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一直是困扰学校教育教学的一大难题 ,如何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教学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者探求的问题。但我认为在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切勿忽视学困生的情感教育。所谓“学困生” ,一般是指学习困难且有障碍的学生 ,但主要表现于生理和心理障碍引发的学习困难的状况。造成学困生的原因很复杂 ,多是外在客观的 ,很难凭借他们自身的力量去解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我们只注意到学困生的短处而批评指责 ,却不为他们创设必要的条件和成功的机会而创新研究。更有甚者 ,把学困生拒之成功的大门之外 ,轻则辱骂…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认知观念上的偏差.学习的原动力不足,造成学生个体学习的不平衡,致使对学习的兴趣逐步降低,有的学生甚至走进了“学困生”的行列,形成不良的心理归属。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困生”心理归属的需要的研究,转变他们的认知观念,构建其良好的心理归属,以提高“学困生”自我脱困能力。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限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的直接动力。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时怎样才能做到既照顾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又培养学习兴趣,下面就谈谈我的几点做法。一、组织学习小组,强化参与意识经过三年的尝试,我觉得最好的分组方法是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搭配分组为好。他们的分工是在各自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前提下,优等生对中等生“拔高”学习,对学困生的“达标”学习负有辅导责任。为了避免学困生在小组中的“局外人”局面,确定学困生为本小组的记录整理员,因为他们…  相似文献   

4.
英语作为初中教学阶段重要的一门语言类学科,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其中对“学困生”的教育是教师更加头疼和关注的问题,如何能够帮助和引导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跟上教学进度,并且使他们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本文就“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5.
“学困生”教育最容易引起教师、家长和社会的烦恼。“学困生”的种种心理障碍,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巨大阻力。通过多种渠道让“学困生”体验成功,是消除其心理障碍的有效途径。一、“学困生”心理障碍举例1.自卑心理。这类学生有的由于学习基础差,上进心受挫,不思进取;有的由于自  相似文献   

6.
赏识教育 ,就是在教育活动中 ,教师要积极发现并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和进步 ,并加以鼓励、指导其学习 ,使学生增强信心 ,从而获得学习成功的一种教育方法。  如何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帮助学困生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呢 ?  第一 ,教师要满腔热忱爱学困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赏识的本质是爱。现代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 ,因此 ,教师应从人格的角度平等地对待学困生 ,乐意接纳他们 ,真心赏识他们 ,对学困生要满腔热忱 ,不奚落、不歧视、不排斥他们 ,相信自己爱的雨露能浇出成功的花朵 ,这种爱便会驱动…  相似文献   

7.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他们都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种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善于替学困生“把脉”,找出“病因”,“对症下药”,让学困生“药到病轻”,直至“药到病除”。一、与学困生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们知道,一旦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他们就不会喜欢这位教师所上的课。要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教师就必须得到学生  相似文献   

8.
学习不主动、行为欠规范的学生,我们常习惯地称他们为“学困生”。多年的教育工作实践,让我体会到,学生学习困难,成绩落后,极大原因是他们早期所受的教育以及周边环境不够好,或者是家庭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所致。他们进入初中后,升学成了他们必须跨过的一道坎,学习成绩也成了家长、教师衡量学生的一把尺子,于是,“学困生”的问题便更加突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我们必须深入地研究“学困生”的心理,用赏识与期望的意识去转化“学困生”。  相似文献   

9.
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的学困生,已经成为教育的老大难问题。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挥,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困生”的转化的方法和技巧显得更为重要。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要注重鼓励,使其体验成功;要用爱心去感化每位学困生,让他们敞开紧闭的心扉,让灿烂的阳光照亮其心房;运用发展性评价,促进学困生全面发展,让其在一个宽松、自由、快乐的学习环境中享受到教育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学困生”是指那些因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调皮捣蛋、惹是生非,但尚有一定潜力的学生。对这些学困生,教师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鼓舞和激励的方法,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挖掘其潜力,使之端正态度,努力搞好学习。然而在实际教育中,往往有些教师对学困生的评价存在定型心理,产生厌弃和惩罚心理,忽略学生的优点,致使评价不当,造成了学困生转化的困难。那么,如何挖掘学困生的潜力呢?一、努力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从平时入手,从微观入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学生心态,及时发现和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给学困生创造得到…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面对全体学生,它注重每个学生的培养和发展;而应试教育只注重少数“尖子生”的培养,忽视了大多数特别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以下称之为“学困生”)的教育与培养。为适应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使全体学生走上成才之路,将他们培养成不同层次的人才,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在教育教学中唤发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那些学困生。为此,我在教育教学中做了以下工作。一、进行学困生心理、行为分析对于大多数学困生而言,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目标,但由于某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如学习方法、学习意志、学习品质、学校教育、家庭…  相似文献   

