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很少通过书面这种方式与你交流,因为无论我在什么地方想表达什么或自言自语,你都能感受得到或听得得。和你相处快12年了,你的优点和缺点我一清二楚,为了你在新的一年中有飞跃性的进步,让我看到一个全新的你,所以我要站出来啰唆一番。  相似文献   

2.
包同曾 《神州学人》2001,(11):41-42
1997年9月到2000年12月我在我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处工作了三年多。在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异国他乡,或亲历或耳闻,给了我许多十分不同的感受。在尚未完全忘却之前,记录下来,留给自己,也留给有兴趣一读的人。——作者  相似文献   

3.
静约七弦     
在静谧的夜间,我听到了那琴弦上振动着的千古风骚,或恬静淡雅或沉稳浑厚,或圆润飘逸。刹那间,使我无比惊叹,那比喻一年光阴而身长三尺六寸五的杉木上,泠泠七根弦,如何便能逸出那些丝丝缕缕的琴音?  相似文献   

4.
这几年,我在备课时往往在每节教案后留出两页空白,以便日后写教学反思。我写的教学反思,内容、题材、字数都没有严格限制。内容可以是教学得失,也可以是学生反馈,还可以是课堂感受:题材或记叙、或议论、甚或是一首小诗;篇幅长短不一,短则百十来字,长则一两千字。几年坚持下来,我从中获得了颇多好处,尝到了甜头。  相似文献   

5.
做了半年的班主任,每天的工作烦琐不堪,但是在劳累之余,我最开心的事就是读周记,批改周记。在或长或短的周记里,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悲伤、一起面对困难、一起分享成功和喜悦。  相似文献   

6.
当老师已快十年,在这十年中,我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不仅得益于自己的刻苦钻研,而且也得益于学生的帮助。正是学生的追问和思考,才有了我不懈钻研的动力。同时,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我的性格也在日渐成熟,与学生的关系日益融洽。但也总有那么些时刻,让我的心为之一颤,感到自己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或被感动,或被震撼,才发现师生关系的学问之大,远远超过了专业课本身。  相似文献   

7.
高中梦痕     
我考上县里的重点高中是在1979年,那时候高中只上两年。两年高中生活,的确像梦一样,不知不觉,就梦想成真了。这梦说起来有滋有味,回想起来,又觉得很不容易。当时,国家拨乱反正不久,百废待兴,老百姓过的都是苦日子。相对而言,学生的日子“优越”多了,至少在我身上,有这种感觉。我的家在横岭的农村,俩哥一个姐,都在务农。全村的同龄人,也就我一个人上了县城的“重点”,不用“锄禾日当午”,可以梦想“学而优则仕”。坐在教室里,读古今诗词散文小说,走神了,就想起我哥我姐以及我曾经的玩伴,他们或在烈日下割麦,或在月…  相似文献   

8.
教龄已经12年的我,在完小呆过7年。因为许多原因,7年中我未外出听课或学习过,虽然偶尔也看些教育方面的刊物,在自己学校甚至全镇范围内也上过不少公开课,但总觉得那几年自己一直在“吃老本”,进步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9.
2013年的夏天,是上海近141年有气象记载史以来最热的一个夏天,而此时的我,却已打点行装准备远行,开始人生中第9次野外考察——搭乘“东方红2号”科学考察船开展东海大陆架夏季科考。还记得,在那为期一个月的航行中,疲惫与单调一直是我生活中的主旋律,但在这之余,大海总能以其独特的方式,时不时地震撼着我的心灵。或温柔如蓝色丝绒,或狂暴似凶猛野兽,当然,还有那令我难以释怀的,烙在海洋之上的片片触目惊心的“伤疤”。  相似文献   

