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类型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在古代中西方对于审美的态度是不尽相同的.“和谐美”主要是古希腊文化的产物,而“中和美”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与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2.
先秦美学,历来就被史家们看作是中国古代美学的真正开端,是中国美学的“古希腊”,因此,研究先秦美学的一般发展,也就成为打开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宝库的金钥匙。但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本文试图通过对构成先秦文化基础的总体哲学的探究,以发现所谓先秦美学的特征与精神,并给予适当的评价。我们能不能一般地认为先秦时代有一种早期的美学呢?我们能否进一步设想一下它的具体形态呢?它与中国美学精神的形成有何关系?在当时据有何种地位?对此,我们只能持一种比较审慎的态度。而目前有关先  相似文献   

3.
早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家柏拉图把数学看作是文化的最高理想.他说:“几何学可以将灵魂引向真理,并且创造出理性精神.”他认为学习数学不只是为了求真,也是为了求善、求美.他认为人通过研究几何同时也不断地塑造自己,使自己成为更高尚、更丰富、也更有力量的人.数学的思想、精神、文化对于人类历史文化变革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正是在这一意义下来学习、讨论、研究数学文化的.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数学,不仅要学习  相似文献   

4.
文化品格是民族精神和物质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有质量和风格,是民族文化在其起源和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取向。在个体中,文化品格主要表现为精神理想、审美气质等内在特质。语文课改也呼吁品格教育的回归: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部独立、完整的文学作品 ,《世说新语》展示了一种迥异于其它时代士大夫的新的存在状态。在这状态之中 ,透射出一种指向“道”的精神存在 ,这种形而上的精神存在 ,就是《世说新语》的文化品格。这种形而上的文化品格与诗的文化品格具有一致性 ,因此 ,作为小说的《世说新语》在我国古代以诗为正宗的“雅”文化圈中魅力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探讨了古希腊文化和艺术单纯特性中蕴含的崇高和伟大的美学品格与艺术精神。生活的单纯和艺术生产的非自觉性成就了古希腊文化艺术的单纯的品格。战争带来对健美身体的崇尚 ,神人合人的宗教观念给单纯自然的天性创造出自由发展的天地 ,达观的生死观念尚未浸染复杂的功利性。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悲剧在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上集中体现出单纯的艺术特征。阿喀琉斯的义气用事 ,赫克托尔的深明大义 ,俄狄浦斯对命运的挑战 ,处处洋溢着单纯的美学品格 ,同时也促成了崇高与伟大  相似文献   

7.
古希腊神话里的“金苹果”构成古希腊民族的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金苹果”的诱惑展示了人性的本真与自由;人性“狂欢”的图景也就是希腊人追求的价值取向,其具有丰厚的人本主义精神价值;人性“狂欢”背后融入了古希腊人悲悯深切的“人性”自审,也渗入了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高度凝练和生动体现。新时代以红色文化铸就时代青年的“精神钙质”,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对时代青年的理想指导功能、价值引领功能和行为规范功能,引导时代青年在红色文化中淬炼信仰的灵魂,铸就“守真、求真”之精神;牢记初心使命担当,铸就“务实、践行”之精神;磨砺顽强意志,铸就“无畏、斗争”之精神;涵养忠诚为民情怀,铸就“忠诚、奉献”之精神。有效发挥红色文化对时代青年精神品格的塑造作用,我们要注重研行合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平台建设,优化红色文化的传播内容与形式;强化效果反馈,加强红色文化对时代青年精神塑造效果的准确评价和反馈结果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9.
在先秦儒家文化哲学视野中,“象”是圣人文化创制的“理想型式”,是一切文化创造的原型。在物质文化上,他们提出了“观象制器”说;在制度文化上,礼乐文化制度的发生皆取法于“象”;在精神文化领域,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以尽其言”以完成精神文化的创造,儒家“六经”都是“象”的意义的经典体现。  相似文献   

