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隐性采访,在《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中的定义为:不公开记身份、或公开记身份但不道出真实采访意图的采访。隐性采访是特殊情况下的采访,主要是为了防范坏人对记的危害,防范受访弄虚作假,了解公开采访采集不到的真实情况。从新闻实践来看,这种采访方式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有的人认为这种采访方式满足了受众的知情权,增强了舆论监督的力度。但有人认为这是一种不合理的采访方法,侵害了某些人或团体的利益与隐私,甚至有诱导犯罪的嫌疑,应当禁止。下面分别从两个方面来陈述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2.
电话,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记者通过电话这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同采访对象对话,了解情况,采访新闻,叫电话采访。快,讲究效率,是新闻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信息时代的到来,加上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对新闻时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话采访作为一种采访方式,最大的优势是快捷。它突破了采访必须见到采访对象本人所带来的某些时空局限,对提高工作效率,赢得时间,是一种有效手段。在美国,新闻界对电话采访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叫做“快餐式采访”。一、电话采访的由来美国是电话采访的发源地。1876年,美国人亚历山大·…  相似文献   

3.
山东某晚报一位记者打电话给我,说是要电话采访一下我对官员财产公示的看法.我当即拒绝,我只是觉得这么重要的问题,电话里是讲不清的.与其让记者断章取义,不如拒绝为好.通讯工具发达之后,电话采访、QQ采访和其它方式采访,使记者采访手段非常丰富,也极大促进了新闻采访的发展.有些朋友甚至很得益于这种方式的采访,既方便快捷,又节省资源.  相似文献   

4.
谢顾问:常听一些编辑在评论我的稿子时说:“你的稿子写的都是好人好事,很难见报。”我不明白:为什么“好人好事”稿难以见报?(沈阳)海松海松同志:一般说来,写好人好事的稿子是难以见报的,特别是为全国全军性的大报投稿。这是为什么呢?据编辑们讲,凡写好人好事的稿件,往往有以下弱点:一是新闻事实不突出不显著。新闻媒介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应当是显著的能引起读者关注的新闻事实,尤其是全国性的报刊、电台、电视台,要求新闻事实更重大更显赫更过硬一些。倘若是司空见惯的好人好事如扶老携幼、拾金(小量的)不昧、助人为乐等…  相似文献   

5.
周海燕 《新闻世界》2011,(10):60-61
在追求独家新闻的今天,电话采访已成为媒体记者"抢"新闻的一种重要方式。电话采访具有方便及时,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同样存在不能面对面等缺点。如何充分发挥电话采访的优势,利用电话采访采写出好的消息甚至是通讯?本文从电话采访的特殊访前准备、采访中巧妙运用"废话"、尽量避免发问式采访以及巧妙引导谈话方向和节奏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力争使电话采访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时效性强,带音响,被公认为是广播新闻的特点,电话采访录音报道则是充分体现这些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所谓电话采访录音报道,就是记者通过电话进行采访,然后将采访录音播出。电话采访录音报道这一形式,西方广播界采用的比较多,出现了不少优秀报道。曾被我们国内一些新闻刊物刊载过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周刊》2004,(8):26-27
我们这些导演,电话特别多,我们一般怕两种电话,一个是怕想当演员的人来电话,一个是怕记者的采访电话,因为记者的采访登出后常常会变形。  相似文献   

8.
就新闻记者的采访行为而言,可分为直接采访和间接采访。直接采访是记者深入现场与采访对象面对面的采访.间接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某种手段所进行的采访。像电话采访、书面采访、电子邮件采访等等。其中电话采访是间接采访最常用的一种。在这里,笔者对电话采访的利弊得失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骏德 《新闻记者》2005,(10):42-43
我想探讨一下记者的社会角色定位问题。我记得1980年复旦新闻学院曾经开过一次新闻业务的研讨会,有一个题目专门讨论记者采访到底是什么。当时基本上有三种意见。北方来的记者认为采访就等于调查研究:南方来的记者(暨南大学的陈朗先生)认为采访不等于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0.
蔡迎东 《记者摇篮》2004,(10):38-38
所谓电话采访,就是记者或编辑在办公室或其他场合通过电话与采访对象取得联系,向采访对象调查了解某一新闻事实的过程。近年来,电话采访在广播新闻的同期声采录和电视的画面处理中得到较多应用。可以说,电话采访已成为通讯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种采访手段。但从新  相似文献   

