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秩序的重建问题备受注目。尽管众说不一,但总的来讲,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国际秩序观,客观上反映出不同的国家利益和价值取向。这两种秩序观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发挥作用,并对未来国际新秩序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面对新的国际背景,欧盟不断适时的调整其对华政策。从冷战后欧盟对华政策的内容及其调整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欧盟对华政策的新特点及欧盟对华政策调整对中欧关系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在当代国际关系中仍发挥着影响,冷战前期,由于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居于绝对的支配地位,中欧关系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和制约,20世纪50-70年代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70-80年代由于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和双方利益的需要,中欧建立了外交关系,但双方并没有把对方放在应有的高度加以重视,双边关系中仍然带有冷战的深深烙印。冷战结束以后,随着意识形态因素在国家利益中的作用淡化,经济利益和加强,中欧关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镇化的探索和实践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创举,健康有序的城镇化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给中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而且具有世界性意义,尤其是能够为中欧合作开辟新的平台。一方面,中国能够借鉴欧洲发达国家城镇化历程的积极经验,学习其先进技术,推动自身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城镇化意味着巨大的内需,能为中欧贸易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而需注意的是,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经验和技术的同时,中国应从实际情况出发,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城镇化之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镇化的探索和实践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创举,健康有序的城镇化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给我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而且具有世界性意义,尤其是能够为中欧合作开辟新的平台,注入新的动力.一方面,中国能够借鉴欧洲发达国家城镇化历程的积极经验,学习其先进技术,推动自身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城镇化意味着巨大的内需,为中欧贸易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当然,在学习西方经验和技术的同时,中国应当注意从实际情况出发,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城镇化之路.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镇化的探索和实践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创举,健康有序的城镇化不仅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给我国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而且具有世界性意义,尤其是能够为中欧合作开辟新的平台,注入新的动力。一方面,中国能够借鉴欧洲发达国家城镇化历程的积极经验,学习其先进技术,推动自身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的城镇化意味着巨大的内需,为中欧贸易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当然,在学习西方经验和技术的同时,中国应当注意从实际情况出发,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城镇化之路。  相似文献   

7.
从党报告的视角看,冷战后中国国际:观的继承性主要表现在对世界主题、时代潮流、总体安全形势及主要影响因素的认识和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军事同盟与军备竞赛的态度,变迁性主要表现在对利益权衡、关注领域、安全问题和世界大势的认识。中国国际观的变与不变主要由外在的世界形势与内在的基本国情决定。实践证明,冷战后中国的国际观是正确适宜的,不仅为自己制定恰当的内外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而且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欧债危机后,中国和欧盟之间的经济互补性大为增强,中、欧关系迅猛发展。中、欧关系在政治交往、贸易投资、人文交流、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中欧关系的迅猛发展有其特殊原因:政治互信和经济互补、中国的经济地位以及中国对欧债危机的态度是促进中欧关系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变化之中,大国关系是形成世界新格局的核心要素,中、欧关系的发展将会推进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进程;同时,也将促使欧盟尽早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和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型中美欧三边关系。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的中欧伙伴关系表现为从1998年以来,双方在经济、政治和其他领域的交往与合作增多,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巨大成果.经济上的互补、政治上分歧的减少、经济利益对政治关系的制约和战略上利益的一致及相互尊重是推动中欧关系发展的动力,也是中欧关系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但是,制约中欧关系发展的政治、军事、经济和其他方面的负面因素仍存.因此,今后中国应采取更多措施加强和深化与欧盟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以推动中欧关系的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欧自1975年正式建交,30多年来中欧关系不断深入发展,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结出累累硕果,这与很多因素的舍力是分不开的。但最关键的还是政治方面的保证(中欧官方的重视和许多政策文件的出台)、经济方面的驱动(如贸易的扩大和经济的互补)、战略方面的推动(双方对多极化的认同),即政治、经济和战略这几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社会经济状况与思想道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论述,认为两者和谐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2.
《高中生地理》2005,(4):39-39
2005年5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与欧洲议会议长博雷利、欧盟轮值主席国卢森堡首相容克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互致贺电、贺信,热烈庆祝中国同欧盟建交30周年。  相似文献   

13.
较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与欧盟之间一直保持着相对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但为欧洲发展创造了良机,欧洲国家的技术经验也为我国改革开放带来了不可多得的外部资源。2018年初,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中国之行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对欧洲和欧洲对中国都寄托了较高期望,这对中欧关系的未来发展会产生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丹丹 《考试周刊》2012,(77):195-196
提到欧盟,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欧洲的传统大国——法国,所以中法关系和中欧关系是中国外交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和作用入手考量中法与中欧关系的相关性.为这两层双边关系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台湾问题是关系到我民族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同时也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议题冷战后,美国国会影响对华对台决策的力度明显加大,成为影响美国冷战后对台决策的主要变量,并且常常扮演非常消极的角色、美国国会积极主动地影响并力图主导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的制定主要出于其强烈的政治意愿.认清这一点对于我们认识美国在台湾问题的立场、态度,从而加强与美国国会的交流和交往,厘清台湾问题的种种干扰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会计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定条件下仅环境的变化会巨大地影响会计的发展变化。生产力和环境变化共同决定会计的发展。会计真正的发展动因应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可谓“生产——环境”动因论。  相似文献   

18.
背景材料:2005年11月胡锦涛主席对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国进行国事访问。今年也是中国与欧盟建立外交关系30周年。英国布莱尔首相说:“胡锦涛主席对英国的访问突显了英中两国伙伴关系在迅速全球化的世界中呈现的广度和深度。我相信胡主席的访问将是日益增长的全球伙伴关系中的重要一站,它将推动两国为应对21世纪挑战进行更密切的合作。”伦敦皇家美术学院还专门举办了以中国清代最强盛期的三位皇帝——康熙、雍正、乾隆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2004年5月1日,欧盟实现了其一体化进程最大规模的一次扩大。欧盟东扩不仅对欧盟既有成员国和新加入成员国具有深刻意义,而且对欧盟周边地区和整个世界也具有重要意义。欧盟和中国互为重要的战略伙伴,东扩对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发展必将产生重要影响。东扩既为中欧经贸关系和政治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许多机遇,同时也应意识到其中所蕴含的潜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西欧联合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演变,不仅对各自经济发展有着重的影响,而且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