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东西方的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属性一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在西方,随着经济生活中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变迁,教育表现出"私益性"、"公益性"与"准公益性"的变化。在中国,建国以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商品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教育的属性也不断地从"公益性"向"准公益性"方向变化。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期,要促进教育的发展,必须协调好国家、市场和教育三者的关系,建构为教育服务的宪制政府、服务政府、有限政府,培育为教育服务的有序市场,促使教育成为"第三部门"。  相似文献   

2.
论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私益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私益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是政策选择的结果。公益性始终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但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高等教育的私益性生产是不可避免的。大力弘扬高等教育的公益性、正确引导高等教育的私益性是全社会的共同要求,也是政府、高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3.
教育民营化与教育的准市场制度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教育民营化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在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是教育民营化的主要制度安排之一。教育领域中的市场机制应该是一种准市场制度环境,其特征是追求公共教育供给者的多样化,在教育领域引入公平竞争机制和自由选择机制,并保持政府对教育准市场的有力规制。教育的准市场制度环境下,保障教育的公益性需要做出特殊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教育产业形成的国家理念与市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当代国内外教育产业的概念、形成条件、动力机制三个问题作一理论探讨,其中,以国家理念的教育公益性或准公益性与市场逻辑的教育商品性、产业性作为探讨的原则和基础,并对促进教育产业形成而进行的体制、机制、法制三个层面的改革问题提出了宏观把握和微观运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民办幼儿园内含了市场逻辑和公益性,其市场逻辑表现在投资收益、市场细分和优胜劣汰上,学前教育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决定了民办幼儿园的内在公益性。学前教育不能够完全适合市场机制运作,希望通过市场机制来完全解决学前教育的问题是不现实的,政府有义务采取资助措施为孩子接受学前教育创造条件。为此,政府一是要加大财政投入,建设数量足够、质量有保障的幼儿园,加大对农村幼儿园的资助力度;二是要建立城市以民办为主,农村公、民并重的学前教育机制,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三是要建立学前教育特别资助制度。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准公共产品,这不是由于学生的就学所具有的非竞争性所致,而是因为人力资本具有外部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教育的公益性就是教育服务的外部性,公益性和营利性是对立的。我们倡导教育进行市场化改革,也只是在能够市场化的方面进行市场化改革。无论教育经费的来源,还是学校等教育组织的举办,政府一定处于主导地位,市场只是一种辅助补充,这一点根本不同于其他私人产品的生产提供。  相似文献   

7.
8.
教育产业形成的国家理念与市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当代国内外教育产业的概念、形成条件、动力机制三个问题作一理论探讨,其中,以国家理念的教育公益性或准公益性与市场逻辑的教育商品性、产业性作为探讨的原则和基础,并对促进教育产业形成而进行的体制、机制、法制三个层面的改革问题提出了宏观把握和微观运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再议教育的公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公益性是指教育应该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提倡教育的公益性,并不否定教育的私益性、营利性和产业性.政府、社会和学校都应该通过各种措施来保障教育的公益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自由主义的领军人物,格林秉承积极国家观念。这种国家观蕴含着个人积极自由与国家积极干预职能的共生共存,以个人的受教育自由与国家作为共同体的公益性的协调为旨归,强调个人自由只有在追求共同善的民主国家中才能实现。格林对教育的关注和其积极国家观的和谐互动形成其积极国家教育职能观,希望通过教育来实现社会的重建,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和谐发展与良性互动。国家、教育与个人三者之间关系的澄明以及国家行使怎样的教育职能来促进教育公益性的实现,对我们建构本土的积极国家教育职能观起着价值引领和理念支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学前教育是公共产品属性趋强的准公共产品 社会产品根据其基本特性分为三类,即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其中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由于其受众的普遍性和受益的公共性,应纳入政府保障的公共服务体系,政府对不同类别的社会产品依据其公共性程度分别承担不同的保障与发展职责。教育整体而言属于公共产品,具有显著的公共性,满足...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它要求我们立足于时代把握高等教育的属性.从高等教育价值观视角看教育的社会属性之争,实际上是人们思想不断解放、对教育的经济功能认识不断加深并越来越重视教育本身的经济价值的过程.从高等教育价值观视角看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产业性之争,也正是历史上教育的社会属性之争的延续,是教育的"上层建筑说"与"生产力说"之辩的发展与深化.它表现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人们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本身的经济价值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产业性和公益性是同一教育本身固有的二重属性,不是存在着产业性教育和公益性教育两种教育。公共财政政策和公共教育政策的偏差、人们对教育二重性及其二者关系的误读造成了当代中国教育的乱相和腐败。江泽民在关于教育的两次讲话中论述了教育的产业性和公益性,正确把握教育的二重属性,对发展社会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民办教育界在讨论的议题中有一个热点问题,这就是《教育法》和《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中所规定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由于民办二级学院在投资运营上与民办教育极其相似,因此笔者在思考民办二级学院问题时不得不对此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育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这是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观念。他明确了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揭示了当代中国教育本质特征,指明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这一教育性质的阐述,对教育面向新世纪,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价值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对保证教育和社会主义属性,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郝德永 《教育研究》2020,41(12):4-13
教育是一种国家公器、国家事业、国家主权行为,具有鲜明的国家逻辑。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教育的兴办、组织、规划、改革都属于国家"公务",无不遵循国家逻辑。国家逻辑是教育治理的关键,是教育治理体系建设的根本遵循。西方治理理论以"政府退出"为立论基点,明显存在逻辑缺陷,必然造成教育治理过程中国家主体地位淡化、国家主导作用弱化的局面,形成教育治理混乱无序与软弱无力的状态。推进教育治理、构建教育治理体系,迫切需要明确国家逻辑,处理好主治与共治的关系,突出国家主体的教育治理体制;处理好政治与专业的关系,突出政治引领的教育治理路线;处理好政策与共识的关系,突出制度主导的教育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7.
18.
观念、教育观念与教育制度——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观念具有重要的制度性作用,而精英人物在教育制度形成与演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育精英通过传播、创新教育观念,主导教育制度安排的建构行动。在教育制度安排的建构过程中,存在四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制度变迁的路径:由改进效率的潜在机会所引起的教育制度变迁;由外部竞争压力引起的教育制度变迁;因思想观念中手段与目标之间的矛盾而引起的教育制度变迁;因制度的结果违背人类终极价值而引起的教育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知识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社会边缘进入社会中心,使得高等教育的公共性、公益性与私益性发生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影响高到等教育的发展:公共性的增强提升了高等教育的地位和影响力,挑战着大学的传统与精神;公益性的增强使得社会更为关注高等教育公平;而私益性的增强则使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日趋复杂化。现代大学制度重构需要从高等教育社会产品的生产、分配与消费去思考大学制度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20.
对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营利性,学界论述较多,但是以图文并举的方式却很少。在解读袁振国教授的图解模型后构建了一条无差异效用属性曲线来说明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营利性,并与高等教育的投入预算线结合,提出高等教育属性的最佳点位置就是预算线与无差异效用属性曲线相切的点,该点达到了高等教育效用的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