10.
相隔遥远的先秦中国与古希腊大约同时都展开了一场关于“修辞”的讨论,而其争辩的根本都在于要不要修辞、如何修辞.古希腊的哲学家虽然也强调“穷究”心灵,但更重视修辞术;先秦诸子也提出了种种修辞观,而孔子提出的“修辞立其诚”的观点影响深远.“修辞立其诚”不仅具有语言学的意义,也推动了文学语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生文化是学生群体具有的价值观、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学生在教育影响下自己创造形成的精神及承载这些精神的活动形式和外在形态。学生的成长过程不仅仅是视野的开阔、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还有心灵的觉醒、文化的熏陶和习惯的养成。学生文化品格体现了学生文化的本质与个性,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和他人在发展与交往方面重要价值的深刻认同及其行为外显。我校在实践与思考中,将学生文化品格的基本要义概括为三点:第一,从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来看,我们强调“自主”;第二,从学生与他人交往的人格规范来看,我们强调“平等”;第三,从学生发展内涵的倾向来看,我们强调“个性”。下面就对学生文化品格三大要义的建构方式作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家道德文化及其现代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元化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德文化占据主导位置,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长久的影响。儒家道德文化倡导个体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追求,井形成一种崇高的理想主义信仰,它主张个体发展和社会追步的有机统一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儒家的理想社会是一个“道德化”的社会,先秦儒家在封“生命本质”的追问中,寄托了一种封人类历史和现实社会中的人文和道德的“终极关怀”和信仰追求。当代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与道德建设相对滞后的现实,先秦儒家的道德文化及其中所蕴涵的深刻教育价值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文学理论的起源分别始于先秦和古希腊,先秦文论中提出“诗言志”,认为文学的本质偏于表现,古希腊文论中则提出“摹仿说”,认为文学的本质偏于再现;先秦文论中对文学的审美价值认识是附着在文学的政治功用上的,认为审美价值存在,但最终是为政治教化服务,古希腊文论则是系统地对文学创作进行研究和论述,提出了具体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4.
试论庄子理想人格的形成和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的哲学,为后人解读先秦道家文化打开了崭新的视野。其追求的理想人格———“无待”、“无己”、“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一直为后人所称道。但其理想人格的形成和建构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庄子在现实和精神的双重世界突围的必然结果,它反映了当时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和进化中的种种矛盾和困扰。  相似文献   

15.
董仲舒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秦汉间的大变局中与时俱进,继承了先秦儒学的“常道”,如崇尚道德、仁爱精神、以民为本、和谐社会等等,同时也有所“损益”,实现了儒家文化与“汉承秦制”的整合。这为我们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的优秀传统,并且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作出创造性的诠释和创新性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对学校德育实效性的质疑和对学生德育品格现实的不满,使学校德育陷入了一种举步维艰的困境.怎样才能使德育真正在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体现出特有的价值和意义?何种方法与途径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精神高尚?可以说,人们对德育拯救青少年道德滑坡和心灵异化的深切期待,使德育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需求.学校德育,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先秦思想文化的灿烂代表一种理想与源头,两汉社会政治生活的饱胀代表理想与源头的实际伸展过程,先秦思想文化的灿烂有待于秦汉时期社会政治生活的伸展方才达到圆满。在此中间,秦末楚汉之际的九年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春秋战国开放环境的短暂再现,它造就了汉初“布衣将相之局”的政治新局面的产生.也造就了秦汉之际人文精神的一次较小规模的勃发。秦末楚汉之际的文化与观念是两汉思想史的一个“极早期状态”,在先秦与两汉之间起着重要的连接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比较中国先秦两汉时期和古希腊的体育文化,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为我们以后更好的研究古代中西方的体育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幽默与喜剧性的密切联系,在先秦寓言创作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先秦大量的喜剧性寓言,都是通过笑来惩罚僵硬呆板的社会成员的.就先秦寓言描写的对象的喜剧性质而言,“丑”的喜剧性所受限制较多;就对于社会生活的喜剧性现象而言,“僵”比“丑”具有吏大的普遍性和概括力.先秦寓言的幽默讽刺矛头,首先是对准“僵”,其次才是指向“丑”.由此折射出中国文化精神的基本倾向——主张变通,提倡灵动,蔑视生命的机械化.  相似文献   

20.
如何培养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无疑是一个褒义词,意指一个民族独特的、优秀的精神气质和品格。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当然要有自己的精神。首先的问题是,我们需要培养培育什么样的民族精神。我倾向于认同“培育民族精神”的说法,一个专制文化中、一个被称为“吃人”的文化中,是不太可能有什么丰厚的民族精神的,“民族精神”或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不应该从“圣人”的言论中寻找的,更何况“圣人”的根本出发点在今天看来,也存在着问题———无非是更好地维护等级的、专制的统治,所谓“民本”,也不过是使“民”能心安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