11.
新闻采访学将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划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战略性准备,即平时准备;一部分是战术性准备,即临时准备。我认为,了解、熟悉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应当是战术性准备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基本情况包括采访对象性别、身份、大致年龄、事迹简况以及各新闻媒体报道过的内吝,等等。在这方面,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当属典范。我在新闻采访实践中亦积极效仿,获益匪浅。1989年6月,我与一位同仁为一起发生在合肥公共汽车上的歹徒偷窃行凶案前去采访合肥市公交公司党委书记毛德胜。采访前,我们  相似文献   

12.
美国报业巨人普利策有一句名言:“懒人是当不了记者的。”普利策从走进新闻大门那天起,“几乎把自己的全部业余时间统统用于了学习”。目前在基层通讯员中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认为自己生活在基层,对周围的人和事十分熟悉了了解,因此,在采访中省却某些环节,有时甚至懒得采访,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闻的商品性问题的思考单波近年来,新闻有没有商品性的问题成了新闻界论争的一个热门话题,并且形成了两种绝然对立的意见①:一种意见认为,新闻具有商品性,新闻是一种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其理论依据主要来自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学说;另一种意见认为,新闻没有商...  相似文献   

14.
采访是一种获取和采集新闻素材的一种调查研究活动,报纸或广播中的一切体裁的写作都离不开采访;即使写评论也要了解党和政府的有关意图,了解实际工作的情况,因而也离不开采访。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笔者总结采访的类型大体可分为有线索采访和无线索采访两种:  相似文献   

15.
声音是广播唯一的传播符号。利用音响进行报道是广播的特色。电话采访是把电话中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谈话向听众广播的一种录音报道形式,也是最具广播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远在万里之遥或者用其它采访方式难以进行采访的特殊环境下,都可以进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必要对新闻采访的组织运作方式重新认识。   计划经济时代,各级党报新闻采访活动的组织运作方式主要是划口采访,即根据党、政、军、工、农、商、兵分口设置采访部门,最常见的如分为政治文教部、工商经济部、农村部等,记者再细分口子,一人跑一个或几个系统、单位,谓之分兵把口,不漏报新闻。改革开放 20多年来,报社内外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新闻采访的运作方式没有什么根本性变革。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理解重新认识新闻采访组织运作方式的必要性:   一、时代进步,新闻报道选择的价值标准发生变化,迫使…  相似文献   

17.
声音是传统广播唯一的传播符号。利用音响进行报道是广播的特色。而电话采访是把电话中记与采访谈话的实况录下来向听众广播的一种录音报道形式,也是最具广播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这种形式,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远在万里之遥或用其他采访方式难以进行采访的特殊环境下,都可以进行采访。它可以及时、迅速、真实生动地把社会公众关注的新闻传播出去。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在各类媒体上看到一些火灾事件消防救援的新闻,通过对大量火灾案例的分析发现,导致火灾的大部分原因是人们消防安全的意识及素质普遍较差。怎样才能很好地提高人们火灾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火灾发生后的自我保护能力?显然,做好消防宣传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知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信息接受的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新闻媒体的传播,而且对于它们依赖程度比较高,通过新闻媒体去宣传火灾的预防以及消防救援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媒体对火灾事件消防救援类新闻进行采访和报道,可以很好地发挥教育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让人们了解火灾发生的情况、火灾发生的原因以及火灾发生之后如何进行消防工作。那么,如何才能做好消防救援类新闻的采访与报道?本文主要关于这个问题进行具体的叙述。  相似文献   

19.
如今,在记者中流行着一种现象:“不到现场也能写出新闻,已然是科技进步后的新闻现象了。电话普及了,可以不必长途‘奔袭’,直接拔号采访就可了事;有了互联网,省情市情县情乃至乡情村情,一搜便知,再加上电话补充采访,在‘线’几乎可以全部搞定,不必下到县里乡里与当地的干部群众打照面了。这样做,既赢得了时间,又节约了采访成本。”笔者认为,这是网络时代的“客里空”变异现象,并想就此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6月18日,丹东日报编辑部出了条新闻:工业部三位青年女记者分别由自己的丈夫陪伴,搞了一次夜半采访,写成稿子登在一版头题位置上。同行们称道她们,这是一次别出心裁的采访。这次采访是由6月14日该报的一则消息引起的。女记者刘岩红、宋丽达、张丽君,都是30来岁,虽说当记者只有三五年,但进步挺快。她们桌对桌,早晨上班看报,《侨光影院发生重大火灾》的消息,一下子吸引住了她们的视线:“更夫年迈体弱,加之影院的电话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