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运用非范畴化理论对现代汉语中的"副词+名词"结构进行研究,主要讨论了"副词+名词"结构的形态特征、语义特征和认知机制等问题,从语言本身及人类认知两方面论证了用非范畴化理论来研究现代汉语中的"副词+名词"更具解释力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标记理论讨论了英汉名词复数的构成及其对应关系.汉语光杆名词语义所指宽泛,无形态上的一致要求,因此具有非标记性.英语名词复数在形态标示,语义指称范围方面都有严格的句法制约,因此具有标记性质.英汉名词复数表征差异体现了"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论断.  相似文献   

3.
从现代汉语名词加数量词的角度,分析名词在进入句子层面以后所表达的指称信息变化,认为汉语的名词在个指亭物方面,有一类总不能以光杆形式存在,而必加数量信息词语的名词,它们总是专门表达对事物的个体指称.这种指称形式的出现,形成了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普通名词的一个新类别“个体化事物”名词,它们总表示“个体化”的事物意义,总指称个体化的事物.这样在名词内部,形成了对事物指称的三种分工;这种分工,形成了现代汉语名词的三大范畴:普通名词、类别义名词、个体化事物名词.其中类别义名词与个体化事物名词构成了现代汉语名词的一对对立的语义语法范畴,而普通名词居于其中.  相似文献   

4.
简要地概括了在光杆名词短语的语义解释问题上国内外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并指出了在汉语光杆名词短语的语义解释方面可供参考的一些研究问题及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非形态的汉语同西方形态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别,因而谓语动词中心论不适用于汉语.从谓语动词中心论出发研究汉语动词的“向”,在理论分析和分类实践上都难免自相矛盾,据以建立汉语实用语法模式也恐难成功.应当着眼于寻找发现不同语言的要素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时的普遍性制约,立足于语义平面研究汉语动词的“向”,致力于研究汉语动词所可能联系的不同语义成分在汉语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语义平面和语法平面中的分合隐显关系,这对于深入认识汉语的语法特点。提高汉语语法研究的实用性,将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常晶晶 《考试周刊》2009,(45):34-35
文章从“名词+了”的句法说起,结合《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中相关例句,探讨语义范畴分析和范畴理论在语言研究中的作用,并简单介绍范畴理论和语义范畴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
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是汉语特有的现象,并不是所有的汉语名词都能自由地充任谓语。主语与谓语之间在语义上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是构成名词谓语句的一个必备条件。先秦汉语名词谓语句主谓之间的语义关系主要有八种形式,它们和现代汉语名词谓语句的语义关系相比较,部分相同之外,也存在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8.
类指是自然语言中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也是语义学家、语用学家和科学家研究的课题.对于日语类指的表现形式,语言学界还没有定说.本文将类指成分纳入名词性成分的子系统,对类指成分在日语中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并和汉语中的一些情况进行了对比.日语中的光杆名词、名词性偏正短语和コソアド体系表示类指的情况与汉语中光杆名词、名词性偏正短语和"的"字结构中类指的表现形式有相通之处.而汉语中"这"/"那"+普通名词表示类指的形式则是汉语所特有的.体现了两种语言在类指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名词可以直接做谓语,这是汉语和印欧语言的主要差别之一。对名词谓语句的研究,经历了名词能不能做谓语,做谓语的情况如何,为什么能做谓语等三个研究阶段,从这三个阶段可以看出由描写到解释的研究历程。  相似文献   

