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初中物理教学,既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一味地追求概念的严密,也不能把物理概念讲得失去科学性。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物理概念的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处理好物理概念和规律在物理教学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严格把握教学深度。下面谈谈对一些重要易混物理概念的教学处理。一、关于质量的教学。初中物理课本对质量的定义是“物体里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这种定义的本质是把质量作为物质的量的量度。在初中阶段只能讲到这个程度,不能讲“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也不能讲“质量与运动的关系”。二…  相似文献   

2.
以往进行《力与运动》单元教学的时候,我们总是将“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这个概念停留在“让学生知道物体运动起来需要力”这一层面上,直到在一次教材培训时听到专家说了这样一句话:“让学生知道物体动起来需要力,更要让学生知道物体停止下来也需要力。”这段话明确地揭示了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更接近“力与运动”科学概念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质量和密度     
考点聚焦质量、密度是常用的物理量,主要内容有:理解质量的概念及其特性;掌握密度的概念,会用公式ρ=mV及其变式m=ρV、V=mρ,确切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会测量质量、体积和密度,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范例解析例1中国赠送给联合国的“世纪宝鼎”质量是1.6吨,由中国运抵联合国总部,其质量将。(选“变大”、“不变”或“变小”)解析质量是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填“不变”。说明实验室里常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一般用托盘天平…  相似文献   

4.
彭宁 《物理教师》2002,23(9):7-8
1 引言质量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 ,质量概念发展和其它物理概念的发展一样 ,经历了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 .虽然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第一次正式在物理学中引入质量这一概念 ,但那时的质量概念仍是一个粗糙的甚至模棱两可的量 .牛顿在他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 ,把质量和物质的量混为一谈 .当时的定义是 :“物质的量用它的密度和体积一起来量度的” .同时他又指出 :“密度相同的物体 ,指的是那些惯性与体积之比相等的物体” .这就出现了明显的逻辑循环 .牛顿之后的很长时间里 ,人们出于对牛顿的推崇而全力去维护和…  相似文献   

5.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的基础,是物理知识网络的结点.下面谈谈物理概念的复习.一、认识概念建立的必要性和严密性学习物理概念要多问、多思,如: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这个概念的定义、意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各是什么?又如“密度”这一概念是人们在认识到物体和质量以后,为了进一步研究组成物体的物质有什么特性时提出的.  相似文献   

6.
张美英 《科学教育》2006,12(3):38-39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在学习时首先要把原理、概念弄明白,理解透彻,只有这样在练习时,才能会做,不容易出错。下面是物理学中较容易混淆的几组概念:1质量、重力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个基本属性。常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称量时由于天平是等臂杠杆,天平平衡时两盘中物体重相等因而质量相等,所以砝码的质量即为被称物体的质量,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重力是指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物体所受重力的…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发现,在质量和密度的教学中,现行教材并没有对“物体”和“物质”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而它对于学生在学习“质量”和“密度”中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致于学生在学习质量和密度时,对物体质量中的“物体”和物质密度中的“物质”总是模棱两可分不大清楚,因而认为物体和物质是一回事,这一错误的认识就使学生在学习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意义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学生会认为:物体质量就是物质质量,物质密度就是物体密度,他们的这一思维势必导致学生在学习、理解“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上产生错误定势。例如在学完物理第…  相似文献   

8.
在解答问题时有些同学对“温度”、“内能”、“热量”容易相互混淆,如对“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吸收热量多的物体最后温度高”,“温度很低的物体可能不具有内能”等问题,解答时解释不清,错误率较高.这些概念是学习中的难点,为了化解这一难点,在初学时必须搞清它们的本质和区别.  相似文献   

9.
对科学概念的“误解”是指儿童对一些科学概念的错误理解,或对科学现象的错误解释。儿童本人非常坚信他们的理解和解释是合理的。例如,学生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及其原因的解释时坚信:物体重下沉,轻上浮;实心的物体沉,空心的物体浮。  相似文献   

10.
沪科版初二物理第七章提到: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能混为一谈.应正确理解和辨析“属性”和“特性”这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  相似文献   

11.
探明儿童的前概念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基础研究工作.浮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7-12岁儿童在未经过正规的关于浮力的科学学习之前,对引起物体在水中处于漂浮、下沉、悬浮三种现象的原因解释主要归因于物体自身的重量;小部分儿童开始有“比重”概念的萌芽;大部分儿童认为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物体在...  相似文献   

