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午百年祭     
一百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大转折点”。①这一战争,虽已过去百年,但它一幕又一幕悲壮的历史场面,一桩又一桩可歌可泣的反侵略斗争的业绩,一个又一个民族英雄的光辉形象,至今无时无刻不在叩击着中国人的心弦,令人震颤……。然而,甲午战争留给我们的遗产,又岂止这一点。一场令史学家扼腕而叹的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是否必败?日本是否必胜?这是一个至今仍令历史学家们困惑的问题。他们认为,小国至少有“三不败”的均油:首先,战争对象不能与两次鸦片战争同n而语。…  相似文献   

2.
一百年前,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57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还是和他生前一直那样地唐突神灵,蔑视天地。他是反抗性的化身;他甚至在街上遇上一位大公和他的随从时也总不免把帽子向下按得紧紧的,然后从他们正中间大踏步地直穿而过。他有一架不听话的蒸汽轧路机的风度(大多数轧路机还恭顺地听使唤和不那么调皮呢);  相似文献   

3.
文坛百年,烟火百年。张爱玲,就是那个沉寂了百年的孤独者,在历史与现实的交错变幻中行色匆匆。无论是怀才不遇的慨叹,抑或是爱恨纵横的无奈,她无一不是以一支流淌的笔,将所有的爱恨情愁引流成一束,成一股浓得化不开的哀怨。曾记否?一个稚拙的幼童在空洞的窗棂里望着这个空洞的世界,空洞的眼神里有的不只是失落、恐惧,还有一个叫人猜不透的灵异世界。母亲离开了幼小的她,她却把所有的恨都藏在那个小小的心里,直到有一天把它们全都渲泄出来,成了让人至今都扼腕犹怜的哭诉:“妈妈,你走了,把我留在棺材一样的老屋里。“”也许我本就是个不该出现…  相似文献   

4.
飞行百年祭     
宇宙让人类敬畏,而人类总是不惧危险地靠近它、窥探它……即使因为靠太近而消失在那炫目的光芒中……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成败得失是交结在一起的。为此,我们在加以评论时,既不能因为革命党人在革命斗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而看不到其中的局限与教训,过分夸大它的胜利成果;更不能因为革命最后的失败,而否定它的重大历史功绩。我们评论辛亥革命,还是要综合运用历史的分析法和阶级的分析法,这样才能接近历史,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6.
科举制百年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举制的稳定性和规律性是如此之强,周而复始贯串各朝。废科举是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不仅仅是一场教育革命,而且是一场政治变革,并引起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迁。其后果既可惊又可骇,既可喜又可忧。在科举制度废止百年的今天,无论从深刻认识中国社会的特性和传统文化的命运方面说,还是从为现实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历史借鉴方面说,总结科举制的千秋功罪,反思废科举的利弊得失,都有必要且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百年前发生的甲午战争,曾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的灾难和耻辱。但是,正如恩格斯在致丹尔逊的信中深刻指出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朴偿的。”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和奋起,成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认真总结甲午战争以来的历史经验,以史为鉴,将有助于我们振奋民族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强国。  相似文献   

8.
戊戌百年祭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一次次外来侵略把中国打得遍体鳞伤,这是中华民族身上的外伤;而中华民族自身为救国救民所进行的探索,都因流产而留下隐隐作痛的内伤.其中,维新运动因其特有的悲剧性使得这种阵痛更为持久.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纪念戊戌变法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又该怎样去认识他们、纪念他们呢?首先,正当十九世纪世界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之时,中国要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改良运动却出现夭折.这并非偶然,当时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为扩大资本输出,他们加紧瓜分中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争是19世纪60年代后中日两国社会发展和列强在远东角逐的必然产物.造成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政治和军队的腐败.甲午战争,促使中国进入了民族觉醒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要以史为鉴,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相似文献   

10.
一百年前,一位虽还听得见雷声但已聋得听不见大型交响乐队演奏自己的乐曲的57岁的倔强的单身老人最后一次举拳向着咆哮的天空,然后逝去了,还是和他生前一直那样地唐突神灵,蔑视天地。他是反抗性的化身;他甚至在街上遇上一位大公和他的随从时也总不免把帽子向下按得紧紧的,然后从他们正中间大踏步地直穿而过。他有一架不听话的蒸汽轧路机的风度(大多数轧路机还恭顺地听使唤和不那么调皮呢);他穿衣服之不讲究尤甚于田间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教育》2007,(1):62-63
  相似文献   

12.
他是个恋家的人. 恋国家,恋故乡,恋亲人,恋孩子,恋朋友,恋一切美好的东西,为了国,为了美,为了骨气能舍了自己.舒乙:  相似文献   

13.
14.
傅国涌 《科技文萃》2005,(11):137-140
1905年9月2日,经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恩准,清王朝下诏废止绵延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作为晚清新政最重要的举措之一,在100年前,当这一决策出台之时,保守派、国粹派与改革派、洋务派之间,满清贵族和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没有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5.
<正>一、说教材《贝多芬百年祭》是英国戏剧家萧伯纳在贝多芬逝世一百周年时写的一篇祭文,课文选自《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的第六单元,单元主题是"准确把握人物精神"。文章并没有过多地描述为我们所熟知的贝多芬坎坷的一生,只简要提及他的双耳失聪、终身未娶。本课内容重点是从他的精神品格与音乐创作的角度入手,分析他的伟大灵魂与不朽成就。所以我在解读课文时通过20世纪英美新批评派"文本细读"的理论,抓住课文后半部分,即从音乐创作史的角度分析  相似文献   

16.
简要阐述了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公车上书”的经过和“百日维新”的内容,论述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总结了这场历史悲剧深刻的教训,变法虽然失败,但其精神永留人间。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00周年。100年前的那场战争,导致中国大伤元气,受尽屈辱,一步一步向殖民地境遇滑去;100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一派繁荣兴旺,正昂首挺立于世界东方,令世人瞩目。两厢对比,反差之大天壤之别。欣慰、兴奋之余,我们不能不深深思考一个问题: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秋瑾     
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大革命家秋瑾(1879年—1907年),字(王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福建厦门,她的祖父和父亲都做过州、县官。由于家长的鼓励,她勤奋读书习文,十几岁时就学会了写文章和作诗填词。1890年,随父亲到湖南。1896年,依父母之命同一个富绅家的纨绔子弟王廷钧结婚。她的丈夫花钱买得个小京官的职务后,她随其入京住了几年,终因意气不相投,与丈夫决裂。  相似文献   

19.
秋瑾     
不惜个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亦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对酒》辛亥革命前,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浪潮中,涌现出一位杰出的人物,这就是“鉴湖女侠”秋瑾。秋瑾抱着满腔爱国的热忱,对清朝封建统治者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最后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秋瑾,字璿卿,在日本入同盟会后更字  相似文献   

20.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压迫的正义斗争,它体现了中国人民光荣的革命传统,具有极其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世纪之交纵观国际风云,霸权主义横行,新干涉主义出笼,但其终究无法阻挡历史前进,必然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