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融媒体大环境下,新技术手段的出现不断丰富新闻的传播方式,并对传播学经典的"把关人"理论提出了挑战.文章以抖音新闻类短视频的发展现状作为一个切面,深入分析融媒体背景下"把关人"理论对新闻行业现状未来融合趋势的影响,提出"算法把关"等智能化发展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新闻类短视频在嬗变后的"把关人"理论指导下健康发展的对策,以促进优质新闻信息的及时高效优质传播.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9,(3):10-19
算法的出现改变了信息内容的生产方式,传统视域下把关理论的基本范式面临结构性转型,即把关主体从人工到人工智能,把关关系从训示到迎合,把关机制从编辑到算法,把关内容从整体到碎片。算法把关范式也带来一系列的结构性问题:失去主体性的算法把关缺乏导向管理意识;基于用户画像的算法把关产生"过滤气泡"效应;不可见性的算法把关容易操控公共舆论;基于量的积累的算法把关排挤了高质量新闻。算法把关范式需要进行结构性治理:算法新闻的提供商要将人工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算法新闻的用户要提升自我"算法素养",算法新闻的设计者要具有内心自律和社会责任,算法新闻的监管者要加强制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邵宇航 《今传媒》2020,28(5):65-67
在当前短视频迅猛发展的媒介文化景观下,影视解说类短视频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对于影视剧质量把关的缺位,从不同层面对"把关人"理论进行了重构。基于此问题,本文选取了"小片片说大片"为主要研究个案,通过分析其近三年的短视频作品,发现其为影视剧作品的把关赋予了个性化、互动参与性等新特征,使"把关"过程成为一种新的观影体验,符合受众碎片化的媒介接触习惯,扩展了"把关人"理论在新的媒介环境下的外延。  相似文献   

4.
黄淼  黄佩 《编辑之友》2021,(9):47-53
短视频电商在近几年井喷式发展,虽已获得官方认可和政策支持,但行业发展上升期仍存在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如虚假宣传、流量造假、市场权力过度集中等.短视频电商所处的媒介环境是集视听媒介、社交网络和精准传播为一体的短视频社交平台,这种新型网络空间在传播形态上与以往各类媒介均有不同.短视频电商在经历爆红与严管之后,将进入优胜劣汰的新阶段,而短视频社交平台之内的商业竞争也日渐激烈.在此背景下,应以理论指导下的经验分析作为基础,一方面解析作为一种热点现象的短视频电商何以爆发,另一方面反思作为一种新媒介环境的短视频社交平台如何形塑线上实践活动.基于媒介可供性分析,文章认为短视频电商不仅是一种新媒介现象,更是线上线下不断交融的媒介情境中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归一化的社会实践,而短视频平台作为一种新的媒介情境,使这种社会实践的特殊性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平台和内容不断迭代,场景的建构成为短视频内容传播的重要特征。场景建构有助于受众获得多维立体的感官体验,同时有效生成用户画像。短视频的兴起也为出版业开拓了新的品牌宣传形式和图书营销渠道。图书类短视频的常见场景包括学习性场景、故事性场景、社交性场景、生活性场景。在具体的场景建构过程中,需要短视频根据自身需求和目标受众建构合适的场景,其应该包含具身体验、情感连接、文化浸润三个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6.
邱东明 《视听》2023,(8):115-118
中国传统文化短视频借助传统文化积存千百年的情感密码以及情感传播的独特优势,使得媒介与个体的社会互动从自我之维、他者之维到社会之维变得愈发深入。自我之维对短视频平台中多种文化形态的传统文化的体认,表现为文化记忆的唤醒、文化意义共同性理解以及文化认同的情感传播实践化。对于在传统文化沃土中汲取养料的他者之维与社会之维,情感传播不仅打破同时空社会交往模式,还使同时不同空、同空不同时的社会交往模式在短视频平台得以实现。此外,直播带货与社会治理在短视频平台中的应用体现着情感影响、塑造用户思想的社会化实践过程。这些尝试无疑启发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7.
谢敏 《传媒》2022,(24):52-54
抖音爆款短视频的打造既需要系统研究抖音算法推荐机制,包括利用好流量池、叠加推荐、热度加权、提升互动技巧,善用推荐页、关注页、同城页等,又要认真研究抖音爆款短视频的类型和特点,主要有强烈反差、娱乐性强、情感共鸣、知识丰富、创意独特等特点,更要熟练掌握相应的打造技巧和策略,主要包括账号标识、视频封面、视频制作等相关技巧。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马太效应正加速传媒行业的百年变革,媒介深度融合时代,短视频的应运而生为政务新媒体的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路.政务短视频在传播政务信息、促进民意沟通、提供政务服务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对其传播特点及优化路径进行研究,有利于提升政务新媒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实现两个舆论场的高效互联与沟通.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系统考察目前政...  相似文献   

