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明清内阁的异同、清朝内阁的职掌、机制作了系统的论述与考证。  相似文献   

2.
清朝统治者以崛起于边远落后地区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早已注意到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它在逐步削弱满洲贵族诸王大臣的特权和势力的同时,不断强化为其办事、出令纳奏的中央秘书机构。所以,在入关前、后,清朝的中央秘书机构一变再变。 清入关前的中央秘书机构应是文馆。《清史稿》卷14《职官一》云:“初,天聪二年,建文馆,命儒臣分直”。其职掌,“若文馆则备顾问、司簿稽、制诏、记起居、任撰拟也”(福格《听雨丛谈》)。大体是备顾问和知制诰的秘书工作。  相似文献   

3.
票拟是明代内阁的基本职责,也是阁权的主要行使方式。孙承泽说:“内阁之职,同于古相,而所不同者,主票拟而不身出与事。”欲研究内阁,不能不研究票拟。近年来,有关明内阁的文章已属不少,且言必及票拟,却鲜有专文讨论者。本文欲就票拟制度的有关问题加以论列,希望对深入研究明内阁及明代的君主专制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翰林"两字,最早见于汉赋.杨雄《长杨赋·序》:"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见《文选》)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引戴氏侗语解释:"羽之疆者曰翰."后即转训为"文翰".至唐朝,始以翰林命官.开元年间(713—741年),唐置"学士院",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掌制诰.著名诗人李白,就曾供奉翰林.唐朝以后,以翰林为文学侍从之官,历代相沿,至宋、元则品秩渐备.明朝改学士院为翰林院,掌编修国史、编辑奏章、进讲经书和草拟诏谕等高级文墨工作.清沿明制,翰林官分隶于内三院(清太宗天聪十年,即1636年,设立内三院——内翰林国史院、内翰林秘书院、内翰林宏文院),各置大学士一名.内三院的职掌,主要是编纂史书、编辑百官奏章、记注诏令、拟撰文告勅命、侍皇帝皇子讲解经史等等,形式上类于明代的内阁.顺治时改内三院为内阁,另外设立翰林  相似文献   

5.
谥法的制定与周公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否为其所制尚未有定论。谥法的来源与依据也是众说纷纭。基于各种史料,谥法与中国古代起号的习惯息息相关,可以说号是谥产生的一个原动力,也是谥的前身。上古帝王有号而无谥,后人却依号而制谥,号与谥微妙的关系,反映着中华民族重祖文化的深入与升华。  相似文献   

6.
秘书是中国古老的社会职业之一,它的历史同中国史一样源源流长。当原始社会后期人类摆脱愚昧、走向文明的时候,伴随着文字的产生、社会分工的细化和社会生产发展及公共管理的需要,作为以占卜、祈祷和记事为主要职责的原始秘书从社会生产劳动体系中独立出来,秘书及秘书工作便产生了。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秘书及秘书工作也经历了一个漫长渐变过程。在原始社会只有以神职为主而以记事辅政为辅的巫祝类秘书。奴隶社会则主要是以记事编年为主而以传达王命、撰拟诏制为辅的史官类秘书。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里,随着强大、统一的…  相似文献   

7.
明朝内阁制度的建立,使相权融入皇权。阁臣参预机要,最初的形式是与皇帝"面议"朝政。阁臣"票拟",一般受制于"九卿之成案"和"司礼监粗写事目"的双重约束。而司礼监代行"批红"之责,对阁臣的票拟之权,更是一种严格的限制。明世宗压制宦官,造成内阁的权力扩张,突破了宦官尊于阁臣的体制,侵夺了九卿的权力,造成权力失衡,从而导致了内阁与皇帝以及整个官僚系统的长期冲突。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明代的内阁制是一个受人关注的问题,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其中多数观点认为明代的内阁既无宰相之名,亦无宰相之实。本文认为这种说法有欠公允。明代的内阁制度是在一定的政治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出现,取代了丞相制度,在历史上存在200多年时间,作为一种新的强化皇权制的政体,在明代的政治生活中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可以说明代的内阁虽无宰相之名,却有赞襄之实。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关于明代内阁在政治中枢中的地位问题人们争论得很多。有不少人认为内阁就是宰相,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内阁自始至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宰相地位。通过内阁与西汉的宰相进行比较,我们发现明代的内阁在政治中枢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但它却不是宰相,它与宰相在政治权力上有很多的不同之处,远远不能与宰相相提并论。它仅仅是非制度化、非法律化的议政咨询机构,不具有决策权及行政执行权。阁臣也仅仅是秘书和顾问,是皇帝身边的代言侍臣。  相似文献   

