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始于问题,学生不会提问何谈求异,不会求异何谈创新。“问题”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学习的关键。教师只有培养学生“想问”、“能问”、“会问”、“乐问”的本领,才能使之走进创新之门。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数学课堂,通常是由教师提出“疑”,而后学生再“思”,进而发生“学”.但会提问、会思考,应该是“学”中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学生一味地接受问题,而不是尝试提出问题,那么他的“学”必然是不完整的.教师问,学生答,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怎样才能触发学生由自己的“问题”开始思考?笔者从敢问、善问、解问三个方面阐述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李娟 《安徽教育论坛》2004,(1):54-54,46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有创新,才会有发展”。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质疑的方式有:向书本问、向老师问、向学生问。明确提问不仅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4.
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高问题的质量?笔者认为:①尊重情感,使学生有“疑”敢“问”。②激发兴趣,使学生想“疑”乐“问”。③由学生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④授其方法,使学生有“疑”善“问”,对预习提示进行质疑。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整堂课或者“无问”,即使“有问”,也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的层面上。一些教师更多考虑的是自己怎样多问、巧问,而很少思考如何让学生敢问、善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昵?  相似文献   

6.
古语说:“学起干思,思源十疑”,这是说善于发现疑问,才会善于思考和学习;“不学不成,不问不知”,这是说善问对增长知识的重要性。然而纵观当前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小少学生在课堂处于压抑状态,两耳竖起只一味地听从老师的讲解,思维缺乏活力,尤其是不能主动提出问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勤问、善问呢?我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而《新课标》也提倡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还教学以本来面目。古人说得好:“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会问,走好迈向科学探究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8.
创新始于问题,学生不会提问何谈求异,不会求异何谈创新."问题"是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学习的关键.教师只有培养学生"想问"、"能问"、"会问"、"乐问"的本领,才能使之走进创新之门.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们以新的理念大胆改革.把原来的“满堂问”变成以“读”为课堂教学的主线.而对“问”则一鼓脑儿地全部摒弃。毫无疑问.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方法,“问”能使学生积极思维。也能使老师了解学生。“问”之所以遭到冷遇,并不是“问”本身有错。而是在如何“问”上出现了问题。仅凭“为什么”和“怎么样”两类的提问,往往会使“问”“肢解”课文。那么.如何提问才能做到既启发学生思考又能避免提问的弊端呢?  相似文献   

10.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探索、创新、发展。名科学家李政道说过:学问是什么意思?学,就是学习问题,学怎样问问题,这才是学问。实施新课程标准,就要让学生学会问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这不但能产生思维的动力,而且决定思维发展的方向。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善教者必善问,善问是一种艺术,只有善问,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设置课堂提问,使提问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恰当的提问犹如平静的湖面上扔下的一块石子,会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成为“好知者”,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高中政治课应打破学生的“迷信观”,鼓励学生“敢问”;创设情景,让学生“想问”;启炙诱导,使学生“会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3.
刘岩 《文教资料》2010,(24):158-159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反映在课堂上要求教师关注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文章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问、善问、会问,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能言堂、乐言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一、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唤醒“问”的意识,转变观念,使学生“想”问。科学减除学生过重的学业和心理负担,明确教学中“教”与“学”的责任,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多举一些因问题而开始的科学发现,让学生知道问的好处,从而唤醒他们“问”的欲望。  相似文献   

15.
徐静莹 《辽宁教育》2002,(12):40-41
独立自觉地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每个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在“知识改变命运”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善问”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一、“善问”的学生富于创新意识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提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实质是不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理论,要在掌握已知事物的本质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发展和创造。而“善问”的学生总是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所经历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有着极强的探索未知的愿望,因此,…  相似文献   

16.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先导。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不习惯也没有机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至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日益萎缩,严重制约了学生好奇善问的天性。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已成当务之急。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敢问”、“乐问”、“有问”、“会问”几个角度进行了探索实践。文末,对实践的效果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孔子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可见,质疑在人的思维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个问题,让学生按照他的“指引”步步紧跟,学生显得“无疑无难”。殊不知,这种教学,学生受益终身的“问题意识”得不到培养,学生只能成为一群“跟随”族,得到的只是不经“咀嚼”的“食物”。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要让学生求得真正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就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实施“开放式”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之一。“开放式”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得到满足,使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开阔,而且使他们的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那么,在进行“开放式”教学设计时。应采用哪些设计策略呢?对此,谈谈笔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蒋秀云 《成才之路》2013,(28):15-15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接一个问题的出现,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在确定“四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能”,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该如何培养“问题学生”呢?这里的“问题学生”不是有问题、不正常的学生,而是指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学生。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就能不断地从提问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成为时代英才。这也是我们进行数学教学时应做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课堂设疑提问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一堂成功的设疑释疑课,不但能给教师带来无尽的教学趣味,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快乐、思维的提高。作为教师,要善于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随机而变,把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交给学生,“问”中长见识,“问”中出成果,以“问”助“教”,启迪学生的思维,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