倍数关系就可以了,不必要求按比例画…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九义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两步计算应用题复习课。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两步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2能熟练正确地解答简单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重点:分析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揭示解答两步应用题的中间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分析中间问题  (1)商店有72千克苹果,卖出4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商店有9筐苹果,每筐8千克,卖出4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讨论: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第(2)题,要先求什么?  …  相似文献   

18.
本册中两步计算应用题是学习应用题的关键,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复习时要选择和组织好应用题的复习内容、复习形式,塑造学生艮好的认知结构。一、知来历,懂结构中间问题的分析揭示是学好两步计算应用题结构的关键,要会找中间问题,必须使学生懂得中间问题是怎么来的,又是怎样解决的。即要懂得两步应用题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结构。复习时,可先让学生列式计算一步应用题,然后把其中的一个条件扩展为二步应用题。例如:  相似文献   

19.
第七册总复习中编排的应用题。既有两步计算的一(?)复合应用题的再现,又有本期所学的三步计算的一般复合应用题和归—应用题的巩固,并为后继部分学习内容作了铺垫。复习时,应加强思维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抓住结构理清脉络总复习中应用题的编排分三个层次,各有侧重,中心明确。第一个层次:一般复合两步计算应用题(7、9、10,11题);第二个层次:一次归一(22、23、24题)为重点,并附有综合性的练习(25、26、27题)。  相似文献   

20.
沙志昭 《云南教育》2000,(23):39-39
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材内容按顺序分为 100以内加、减法计算 (二 );乘、除法计算 ;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乘、除法应用题四部分。通过复习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 ,进一步加深理解 ,并使基本技能达到熟练 ,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一、 100以内加、减法计算 (二 )  100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是在 100以内加、减法 (一 )的基础上学习的 ,它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学生掌握没有大的困难 ,复习前要了解学生掌握竖式简便写法的情况 ,复习中让学生明确 ,哪一步可以口算就口算 ,不必再写竖式。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