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4年春季,晋元中学预备年级的课程表上出现了一种新的课程——语文活动课。什么是语文活动课?也许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但是对于这个年级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个问题。还在上学期,他们已经上过5次语文活动课。如果说在那时候,学生对活动课还很陌生,那么现在,他们已经开始进入“角色”了。“我们最喜欢上活动课。”很多孩子这样说。“活动课可以让我们在轻松的活动中学到知识。”  相似文献   

2.
美术VS语文     
美术老师有事,教务处通知我代课。我心里很是发愁,因为美术课已经有一个星期没有上了,孩子们都闹意见。果然,当我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孩子们的眼睛立刻就充满了失望与抗拒:“老师,怎么又上语文了?”“美术已经一个星期没有上了!”有些孩子还小声咕嘟:“不喜欢又上语文课,课程表上写的是美术课。”教室里乱哄哄的,我心里也不好受:看来学生要开始“咒骂”我了。  相似文献   

3.
早晨7:30,我跨入校门。突然从我的上方传来了一声声甜甜的叫声:“王老师,王老师!”我抬头看去,原来是我们班的小家伙们趴在窗台上和我打招呼呢!这帮小家伙每天都是这样充满活力,只要看到他们,我马上精神抖擞。“早啊!”我朝他们挥挥手,加快了脚步……第一节课是我的语文课,上的是听说训练课———《做书签》。谁知课还没有开始,就有个孩子站了起来:“王老师,我们今天要做新型的书签,一般的太没意思啦!”他的提议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一会儿,大家都把自己最佳的创意拿了出来,林希睿的“长翅膀的气球”书签、贾?彦的“多功能的房子”书签、…  相似文献   

4.
开心沙龙     
要死不活 这节课按课程表是毕业班的活动课(我们习惯简称成“话”),可我们班主任以考试要紧为由,意欲取消,于是体育老师风风火火赶来为我们与班主任“讨价还价”。  相似文献   

5.
“老师,第几节上语文课?”这是我的一年级学生看到我就要问的一句话。低年级孩子不记课程表,只认老师。孩子刚上小学,一切都觉得很新鲜,对学习有着强烈的欲望,一颗小小的心中装着许许多多的问号。这是一群“嗷嗷待哺的小鸽子”,我要让他们如饥  相似文献   

6.
一堂活动课     
一堂活动课上,我对孩子们说:“这节课,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好吗?”“帮忙?没问题。”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老师,有什么难事就说吧!”孩子们显得非常兴奋。  相似文献   

7.
请你回忆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选择一件最有意思的事,仿照例文写一篇日记。第四节上课铃声刚刚打响,我的肚子就“咕咕”地叫了起来。唉,饿得真不是时候,离下课还早呢!这节课怎么过呢?刚走进教室坐下,教我们英语的m isstong就春光满面地来到我们班,高兴地用英语说:“孩子,你们好!”我们大声地回答:“你好!佟老师!”接着老师又用英语问我们身体好不好,我们也用英语回答老师。这时,我想起有些教我们的老师,每次进教室都面无表情地说:“同学们,你们好!”一点亲切感也没有,我们也是懒洋洋地回答老师,好像是那种贵族的波斯猫。现在佟老师声音…  相似文献   

8.
家长开放日那天,我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节。孩子们兴趣盎然,教室里小手林立,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课进行了一大半,我突然意识到还有个别学生始终没有回答问题。很多特级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特别关注被“遗忘的角落”,让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吗?于是我问:“谁还没有回答过问题  相似文献   

9.
程威同学读一年级时,班主任在一节语文课中宣布这样一条纪律:如果这节语文课词语听写有错,下节劳动课重新听写。一贯被老师认为聪明的程威这一次批改下来却错得一塌糊涂。班主任叫来一问,他天真的回答让老师大吃一惊:“我不想参加劳动就把这许多词语写错了。”针对这个情况,这位班主任还在老师们中间表扬这个孩子,说这孩子有心机,而没有充分认识到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节品德课,我竟突发奇想地想要学生也当一回老师。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学生时,他们兴奋不已,竟也高兴地答应了,这让我感到有些意外。接着,学生们都自告奋勇地推荐自己。当小老师选定之后,这位“老师”一本正经地说:“老师!不,是袁慧同学,你要坐好来。等会儿要检查学习效果。”我没有吭声,认真照着学生的要求坐好,心想着,看你还有什么花招。可没有想到,精彩的还在后头呢!这位小老师上起课来竟然也像模像样,还有板书呢!他接连问了好几个问题,其他学生们也很积极地回答,那劲头可真让我开了眼界,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后来,小老师将一个问题抛向了我:“袁慧同学,学完这一课之后,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张海迪的什么精神?”听到提问后,我马上站起来回答说:“我们要学习张海迪在病魔面前不低头,坚强不屈,奋发向上的精神。”“回答得很好!”小老师表扬了我。本以为可以坐下,但这位小老师又冷不防地提出了第二个问题:“那么,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做到像张海迪一样呢?”我看着这位小老师,只见他正得意地看着我,仿佛又在说:“老师,你不能回答吗?”好啊,得理不饶人了。于是我就将计就计,沿着学生打开的思路,给了学生一个正面的回答:“在我的生活中,的确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  相似文献   