9.
从媒介演进的人性化趋势和补偿性媒介理论来看,短视频作为一种媒介,在平台、需求和内容三个层面遵循着补偿性的演进逻辑。研究发现,短视频平台在技术创新驱动下不断实现功能的聚合,在满足用户的需求中适者生存,在算法推荐下持续输出优质内容。未来,短视频媒介可借助传统媒体的大屏优势进行“媒介反哺”,打造融合型短视频媒体平台,拓展短视频的使用场景,主动为用户制造需求,创新短视频内容的表达形态,向更加人性化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短视频成为媒介文化的新宠。制作准入门槛低、内容题材丰富偏娱乐化、受众年轻化是短视频的特征所在。短视频的发展对于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也要警惕过量的短视频会让人们陷入浮躁、浅薄的怪圈之中。  相似文献   

11.
孙梦 《新闻前哨》2022,(3):48-49
短视频作为当前热门的媒介形式,主流媒体入局短视频是媒介融合背景下的重要举措.本文探析主流媒体在短视频发展中所遇到的困境并尝试提出可供选择的发展路径,进而提高主流媒体舆论纠偏的能力,助力主流媒体引领互联网意见走向,助力我国建设新兴主流媒体的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各类短视频平台层出不穷。在这个流量可变现的时代,应用商努力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随之涌现一批短视频平台。这类平台有着巨大的市场,其用户已占中国网民的九成以上,却缺少有针对性的管制,失范现象时有发生,有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用户视角和平台视角切入,从短视频平台的失范现象着手,去思考导致失范现象的成因和应采取的对应措施。  相似文献   

13.
14.
15.
郭桂萍崔瑀 《视听》2023,(9):110-113
乡村怀旧短视频通过乡村符号化景观对乡村生活进行重演,利用画面、声音、文字带领观众沉浸式感受乡村,唤起并重塑了人们脑海中的乡村记忆,引发了大众的乡愁。虽然大众能在乡村怀旧短视频制造的乡土记忆中获得暂时的精神放松以及乡愁的抒发,但媒介选择性地制造乡土记忆以及资本的过度介入,破坏了乡土记忆的真实性,使得乡村面临着被异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付静 《出版广角》2021,(4):60-62
文章基于短视频发展的现状,结合学术期刊在新媒体时代转型发展的趋势,从传播渠道、传播内容、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方面阐述学术期刊短视频应用的优势,并从人才、资金、技术、定位、内容等方面分析学术期刊短视频应用的困境,提出切实有效的策略,以期为学术期刊短视频的融合发展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发展实践中,二次创作短视频发展势头强劲,二次创作短视频的未来生存发展问题,及其可能带来的侵权问题、影响短视频传播生态系统平衡问题引人思考。以媒介技术为视角,主要结合传播学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伊丽莎白·爱森斯坦、尼尔·波斯曼、保罗·莱文森的思想分析,作为“聚宝盆”媒介,二次创作短视频符合媒介生存进化人性化趋势,符合前技术世界中人类习惯的传播模式,未来会继续生存发展;作为变革的动因,二次创作短视频引发侵权问题,带给社会、文化一定冲击,是媒介发展过程中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的正常现象,需要出台与之协调的新规制;作为多方恒温器,制定规制时应考虑将二次创作短视频的创作定位进行转换,以求实现短视频传播生态系统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在视频传播主导的互联网空间,网络短视频井喷式增长。数字智能信息技术进一步加速短视频内容、形态和传播方式创新,其多元生产主体、算法推送的精准触达以及多维扩散的社会影响,不仅重构移动互联网传播格局,也给网络内容生态治理带来诸多挑战。网络短视频内容治理要适应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趋势,增强法治适配性,创新技术监测应用,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强化自净功能,探索优化网络内容生态的综合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19.
短视频为乡村居民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他们通过镜头记录眼中的乡村,围绕短视频平台衍生出了全新的经济、文化逻辑,成为塑造乡村形象、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力量。由于内外条件限制,现有的乡村短视频也面临创作困境,亟待寻求新的突破口。本文结合抖音平台短视频样本对C县短视频应用状况进行研究,探索乡村短视频的发展价值、现存创作困境及未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全媒体时代,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1]。智能手机的普及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传播呈现出碎片化、视频化、生活化的重要特征。短视频顺势而上,走入发展快车道。传统媒体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趋势,并积极加以重视和使用,以短视频为载体,在探索中总结传播策略,发出更响亮的时代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