12.
“学困生”是指那些因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而产生厌学情绪,进而调皮捣蛋、惹是生非,但尚有一定潜力的学生。对这些学困生,教师要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鼓舞和激励的方法,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挖掘其潜力,使之端正态度,努力搞好学习。然而在实际教育中,往往有些教师对学困生的评价存在定型心理,产生厌弃和惩罚心理,忽略学生的优点,致使评价不当,造成了学困生转化的困难。那么,如何挖掘学困生的潜力呢?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就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在新课程环境下,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为实施这一转变过程,在英语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工作极其重要。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了解学困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生活经历;还要了解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心理和行为特点,再通过课上观察和课外交谈了解他们造成学习差距的根本原因,然后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指导和帮助,对症下药,扫除他们“学习英语难”的心理障碍,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才能完成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下面我浅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1 .《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研究》 :该课题是广西教育科学“八五”规划A类课题 ,1993年立项 ,1996年通过鉴定验收。课题研究从对“学困生”的现状进行调查入手 ,成功地组织了全市初中生的智力、性格和影响学习因素等三项测试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研究 ,建立了南宁市初中学生智力、性格和影响学习因素的常模 ,摸清了“学困生”的类型和症结所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对“学困生”教育转化 ,提高他们素质的工作思路和对策。实验班学生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 ,“学困生”转化率达78%。研究成果1997年起在市内外推广 ,并获南宁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5.
“学困生”的自信心问题常常困扰着教育工作者,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教育实践中不乏成功增强“学困生”自信心、摘掉“学困生”帽子的案例,教师对“学困生”的理解和爱护,及时地表扬他们的进步,是帮助“学困生”摆脱自卑心理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实践中,每所学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通常称“学困生”。他们当中有的是品行差,有的是学习差。他们的日常行为表现,加大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难度,困扰着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学生全面负责,把爱和教育好每一位学生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意识到,转化一个学困生和培养一个好学生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应认识到,学困生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转化学困生也不能一蹴而就,要懂得教育转化工作有其自身的长期性,对学困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教育者必须特别关爱他…  相似文献   

17.
陈莉莉 《小学生》2023,(5):91-93
小学学习困难学生(下文简称学困生)身上存在着不同原因的学习问题,或是对教学活动抵触,或是对自身的能力缺乏信心……在教学工作中,学困生很少愿意主动接受教师的引导与教育,他们在课堂中缺乏学习兴趣,心理层面的不利因素影响其正常的学习。本文在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的同时,对小学阶段学困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分析,思考其学习困难问题形成的心理原因,探索对学困生实施引导教育的有效方法,以此来提升小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学困生”自卑、胆怯、压抑、逆反等心理障碍的分析,提出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热爱关心学生,以增强“学困生”学习信心;多角度、全方位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调动“学困生”学习主动性以及发现闪光点实施成功教育和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教学对策。实践表明,74%的“学困生”消除了心理障碍,学习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赫崇波  罗秋英 《考试周刊》2009,(45):211-212
“学困生”是指虽然没有直接的智力障碍,但是学习及各项能力不能达到正常水平的学生。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困难类型,“学困生”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及人才素质的提高,因此“学困生”教育和培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学困生的不同类型进行分析,进而探索“学困生”教育和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周宝川 《新疆教育》2012,(14):86-87
到下学期即2012年秋期,我们广西的高中阶段就进入新课改实施阶段,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因此,新课改下如何更好地转化“学困生”,别把他们丢进遗忘的角落,继续让他们的心灵受挫伤,是摆在我们高中老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特别是我们的政治“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及学科成绩,在新课改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