11.
李伶 《湖北教育》2004,(23):8-8
一节一年级语文课正在进行,突然一个孩子站起来指着同桌大声说:“老师,他流鼻血了!”学生们纷纷扭头注视着这位流鼻血的孩子。一位正在回答问题的同学面露怨色,嘀咕着:“我好不容易回答个问题……”另一位则直接说:“烦死人了,今天有人听课呢!”老师快步走向流鼻血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的引领下,我们的数学课正朝着数学活动课的方向发展。如何让孩子在这活动中有所动、有所悟呢?在二年级下学期介绍大数时,我安排下了这节《数大米》的课,希望让孩子们通过数1000粒大米的活动,增强他们对大数的估计意识。 1000在孩子眼中实在是太大了,在任务布置后,有的孩子脸上泛起了疑团,大胆的孩子甚至嚷嚷开了:“那么多米怎么数呀?”“老师,我明天怎么搬来呀?”  相似文献   

13.
学《钟表的认识》时,出现了这么一个问题:屏幕上出现一个钟面后,我告诉孩子们,小明同学在这个时候到校,恰好第一节课的预备铃响了。钟面上显示的时间是7时55分,可是居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说成是8时55分! 我本想直接告诉他们,第一节上课是8时,如果说成8时55分,那小明必定是迟到啦;我还想直接告诉他们,这时时针接近8时,但是还没到8时……但略一思索之后,我改变了主意。我笑着对他们说:“孩子们,到底是7时55分还是8时55分?老师也搞糊涂啦!究竟是几点?谁能帮帮我,也帮帮大家,行吗?”听我这么一说,教室里顿时沸腾了,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大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架势!嘿,孩子毕竟是孩子,好“哄”! 有的说:“应该是8时55分!我是看时针靠近8时,而不是指向7时的。”看来,这是他错误判断的根本原因。反对者马上进行反驳:“不对!如果是8时55分,时针应快指向9时,可这时还没到8点!”反驳还是很有针对性的。  相似文献   

14.
画“心”     
一天中午,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班上的曹萍萍来找我,说她的一支“钻石”牌钢笔丢了。我说是不是在路上丢了或者是忘在什么地方了,曹萍萍却忽闪着眼睛掉下泪来。她嗫嚅着说:“不是,老师,我就放在文具盒里,第一节课还用它呢,刚才我到处都找遍了,就是没有。”这虽是一件小事,可又是一件棘手的事。问学生,肯定都不承认;不过问,对曹萍萍本人是一种伤害不说,日后还会留下隐患。这事一定要管!看了看课程表,有了,就从这里入手吧!我的心里亮堂了许多,充满了信心。下午第一节语文课,我拿着课本走进了教室。望着一张张稚气的面孔,我微笑着说:“同学们,…  相似文献   

15.
李强 《教育文汇》2014,(4):32-32
又是一节口语课。这学期刚从村小转过来的几位学生在口语课上还没有开过口。他们说以前没有上过口语课,害怕不能说好。真的不能说好吗?我想起了在书中看到的美国老师倡导“我能”教育的一个案例。在美国的早期教育中,许多小学老师在新生入学第一节课上都会在黑板上写上“我不能”三个字,然后问孩子们该怎么办。孩子们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把‘不’字去掉!”于是,老师将“不”字擦掉,黑板上只剩下“我能!”“不”字不只从黑板上擦掉了,也从孩子们的心里擦掉了。从此,这些孩子们的心中就没有了“不”字。  相似文献   

16.
当一节语文课的下课铃敲响时,许多教师总爱这样叩问自己:我的这节语文课,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上得成功吗?有哪些环节处理得很好,还有哪些环节没有把握好?却鲜有教师这样自省:这节语文课上,我的学生学到了什么,他们快乐吗?他们在我的课上享受到了什么,我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行好多年了,各校的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都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浪潮,可新课程标准中的写字教学要求,在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得到落实.六年前,在还没有英语课程时,语文课的课时每周达到7-9节,其中,有一节就是写字课.自从有了英语课之后,语文课的课时减少了,写字课很自然地就从课程表里删除了.  相似文献   

18.
上课时,跟学生们谈起“感动”这个话题。我问:“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感动的本质和内核是善……你们曾经让人感动吗?”他们就像回答明天有没有劳动课一样爽快,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那么,被感动过吗?比如读到一篇文章,认识一个人,或者听一首歌。”我继续启发孩子们。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零零星星地再次回答:“没有,老师!”这个答案,让我的心情沉重起来。看着孩  相似文献   

19.
自从我和学生“唱”了两节古诗课以后,他们总希望我能多上几节“音乐语文课”——把音乐带进语文课堂。既然孩子们那么向往,为什么不行呢?今天的语文课上,我便提着录音机走进了教室。见此情景,学生纷纷鼓起了掌,一张张笑脸那么兴奋,那么激动。我笑眯眯地说:“孩子们,让音乐伴着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好吗?”“好——”“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今天让我们在音乐的陪伴下再读课文,看看我们是否有不一样的感觉呢?”有的学生已经有些按捺不住在手舞足蹈了。“你们可以先静静地欣赏音乐,也可以边欣赏音乐边看课文。”教室里回荡起…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节语文课,课的内容是《赤壁之战》,改编自《三国演义》。在课文导入这一环节,我想请学生简单介绍一下《三国演义》,这时候分坐在前排左侧和右侧的小A和小B都将手举得高高的,大声叫着:“老师,我知道!”看到他们在课堂上大声喧哗,我立刻说道:“我想请安静的、认真举手的同学来回答。”于是,小A和小B有所收敛,端坐着举手,为了鼓励他们能够听话,我分别请了他们来介绍《三国演义》。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我针对教材中改编的《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