10.
陈露 《考试周刊》2009,(22):38-39
英语和汉语被动句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在被动向的构成方式上.英语和汉语被动句都是通过句法和词法手段,不同的是在英语被动句中,谓语动词是经过形态变化而形成的.而汉语被动句中的谓语动词没有经过形态变化:在被动表达方面。两种语言都具有标记和无标记被动表达方式;在被动句语义内涵的特征方面,两种语言都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问候语是日常言语交际中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礼貌语。通过对汉语和英语、日语常用问候语语法类型、语义—语用类型的比较研究,揭示常用问候语的编码方式、程式化程度、语用背景的跨语言差异和语义类型的跨语言共性。对常用问候语的汉外对比考察有利于揭示问候语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跨语言和跨文化差异,对管窥汉语与汉族人思维方式的特色也有启发作用,对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也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刘洁 《海外英语》2014,(6):229-231
一直以来,名词的指称义都是语言学学者们研究的一大领域。在汉语中存在一类名词——光杆名词,此类名词在文章中通常起类指作用,其也是汉语类指义表达的最基本形式和常规形式之一。该文尝试对中文光杆名词所属关系中指称义进行认知解读。所属关系在汉语中分为显性所属关系和隐性所属关系,显性所属关系可以很容易通过我们自身掌握的普遍知识得到正确的理解;但是隐性所属关系的指称义如何获知,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该文通过运用原型理论,对所选语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汉语中的光杆名词除类指义之外,在所属关系中还能起到定指的作用,并归纳出了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的五点基本属性,构成了人们对光杆名词所属关系定指义的认知机制体系,从而避免了对作者意图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万伟业 《海外英语》2012,(13):254-255
同源宾语是英语和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先从类型方面分析汉英同源宾语语言现象的一些特征,其次研究其结构和语义特点,得出有些汉语的同源宾语形式上与英语的同源宾语结构相同,但实际上他们不同于英语同源宾语结构,他们是汉语中的重叠谓语,是汉语特有的谓语形式。  相似文献   

14.
情态的语法标记形式具有跨语言上的不同,情态化手段也具有跨语言的差异。以情态概念的语义核心"可能性"为基础基于英汉跨语言差异对汉语的隐性情态化手段进行分析,可以显示英汉情态翻译和语言学习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情态表达系统差异,为情态范畴的跨语言共通提供了语义上的连接纽带。  相似文献   

15.
刘东晓 《海外英语》2011,(11):328-329,339
意合与形合的区别是汉、英两种语言之间重要的区别特征之一。从动词角度考察,汉语特点是动词占优势,是多谓语核心的语言,而英语是单谓语核心的语言。因此,从汉语到英语的转换过程中,仅从句子构架的角度来说,其矛盾的核心必然集中在对动词的处理上。转换结果必然是汉语句中的某些动词在英语中需要使用非谓语动词、名词、介词、形容词、副词等形式表达,甚至在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同时,对重复的动词可以进行省略或替代,从而最终满足英语在句子结构方面形合的特点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从认知语法角度观察,光杆动词、动词短语、小句都可以发生名词化,但固化程度不同.固化程度较高的名词化可以在词典中予以标注,固化程度较低的名词化不必标注,而是由说话人在语境中通过计算(computing)产生.汉语中动词的名词化用法是通过构式派生(derivation by con st ruction)的,没有形态标记,名词化用法固化程度较低,这是造成汉语语言学界对其长期存在争议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体词做谓语研究较多。主要分析体词成分作谓语的语义、结构分类;补充说明体词作谓语的理据,提出“语义的句法提取”、“交际的简洁、经济原则”两种理据;修正“名词谓语句”、“述谓性”等不科学说法。  相似文献   

18.
同义反复,又叫同语、重言等,是一种特别的话语表达方式。从句法上看,其谓语动词一般使用BE,即“是”,整个表达结构为SVC,且主语与补语完全同形,在语用上却能传达各种含意,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下对汉语中名词性同义反复的典型结构“名词(短语)+是+名词(短语)”的句法和语义特征进行探讨和解读,可说明语言和文化含性对构式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情态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和判断,是长期以来逻辑学、哲学,特别是语言学一直探讨的问题之一.情态动词是众多语言表达情态的主要手段.从现代汉语情态动词的研究成果看,学者们的精力主要还是集中在讨论情态动词的名称,词性,划分标准及范围以及个别情态动词的语义表达问题上,目前汉外情态动词的对比研究是汉语情态动词研究的薄弱环节,汉德对比方面更是几乎不曾涉及.众所周知,汉语和德语的情态动词是两种语言中相对应而又具有相对封闭性的一个语法和语义范畴,具有跨语言的可比性,这种可比性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对学习者会产生一定的干扰,从而导致迁移性语际偏误.因此,对汉语和德语的情态动词进行对比分析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20.
交互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子。根据交互句中谓语成分性质的差异,现代汉语中交互句的常见句型主要有名词谓语型、动词谓语型、形容词谓语型,以及主谓谓语型四类,但是每一类下面根据交互手段出现的位置不同,又可以分成很多具体的表达交互语义的句法结构格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