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实践教学地位的上升,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学分/学时换算关系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学习量是影响学分、学时换算关系的核心因素,学生的学习量除了教师授课时间之外,还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时间,而后者正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学分换算的不同之处.明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换算影响因素,对于高校课程改革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教学与语文阅读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联.因此,中学语文的语言教学只有与阅读环节实行同步,才能充分发挥语言教学的应用功能.语文阅读可分认知、分析、理解、评价、鉴赏五个阶段.在语文阅读的认知、分析阶段,语言教学应注重字、词、句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对话、教学对话与对话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不仅是人们彼此之间借助言语达到交流思想、促进理解的一种行为方式,而且是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的一种精神与原则。教学对话指的是发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情境中的对话,它包括作为教学方法和作为教学原则的教学对话。对话教学则是教学过程中体现现代对话精神和原则,师生主体之间以平等的信息、思想、情感等交流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对三者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我们教学实践中对话教学的合理实施与使用。  相似文献   

4.
<正>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学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在这门课里,课程、教材、教学隶属于不同的研究层面,各自拥有比较清晰的研究范围和内容。但在职业学校,教师对此却不甚了解,大多数人比较关注教材这一具体的课程材料,误以为教材内容就是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理念上的混乱容易导致实践上的盲目,有必要"辨张学术、考镜源流",厘清课程、教材、教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课程一般指各级各类学校中学生需要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方法、态度及价值观念等内容的总和。课程内容的选择有三种基本取向:学科(专  相似文献   

5.
学科与科学、学科知识与科学知识的内涵不同。学科知识有符号、逻辑、描述与解释、意义与价值四个依次递进的层级结构,在学科教学中我们一般只关注前三个结构层级,较少涉及学科知识的意义与价值。与科学知识相比,学科知识有鲜明的教育学立场,其生命性与主体性、过程性与生成性、发展性与文化性特征要求我们必须从质疑与对话、建构与生成以及挖掘学科知识的道德意义及文化价值等方面开展深层教学。  相似文献   

6.
(本课选自华师大版教材《数学》八年级第12章第3节第1部分.)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梯形是学生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认识到梯形与前面学习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相互转化,通过测量、归纳、猜想、说理、探索,认识等腰梯形轴对称特征及其他性质,为进一步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科研管理教学改革工程的循序推进与渐次深化,在全新多元的规划理念之下将探究式、开放型、创新化的思维理念、途径方法适配应用于科研统筹、管理机制以及实践教学的一系列流程环节之中,切实快速地创设科研统筹的组织机构,全面扎实地规划制定管理体系的方针政策,细化具体实践教学的内容层次,最终实现科研管理教学运作体系模式的一体化改进与工作人员群体学习实践能力拔高提升的协调双赢.  相似文献   

8.
一、衔接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分析1.课程的分类目标为初、高中教学的科学衔接提供了依据历史与社会、初中地理以及高中地理的课程目标表述是一致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被要求达成的目标是一致的、延续的,同时,在目标达成的侧重点上,又是有变化的、渐进的。  相似文献   

9.
高中物理更注重促进学生发展力方面的作用,重视学生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研究等方面的评价。与初中相比较,教材难度明显提高。为了让学生能迅速适应高中环境,做好衔接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从事英语教学以来,总感觉按字母、单词、音素的顺序进行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涉及到单词教学的时候,部分学生就感到无从下手.他们为了记单词,常常用汉语或汉语拼音给单词注音,读出来的英语是怪腔怪调的汉语.看到生词不能自己拼读,不能主动地做好复习,预习工作,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久而久之甚至对英语产生厌烦情绪,学习成绩难以提高.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是开始学习英语时,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掌握英语音素及其与字母,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的关系.所以从字母教学一开始,我们就把字母的读音与音标教学结合起来进行,让学生从字母的读音中识记部分音标,从音标的读音中去掌握字母,再把学生已经会读的音标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学习新的单词.随着教学的进展,可将48个音素全部教给学生便于他们在学习中运用.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课程的学习与教学在小学教学科目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从早些年流行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现如今计算机、手机等科技的发展,数学在其中的作用体现得更为明显。下面就数学中的数、图形学习和应用题学习做一下简单分析。在数学学习中,离不开数与图形的学习,在高年级的学习中体现为:小数的学习,分数的学习,正方形、长方形、菱形以及正方体、长方体等图形的学习。首先,小数与分数的学习,可以在低年级的数的学习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如何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深入开展英语兴趣、情景、活动与英语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推进学校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经过教学行为的不断反思,完善英语教学过程,促进英语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第5章第1节.) [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的第三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图形与坐标"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作为第一二学段"图形与位置"的发展,本节课是"图形与坐标"的主体内容,它不仅呈现了确定位置的多种方法,而且也为学生今后从坐标的角度进一步体会图形的平移,轴对称的数学内涵,同时也为后续的一次函数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概率具有丰富的生活背景,是沟通变与不变、有限与无限、偶然与必然、确定与不确定的天然桥梁;是不确定数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概率论的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大量编入概率知识,概率知识的教与学成为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对概率的教育价值、教学的现状以及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反思
  “反思”在认知心理学上属于元认知的范畴,它是指对自身的思维过程、思维结果进行再认知的检验过程。教师自觉地把课堂教学实践作为研究的对象,对自己的体验与感悟进行描述,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思想、心理感受与体验进行思考与总结。教学反思是引导教师超越日常繁琐的教育事务,去提升自己的教育情怀,去理解教育的本质,也理解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找到内心自尊、自信的基点和源泉。教学反思的内容:对教学理念的反思;对教学目标的反思;对教学结构的反思;对教学设计创意的反思;对教学目标达成与教学效果的反思;对学生主体性发挥状态的反思;对教学活动成功与失败的反思;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反思等。教学反思的角度: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从自我发展的角度;从教学要求的角度;从教育名家的角度;从教育理论的角度;从教育法规的角度和从教育制度的角度等等。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学数学教学已逐步走上科学训练化的道路.但有时候教师的教并不只是建立在教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它无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诸如高考制度和社会舆论的压力等.为了适应新时期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有必要对"少、精、活"这一教学原则深入反思,现仅以笔者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处理"多与少"、"粗与精"、"死与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是多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思想,它强调教育与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与科学发展及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是一致的。我国向素质教育转轨口号的提出,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和提高,都是为了使我们的教育观念能面向科学、技术、社会。  相似文献   

18.
杨学军 《教师》2010,(29):36-37
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可见,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是达到教学有效性最为关键的一步。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列为“三维”目标,之后,各科的教学都在围绕“三维”来设计目标。相对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而言,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理论界就教学目标的重点在认识上经历了一个从强调基础知识到重视智力开发与能力培养再到重视创造力、个性和主体性的不断深化的过程,而学生个体主体性的确立、弘扬和凸现,离开了活动和交往就难以成为可能.人的主体性是在活动中生成和发展的.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活动与交往,特别是交往所赖以进行和所生成的诸多品质使活动与交往本身成为教学的内容、对象和目标.……  相似文献   

20.
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教学要求是:①能说出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与特征,知道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是整数;②能从一些分数中指出哪些是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能说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会读写带分数,能在直线上用点表示各种分数;③提高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学会运用转化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