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道教自秦汉开始就在越中发展道场,会稽到天台一线濒临大海,适宜道教的发展,到唐朝其影响达到高潮,出现了一代宗师司马承祯,深得唐朝中央之重视,促成许多诗人慕名来游越中天台。佛教在越中的兴盛主要在南北朝时期,其主要人物是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者大师。到唐朝佛教天台宗风靡大唐的思想界、哲学界和宗教界。流风所及,僧俗人士无不从风而靡,这亦促成了大批文人来游越中天台,为唐诗之路的形成和兴盛提供了持久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浙东唐诗之路沿线除了山水优美这一基本要素外,其经济物产也是不可等闲视之的生根因素。主要有剡藤与名纸,越中名茶,仙药,鲈鱼与蓴菜,藤杖几大宗。其他品类则难以枚举。这些物产对于隐士和文人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隐士、文人来浙东的动机也有这些物产的“导引”作用。  相似文献   

3.
浙东唐诗之路与政治结缘很深,主要是官府官员的倡导鼓励并付诸行动,特别是皇帝爱好、态度、立场和朝廷的施政方针,在网罗文人,吸引士子行为流向上发挥了诱导、推动作用。同时浙东宗教在吸引文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宗教是受政治“调控”的。两者综合乃成唐诗之路之政治因素。客观上是有利于唐朝诗歌的发展和繁荣昌盛的。  相似文献   

4.
5.
越中是唐诗之路的心脏地带,自魏晋以来,达官贵人和文士雅客多隐居于此,中国的山水文学和山水诗就诞生在越中。大唐时代文士雅客纷至沓来,使昔日魏晋风流得以再现,其结果即是形成了今人所称的唐诗之路。从唐人诗文所载来看,他们大多是步魏晋人士的足迹来此访胜探幽的。可以说,魏晋风流在越中的活动是唐诗之路的先导。  相似文献   

6.
唐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唐代诗人在歌颂自然山水中陶冶性情,表达了建功立业的急切欲望和坚定信念,在离别中表达友情、亲情和爱情,洋溢着诚挚的人情关。这些对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意识,完成弘扬民族精神的人文素质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景观是一个城市发展状态的标尺,而自然景观的利用与保护则正好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本文通过对武夷山市自然景观现状的利用与分析,指出了适合人居的最佳方案以及自然景观地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成晓峰 《成才之路》2011,(18):56-56
在传统美术教育的基础上,补充乡土美术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的特色,结合本地民间美术,使美术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要求,这是新时期美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的家乡通渭县及周边乡镇历史悠久,其民间美术融汇了民间、民俗、工艺制作、宗教艺术于一炉,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而称着于世。我们在通渭乡土美术教学尝试中,从当地人文自然景观中进行了乡土美术教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诗中之意与诗外之"疫"--由唐诗的疫病表现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唐诗中的传染病记载,发现唐代是疫病的多发时期。其时的疫病主要通过水源扩散,重要的传染病为疟疾和瘴病,广泛流行于南方的大多数地区。从唐诗中,还可以看到疫鬼观念及其他迷信思想对唐代社会习俗、疫病救治、宗教发展的深刻影响,以及唐诗、疫病与社会人文背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人文胜迹,蕴积有该地区的历史、建制、变迁、宗教、民族风俗等文化信息,是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尤其是皖北亳州地区的人文胜迹,积淀有浓厚的古村落文化、老庄道家文化和曹魏三国文化,地域特色鲜明。科学合理地利用蕴含有亳文化元素的人文胜迹,展示三朝古都风采,再现三国风云情景,彰显曹魏文化风骨,这对于发展当地旅游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唐宋诗之争及宋诗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同光体”与“南社”的宗宋,崇唐之争,是规模唐音或宋调的旧体诗创作的绝响,也是现代宋诗研究的起点,受新学运动的影响,现代学对于宋诗的评价长期偏低,并为唐,宋诗优劣论所困,到80年代后,人们方逐渐摆脱成见束缚,对宋诗特征及其艺术特质进行了更深入,更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风景区作为旅游产品,其本质是服务产品,风景区产品是一种经历。风景区产品的特性及其市场属性对风景区的营销有着重要的影响。风景区的营销必须以消费者(游客)的需要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其经营目标和策略,根据自身供给条件组织营销。其中的关键在于把握风景名胜区的产品特性和市场属性。  相似文献   

13.
初唐宫廷文人诗歌研究历来易被忽视 ,整体观照其山水诗的流变 ,更是罕有论者。综观初唐宫廷文人的山水诗创作 ,其理论核心是性情声色的统一 ,其推动力是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 ,而形式的完善、意境的开拓和艺术经验的积累为其外在表现。初唐宫廷文人以自己多方的创作实践 ,促进了盛唐山水诗高潮的形成 ,为整个山水诗的演进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唐朝山水诗人和日本江户时期的许多汉诗诗人皆以山水自然为素材,来表现其政治思想和人生态度。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自王朝时期就受到中国汉诗的影响,创作了不少优美的汉诗,但也由于各自时代背景和中日文化传统的不同,两者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从唐代开始,石刻诗歌便出现在桂林的摩崖、岩洞中,成为桂林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不断的发展,石刻诗歌对桂林景点的审美已形成相对稳定、较为一致的评价,其在景点中的审美特征日渐突出。独秀峰"高耸擎天、拔地而起、一枝独秀"的形象,叠彩山"层峦叠锦彩、边陲辋川图"的特点,虞山"帝德泽边、百代犹思"的人文意义都是石刻诗歌集中呈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崔霞  赵敏 《天中学刊》2004,19(1):83-86
杨万里将晚唐诗作为摆脱江西诗风、疗救江西诗病的药方。为此,他有意无意的将晚唐诗加以理想化.将之提升到“《风》、《雅》之遗音”的高度。这种理想化反过来又直接影响了杨万里自己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7.
南朝(宋、齐、梁、陈)山水诗在中国山水文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开辟了山水诗创作的新领域,奠定了山水诗的文学地位。另一方面,南朝山水诗经过几代诗人的不懈努力,确立了山水诗以山水为本位、以五言为基本形式的结构模式,从而形成了山水诗清逸明秀、雅丽纯美的艺术特色,对后世山水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理论的发展与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理论经历了初步提出、广泛探讨和在新世纪的新型定位的历史发展进程。对于这一历程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深刻把握和进一步丰富我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理论,指导我国今后工业化实践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