12.
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内容 ,在数学教学中 ,如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笔者体会应注意下列几点。一、联系实际引入概念任何一个数学概念 ,都是对客观事物观察、分析、综合、抽象形成的。数学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前人的认识过程 ,为此教学中就要注意概念在现实世界中的模型及形成过程。例如教学“数轴”这个概念 ,如果照本宣科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单独这样引入概念 ,学生不一定理解。其实人们早就懂得怎样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各种数量。如秤杆上的“点”表示物体的…  相似文献   

13.
概念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高效的思维路径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追求。本文以“物体的质量”教学为例,围绕情境创设、提出问题、认知冲突、自主建构、应用迁移和思维监控等环节进行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周玲 《物理之友》2023,(12):41-44
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教学为例,在大概念的统摄下将学习要素按需求和规范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结构的整体。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阐述单元整体教学的要素、结构、规划与实施的全过程。对教学的启示:一是“大概念”的涵义可以是宽泛的;二是单元整体教学不是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三是单元整体教学不是否定之前的教学,而是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5.
物体的“热力学能”概念是热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只有正确 理解“热力学能”这一概念,才能深刻领会热力学第一定津。它比较抽象,且易与“热能”、“温度”等概念相混淆,所以讲起来难度较大。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讲述方法。 一、宏观上从“能”的一般定义引出“热力学能”概念 任何一个物体都处于一定状态。以气体为例,其状态主要用压强、温度和体积达三个状态参量表示。当内燃机气缸中高温高压的燃气的压强大于外部压强时可以推动活塞对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物理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惯性概念容易,但用惯性知识解决问题往往容易出错。在没有究其原因之前,不少同仁只好进行了误案分析教学,将常见的错误来个事先告知。这个方法虽很凑效,但总不能进行所有误案的分析。为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②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自己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我作了如下的推论:“物体在运动状态变化过程中是惯性对其各即时状态的连续保持才使得物体作变速运动的。”有了这样的推论后,人们常常把物体由于惯性而运动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够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变速运动也是物体的惯性运动。至此,学生明白了物体不论做什么样的机械运动都是物体的惯性所致,惯性是物体静止和做各种机械运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黄英 《中学生阅读》2009,(10):59-60
分类是根据物体的相同属性进行分组。属性是指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粗细、长短、高矮、厚薄以及数量等等。分类的结果实际是“集合”的具体形式,它有利于帮助幼儿理解并获得初步的集合概念。  相似文献   

18.
顾守秀 《现代教育》2003,(10):41-41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要使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概念,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只有抓住其中的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围绕这个词语设置问题,来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从而使其智力、能力得到发展。如惯性的概念:“特体总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教师围绕“一切”设置问题,先让学生说明“一切”一词的意思,再引导学生对“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进行质疑,答案非常明显。物理概念,物理定律中这样的例子非常多。  相似文献   

19.
英汉时间概念隐喻的跨文化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抽象的时间概念的认知与理解要借助于概念隐喻。时间概念隐喻及表达因化的不同而不同。英汉化中均有“时间是金钱”、“时间是一运动的物体”、“时间是我们从中穿过的空间”的概念隐喻,相对应的语言表达却不尽相同。汉化强调的是“时间是有限的资源”这一点,而英美化则是“时间是金钱”、“时间是有价值的商品”和“时间是有限的资源”三并重,构成一个体系;英美人主要是面向未来,中国人既面向未来,又面向过去。  相似文献   

20.
“佯谬”一词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是陌生、高深的 ,原因是绝大多数“佯谬”出现在近代物理学中 ,如相对论中双生子佯谬 ,量子力学中薛定谔的猫佯谬等 .因此一般学生第一次接触它 ,是在大学学习狭义相对论时 .那是否意味着“佯谬”只与近代物理有关 ,与高中基础物理学习无关 ?一、“瞬时速度”与“飞矢不动”高一学生在学习“直线运动”时 ,会碰到瞬时速度的概念 :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 (或某一位置 )的速度 .如果是简单的概念灌输 ,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例 ,如汽车上的速度计随着行驶的快慢而改变 ,学生都可以接受这个概念 .但这是否意味着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