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黄睿  张红  许振斌 《内江科技》2013,34(3):170-171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太极拳近年来国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其中主要从足底压力分布、下肢关节角度和身体重心的变化、表面肌电(EMG)、太极拳节奏控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太极拳提高了学习者的平衡能力,强化了皮肤触觉和肌肉力量。但是在太极拳动作节奏控制方面研究的相关文献较少,可以利用如今更先进的设备,对太极拳进行更加深入更多角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教学中运用攻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兵 《内江科技》2011,32(5):208-208
本文从对太极拳的起源、太极拳中的攻防意义以及攻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攻防技术在教学中的优点和注意事项,以便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常永红  陈向前 《内江科技》2007,28(4):132-132
太极拳对老年人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和心理状态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本文根据太极拳运动健身的特点,综述了它对老年人身体各方面机能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4.
传统太极拳运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力 《内江科技》2010,31(9):160-161
太极拳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发展至今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但由于受到西方体育文化思想及社会环境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太极拳为了适应竞技及健身等方面的需求,太极拳的很多技法、功法等在退化,甚至濒临失传:传统太极拳由于门派的保守性、训练内容的庞杂性及练习的长期性等因素的影响,流传的范围小,人们对其的了解很少,不利于传统太极拳的流传与推广,本文通过对传统太极拳的特征加以分析,以期对传统太极拳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而促进传统太极拳的发展与流传  相似文献   

5.
本文具体分析了太极拳的特点,讨论分析了太极拳的生理功效,主要是对神经系统,心丘管呼吸系统,肌肉,骨、关节,以及消化系统各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太极拳作为东方文化瑰宝,集健身性、文化性、民族性、世界性于一体。在高校广泛开展太极拳是贯彻体育课程设置指导思想,符合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确定体育课程内容的原则,是大学体育实践“终生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方针的具体体现。本文拟从研究传统太极拳运动自身的特点及其突出功能、分析高校开展传统太极拳运动的必要性以及推进传统太极拳运动在高校发展的探索三个方面,对在高校中开展传统太极拳做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改变。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关于太极拳调节生理机能、防病治病和保健强身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本文从太极拳练意、练气和练体三个方面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太极拳在新时代的困境与应对策略进行研究,对太极拳技击功能的丢失、太极拳的删减与改良、西方体育搏击的冲击等原因做了深度解析。研究认为,若想使太极拳摆脱困境就必须深度研究太极拳的技击功能、用科学理念解释太极拳的技法原理、将太极拳积极推向青少年儿童与建立太极拳文化的品牌效应等策略。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综述和逻辑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太极拳运动的特点以及对人体的功能的影响的分析,可知太极拳运动属于有氧代谢的运动项目,长期进行太极训练对人体的有氧代谢有着重要的影响,能提高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因此通过从与机体有氧代谢有关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骨骼肌和组织细胞等几个方面进行机制分析,为对进行太极拳运动的人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能够促使人们更好的进行太极拳锻炼,促进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运动康复越来越看重。太极拳由于它独特的拳理与演练规律使其具有特殊的保健和康复功效。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动作运动规律进行分析与整理,着眼于太极拳对人的生理即神经系统、呼吸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四方面和心理若干方面的影响对人体康复保健的医学机制与心理调节作用进行阐释,旨在结合太极拳独特的拳理和演练规律,解析太极拳在动静结合、柔和缓慢、连绵的动作中配以特有的呼吸方法,以及以意导气的方法,以动养形,养形的同时还养身养神,达到神形共养的目的、强身祛病、医疗保健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笔者查阅了近些年的相关文献资料,从血管、血液以及血压三个方面来对杨氏太极拳对中老年人心血管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本文将杨氏太极拳的相关特点与心血管的一些机制进行综合研究,并通过心输出量、心排血量等数值的变换来对表明有效开展太极拳运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老年人的心率贮备,以及心脏相关功能。老年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其血液浓度、血粘度等相关指标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而有效的开展太极拳运动可以有效的改善老年人的心血管状况,本文就以杨氏太极拳为例对开展该项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心血管影响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文中的分析可以对同行业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各地掀起"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的大好形势下,太极拳活动在牡丹江市社区已初具规模,在媒体宣传、政府重视程度和群众练习积极性等方面得到了改善,但在练习环境、群众组织体系、太极拳的技术规范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宋建新 《内江科技》2012,(8):162-163
太极拳在当今社会中的全民健身和社会体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普及不广、条件受限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据统计法对焦作市武陟县太极拳开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全民健身提供一些参考依据,这对后奥运时代全民体质如何发展和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晰曦 《科技风》2012,(19):173-174
本文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和总结归纳法,对制约太极拳国际化传播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我们要全面审视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树立太极拳运动的良好的国家形象;在紧紧抓住太极拳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特质的前提下,做好太极拳技术与理论的统一与完善工作,并找出其确切的科学依据,找到太极拳这一传统文化新的立足点;整合并解决不同国家和地区太极拳爱好者对太极拳的认知与理解的差异,构建完整的太极拳国际传播体系;完善太极拳国际化的运行机制,让太极拳造福全人类。  相似文献   

15.
以太极拳中"云手"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身练习体悟,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对太极拳专家进行相关内容的访谈,对两个动作的动作结构作了分析,又着重以他们的动作用力、身形要求、阴阳结合、虚实变换、艺术审美等方面分别研究了他们的健身价值、技击实战价值、艺术价值等.从而进一步分析阐述了"云手"动作的实用价值,与此同时也根据研究的结果,对太极拳练习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影响大学生太极拳学习意愿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长海 《内江科技》2007,28(9):24-24,42
通过个访和心理测量的方法,探索了大学生太极拳学习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主要影响因素有:健康意识、太极拳健身作用的认知、传统文化认知、学习和练习氛围;健康有关的因素是形成太极拳学习意愿的核心,学生对太极拳健身作用的认知决定了学生是否学习太极拳的行为方向,学生对健康的需求程度为学习太极拳提供驱动力;学生的生活圈对学习太极拳的态度构成了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是我国一项传统的体育健身项目,常年习练太极拳既可强身健体,又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24式简化太极拳是各高校体育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文章根据参考文献,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太极拳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旨在提高太极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进一步探讨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从而为高校学生从事太极拳健身提供参考。研究发现长期练习太极拳可以增强学生自我意识,对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还有利于人际关系、精神性等不良心理症状的调节和缓解。  相似文献   

19.
浅谈太极拳的健身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因其强身健体、安神养气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所以千百年来历经岁月冲刷却能在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不断继承与发扬。与此同时,与太极拳一样担负着人类防病治病健身神圣职责的现代体育医学方面的教育需要在新时期得到新的发展,这样一来,将具有东方民族特色、世人所公认的健身方法——气功、太极拳、太极剑等“传统医疗保健体育”列为体育课主要教程,从而提高广大师生的身体素质乃至促进全人类健康的方案就显得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王广苗 《内江科技》2011,32(1):24+35-24,35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太极拳各个发展阶段的价值取向进行归纳和整理,得出结论:太极拳的价值取向与太极拳的功能密不可分,受社会、经济和主体需要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体的选择是太极拳价值取向的决定因素,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太极拳价值取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