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初,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为《文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就提出了“教师下水”一说。叶老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为《义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就提出了“教师下水”一说.叶老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地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地说法.就是‘下水’。”  相似文献   

3.
浅谈“下水”作文的方法会宁县桃花山中学陈严“下水”是从游泳活动中借来的说法,指教师自己动笔作文,给学生示范的作法。较早提出“下水”作文的是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他在《“教师下水”》为题的文章中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自己经常动笔,或者作跟...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也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胚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写作的进步。”所以作文课上,语文教师要积极主动“下水”,通过自己的“下水”,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动笔,或是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实践证明,教师亲自动手写“下水”作文,言传身教,可避免空洞抽象的指导,效果明显。教师写“下水”作文应注意以下几...  相似文献   

6.
姜琴 《广西教育》2010,(28):55-55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谋求作文教学的高效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共同的心愿。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写作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实践证明,教师常写“下水文”,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7.
写“下水文”的感受叶圣陶同志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写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这话是很有刘理的。教师只有自己“下水”,亲自写一写,才能有切实的感受,指导学生作文才能恰到好...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更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叶老的意思很明确,他认为语文教师要搞好作文教学,自己平时要经常动笔...  相似文献   

9.
如何有效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许多一线教师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实践,而下水作文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什么是”下水”?刘国正说:“教师下水,指的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出了题目,不光让学生作,自己也作,自己亲自尝尝‘梨子’的滋味.便于指导学生。”叶圣陶也倡导“教师下水”练笔。他说:“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商镭 《吉林教育》2009,(4):25-25
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下水’是从游泳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给学生作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正如叶老所说语文教师如果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对教师本人以及指导学生写作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浅谈教师写“下水文”东城区二里庄小学杨训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进步。”叶老言简意赅地指出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应该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按习...  相似文献   

12.
王雪娥 《职教论坛》2001,(10):59-59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教师经常动笔,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语文教师要经常“下水”,这个观点已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但在平时的教学中却实践者寥寥。许多教师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仅限于分析题意,明确要求,限定字数,规定格式,这对于学生来说,无异于隔靴搔痒、纸上谈兵,起不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而教师“下水”则是一种言传身教,是最有说服力的作文指导,可以起到比书上的范文更直接的示…  相似文献   

13.
“下水作文”是从游泳借鉴而来,指教的人跳下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从而更好地讲解游泳的道理。“下水作文”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时,躬亲实践,和学生一起动笔写文章。早在1961年叶圣陶先生就指出:“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进步。”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在一九六一年就倡导“教师下水”。他说:“‘下水’是从游泳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常经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那么,什么时候“下水”最适宜呢? 一、作前“下水”。这属于调查性“下水”。教师对某次习作心中无底,便需作习作前的调查。比如,  相似文献   

15.
作文的高下优劣,是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整体水平和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一大标志。教学生写好作文,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为此,教师自己应写好“下水”文章。教育家叶圣陶说:“‘下水’是从游泳方面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水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更多。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就是‘下水’。”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思维运作过程.客观上要求我们教师应该亲自动笔“下水”作文,给学生做演示.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教师“经常动动笔,用比喻说,就是‘下水’”.(《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许多年来,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了教师“下水”作文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而言,它的独特价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大方面: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叶老又说:"我希望教师练习写文章,并不是专指练习写文艺作品而言,  相似文献   

18.
一、“教师下水”思想 叶圣陶先生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为《文汇报》写的《“教师下水”》一文中,旗帜鲜明地倡导“教师下水”练笔。他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下水作文的价值分析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老师教学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他曾多次阐述指导作文"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苏联杰出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学生不会作文"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和质量是素质教育的一面最直观的“镜子”。也是老师教授能力的一种间接体现。如何发挥教师在学生作文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呢?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写作文,要是老师经常自己动笔写,或者写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什么,就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写作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