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小说是本世纪五十年代在法国文坛崛起的一个流派,它的最大特点是违反传统法则,以纯客观的物的描写取代了传统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刻画,在现代小说之路上进行了一系列新探索,试图寻求一条“未来小说之路”.本文试从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概述该派小说的某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语言文字的“紧张感”是“新写实”小说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且这种“紧张感”是和“新写实”小说所要表现的“新”和“实”遥相呼应、互相映衬的。另外,这种呼应和映衬又是通过“新写实”小说那“紧张感”十足的语言文字对革命现实主义“四平八稳”式的文字的反驳以及和“新写实”小说所要表现的“紧张生存现状”相契合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新写实”小说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新写实”小说重新加以审视 ,主要从产生原因、美学特征、与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关系以及对它的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本文旨在使中国当代文学从“新写实”小说中吸取经验教训 ,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相似文献   

4.
从具有互文关系而政治倾向迥异的四篇清末新小说可以见出,其时知识精英对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共同信念,从中可以复现当时知识精英对未来中国的道路设计、实现途径及远景规划的全景。清末新小说对于“新中国”的想象,具有政治启蒙目的,以实现“小说”救国的宗旨。但这些小说文本仅仅停留于“民族国家”想象,尚未完成国家理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5.
法国“新小说”是20世纪西方纷纭而现的诸多文学流派中的重要一支,对现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虽极力反传统,却又与传统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这在“新小说”代表作家之一布托尔的《变》中有极为明显的体现。本文力图从《变》中寻找出“新小说”与传统小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出现的“新写实小说”,对日常经验和事实框架表现出异常的亲和,加强了小说的叙事性和公共性。“新写实小说”的“还原”倾向,其中心还是人物形象的“还原”,其审美特征是人物形象的非性格化。  相似文献   

7.
赵树理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位重要作家。赵树理的创作主要面向农民阶层,因而他必须不断寻求一种能够让农民喜闻乐见的新的文学表现形式,“新评书体”小说便在他手中应运而生。笔者对“新评书体”小说的产生、艺术特色及其影响等进行论述,试图能够对这一小说新文体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8.
冯永朝 《现代语文》2006,(11):90-91
“新写实小说”是在新时期小说创作处于低谷阶段出现的重要创作潮流。20世纪80年代中期,寻根小说和先锋小说轰动文坛,但随即或因对现实和社会的疏远,或因过于注重形式和语言技巧的玩弄被读者冷落,开始走向沉寂。正当文学似乎已陷入困境之际,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刘震云的《新兵连》等一大批“新写实小说”相继问世,似一股春风给文坛带来了新的转机,引起了评论家和广大读者的广泛注意和讨论。尽管人们对“新写实小说”的性质和特征的认识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分歧,但笔者认为“新写实小说”的关键在与它的“新”,而这“新”又是在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比照中凸现出来的。所以,本文拟从“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在取材、叙事态度、结构方式、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这几个方面的不同入手,对“新写实小说”的特征做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十七年”小说的爱情书写在政治的统帅下经历了“三起三落”,涉爱小说命运坎坷,但仍产生了一批优秀的描写爱情的作品。“百花时代”迎来了一个百花盛开的爱情书写的春天。“十七年”小说难以找寻纯粹的爱情,小说中的“爱情”只不过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种点缀。  相似文献   

10.
法国新小说派的代表人有罗伯·格里耶、西蒙、杜拉斯、萨洛特等,他们一致认为传统的小说创作方法导致小说艺术停留在滞后状态。所以他们提倡摆脱传统的小说创作观念,从人物、情节、时间、主题等方面予以创新,深入探索前人尚未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内心世界。可以看出,法国新小说有着独特的创作倾向,自成一派、独具特色。本文尝试研究法国新小说的创作魅力与特色,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批小说家专注于重建世俗世界,着力表现凡夫俗子的生活,再现生活的原本色相和人的原生状态,与传统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有所不同,他们的作品因此被称为“新写实小说”。重视世俗生活的描写,重视世俗化语言的叙写,成为新写实小说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中期以来的所谓“新现实主义”小说存在反美学趋向.这种趋向表现于创作客体方面忽视人的超越性;创作主体方面缺乏审美导向;创作目标方面缺乏典型创造;创作手段方面缺乏叙事艺术.这种反美学趋向与社会转型、文化心理、文学思潮、作家自身等四个方面有密切联系.但“新现实主义”小说的这种反美学趋向并不排除其某种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池莉的“新写实”小说将笔触逼近平凡人普通、琐屑的生活,展示出普通人人生的真实理智的崛起和坚韧的民族精神,启迪人们面对现实,丢掉幻想,克服烦恼,奋勇拼搏。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从邂逅《佳人奇遇》开始,就发现政治小说可以进一步推动改良运动的发展。于是逐步进行“小说界革命”的预前酝酿。而《新小说》杂志无疑是其践行“小说界革命”的主要阵地。但《新小说》创刊号的发行,就经历了颇多波折,由此也可管窥到“小说界革命”发起绝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和偶然。  相似文献   

15.
“五四”前后一批外国小说涌人中国,他们不但从内容上而且在形式上开拓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领域,推动中国小说由近代化向现代化过渡,如风行一时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以第一人称自叙主人公的感情生活和信仰追求,在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震动国人灵魂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湘南学院学报》2021,(4):49-54
"红色经典"小说曾创下了"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的辉煌。如今,延续和传承着这份红色情绪记忆,在市场和影视改编的强力推动下,"新红色"小说创作也丰富纷繁。"新红色"小说延承了"红色经典"以描写革命斗争为题材的特色,其中战争和革命的描写是小说的主旋律。但是,由于当代历史文化语境的重构,以及作者没有亲历过战场等客观条件限制,"新红色"小说以地理文化叙事为基础,其衍生出的话语形式和情感表现,对文本多层次的展开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且与"战争叙事"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叙事立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意识形态”的形成,与本时段文学创作的推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对池莉20世纪90年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题材内涵的观照和挖掘,认为池莉本阶段的作品有力地制造、维护和传播了这种“新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以著名作家孙犁为代表的“荷花淀派”不只是孙犁个人小说风格的呈现,而且是指一种具备了独特审美品质的作家和小说群落的总体风格。本文通过考察“荷花淀派”中坚代表者孙犁的心路历程、小说创作,阐述了“荷花淀派”的形成过程、风格特色及现状。  相似文献   

19.
罗伯-格里耶作为法国“新小说教父”,以极富个性化与客观冷静的风格颠覆传统小说创作手法,积极实践反常规写作,引领“新小说”流派在后现代主义文学派系中崛起。其代表作《橡皮》《窥视者》与《嫉妒》的理念实践都展现出强烈的先锋性与反叛性,为小说艺术发展增添了不可忽视的新可能。“窥视”作为一种独特的叙述眼光成就了罗伯-格里耶小说典型鲜明的冷肃文风,同时作为重要的叙事角度参与承担进作品的人物描绘、空间建构与结构交织。本文拟从以上三方面具体考察罗伯-格里耶小说中的“窥视”艺术展现。  相似文献   

20.
浅析苏童新历史主义小说“性恶论”的历史叙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童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包含了三大系列,通过对他的农村及城市题材新历史主义小说的分析,可以看出他的历史叙事符合一个结构主义的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是他“性恶论”的历史叙事的依据,形成了苏童小说中历史叙事的一个根本结构。这种性恶论的历史叙事既给他带来了创作上的突破,同时也导致他的创作走向了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