10.
赵晓英 《湖北教育》2004,(1):61-61,60
师范毕业,当同窗们或忙着找留城的门路,或急于到高校深造时,我顺其自然地回到了家乡一所村办小学任教,做了3年乡村女教师。现在回想起那段日子,它已成为我一生中可遇而不可求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1.
一、组织学生评价命题的缘由 2003年至今,已经有6个学期了,在每学期期末质量抽测(包括六年级毕业考试)后,我都会随机抽取四五所或十所左右的学校,请语文老师从自己的班中找八九名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或座谈,或笔答,评议此次命题的情况。应该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评议我所负责的年级语文命题情况,不断提高命题质量,是我最初的、也是最根本的目的。但是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学生反馈给我的信息越来越丰富,我越做越想借这个和学生直接对话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民间借贷中的利率有无限制编辑同志:1994年10月底,我的好友张某因从事个体经营缺钱,从我手中借走人民币10000元。出于朋友情面,当时双方约定不计利息,借期一年。1995年10月底,借款期限届满,我开始催促张某归还借款。张某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来...  相似文献   

13.
又一批学生离去,作为他们三年班主任的我,心中感慨万千。看着同学们发来的一条条感激或留恋的短信,回想起这三年的工作,甚感欣慰,这一届学生是我从初一带到毕业,作为班主任的我有很多的内心体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江峰 《教育》2013,(2):26-26
同顾自己的调动经历,江峰说:“在我工作的前20年里,一直都有很多很好的机会调动或改行,但都因不批、不放而告吹。只有1990年4月那次,当时海口一家大型国有公司党委办要我马上去上班,我因正带着高三,不忍扔下即将高考的学生,只得作罢。”  相似文献   

15.
我在纽约生活的一年多,很幸运地当上了二房东。所谓二房东即房主不再直接管理租房,全权委托我代管,诸如每月收房租、有空房打广告出租并接待客人,以及房屋有修修补补或停气漏水之事的管理等等。每月房东减免我房租费100元,以示对我管理房屋的回报。  相似文献   

16.
节能:点点滴滴在我心头北京师范大学工程处处长□陈凤歧我16岁参加工作,在高等学校工作了46年,其中在高校后勤部门就干了36年。在高校中,像我们这么大年纪的后勤干部多数都已退休或退居二线。我之所以没有离开工作岗位,一来我身体还好,二来学校一时也找不到合...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而我20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有一个遗憾,它让我至今铭刻在心,也时刻教育着我要永远不断进取,激励着我要努力工作,鞭策着我要严谨治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朝鲜战争的第二年,也就是昭和二十六年.我晋升为教授。这一年的二月,燃料化学研究室偶遭火灾。火虽起于楼下,但很快卷到二楼。最后连屋顶也未能幸免。我的房间位于楼下,火灾后逢雨便漏。无奈,凡因火灾失去房间的,或象我这样在屋内撑伞的。都集中住进了实验室。我住在放实验用发动机的房间里,里面没有一件象样的家具和书籍,空荡荡的。不久,烧坏的地方修复好,我又搬进二楼教授室去了。  相似文献   

19.
王祖哲 《中学教育》2005,(10):51-51
2000年我在澳大利亚教汉语。我在街上走路的时候,一个流浪汉过来跟我要烟抽,说:“天气不错,能不能给支烟,Sir(先生)?”我在饭店里吃饭,服务员当然叫我是Sir或Mr。在学校里,澳大利亚同事和学生都叫我是Mr Wang(王先生)。澳大利亚的老师竟然称呼他们的学生是Ladies或Gentlemen,翻译为汉语,也是“女士”或“先生”。等我回国,不一样了:我在学院,年长的喊我“小王”,同辈的直呼其名,特别会来事儿的同辈也叫我“王老师”。原来是这样:你光有男身,还不足以被呼为“先生”。在那里,称为“先生”的没几位,虽然那里的男人很多。  相似文献   

20.
不记得从何时起,我有缘与《学前教育》相识。在与之同行的几年里,我受益匪浅。每当与同行发生理论分歧或在实践中遇到困惑时,我总是试图翻阅《学前教育》希望能找到答案。事实上,每翻阅一次,都能激发我新的思维火花,给我全新的考虑问题角度,使我重新建构着自己的知识,可以说它时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