10.
唐开元时形成"一台三院制",使得御史制度臻于完备。三院制下的各院御史职权分配明确,既有分工亦有协作。殿院僚属殿中侍御史一职,初置于曹魏,沿革至唐开元,始隶属于殿院。殿中侍御史的职掌与迁转,反映其特殊地位,与台院、察院御史之间的关系,以及唐代御史升迁之特点。  相似文献   

11.
秘书,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广泛的社会职业之一,是我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普遍设置的一个行政职位。秘书人员是各级领导的参谋、助手、咨询智囊,他们撰拟文稿、接待来访、调查研究、组织会议、联络协调、办理事务、处理信息……,肩负着“辅助管理、综合服务”的重要职责,是我国四化建设队伍中一支不可缺少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2.
清初沿袭明制,设都水分司,分段对河道进行治理。至雍正初期,都水分司陆续被裁擞,其管辖事渐归并于管河道员.从清前期都水分司的设置状况,任职人员及更代状况,职掌,及其被裁擞原因等方面对都水分司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3.
两汉太史令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代太史令是中央九卿太常的属官 ,由于其职卑位低 ,历代史家言之甚略。本文就史籍中有限的材料对两汉太史令及其所辖机构进行了考察 ,包括其主要职掌、机构组成及人员编制等等。两汉太史机构的建立是中国古代司天机构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此时 ,太史开始从其它事务中分离出来 ,成为掌天文星历的专门机构 ,除制历、典漏刻之职未臻完善外 ,基本上已经同后代的司天监、钦天监等相差无几了。  相似文献   

14.
在南北朝,秘书监是掌管国家艺文图籍的枢纽机构,负责徵集收藏编纂各类图书、校勘典籍、文献编目,甚至奉诏编撰文集杂著,修撰史籍,修治礼乐,参议制度,起草制诏,侍从顾问,担负有多种文化职能,带有综合性学术机构的特点。不仅如此,它还是当时国家的主要文馆,其组织机构、功能职掌、人员选任都与当时的文学结缘,其创立为当时文人活动提供了一个交流切磋文学技艺的新舞台和进入文坛中心的新平台。其所从事的编纂著述、校书论文等学术、文学活动,培育了大批的文学人才,能够从不同的侧面影响到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金文中所见官名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引言周礼为周公致太平之书,于周代官制言之最详,然其书先贤已多议之。昔从容希白先生问金文辞,每庄诵籀繹,屡见官名;遂摭拾从录,参证古籍,乃知金文往往与周礼所载职官之名及职掌相合者,或有不见于周礼者。亦有官名同而位之尊卑与职掌不同者。惟六官之统系金文无征,其非古制可以瞭然矣。清人王宝仁譔周官参证,援引春秋内外传等书,以证周礼之自据条贯。郭沫若先生  相似文献   

16.
宫超 《文教资料》2011,(4):85-87
唐代中书舍人定额六员,秩正五品上,虽然官位不高,但在朝廷的中枢决策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中书舍人是令人羡慕的清要之职。唐代中书舍人的职掌范围主要集中在起草诏书、参议表章佐宰相判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明朝在朱元璋废丞相制后,决策中枢与行政间出现脱节,于是产生了内阁制。内阁的职责主要是“票拟”与调和,阁臣受制于皇帝和司礼监的批红,不能拥有丞相的权力。有明一代,相权不予内阁,成为官僚集团的软熟保守、宦官的擅政专权以及阁部之争与党派之争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政治腐败的集中体现,它加速了明王朝走向崩溃。  相似文献   

18.
从现存文献考察,诔文源起于古之临丧读谥之礼,大约从周末开始,其在形式与体制上,大致经过了从散体到骈体的过程。谥议文也源于读谥之礼,但源起时间比诔文稍晚,其在形制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秘书职业能力是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而不少职业院校文秘专业对秘书职业能力的培养认识不清,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影响了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从分析秘书职业能力的特点、构成入手,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培养文秘专业学生秘书职业能力的实践策略与方法,以期提高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东汉皇帝宗庙礼制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汉初期,皇帝宗庙制度沿袭西汉中后期七庙制度。建武十九年庙议后,宗庙之制有所变革,表现为:变以往异庙之制为“同堂异室”之制;除殇、冲、质、灵四帝外,其余东汉诸帝庙皆谥以“祖”、“宗”庙号,宗庙毁庙礼制废而不行。直至东汉献帝时,在蔡邕建议下,重新实行皇帝宗庙立庙、毁庙礼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