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必须依赖于现代主体性教育理念。要坚持以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发展的原则,尊重学生主体的发展,倡导客体实践活动的内化,发展主体的个性,重视实践活动的内在价值,激发主体实践活动的兴趣,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有其自身的特征,指的是在老师帮助下的积极性,独立性,自觉性与创造性学生主体性明显受年龄的制约;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基础是学习实践活动,并需要一定的内,外在条件和师生共创。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人才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而这种精神也是人的主体性特征的展露,是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体现。本拟就实施主体性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高职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必须依赖于现代主体性教育理念。现代主体性教育理念要求坚持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促进高职学生主体精神发展。充分尊重高职学生的主体性、坚持积极倡导内化与建构及个性发展、坚持积极倡导以活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培养高职学生主体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在启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中不断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可以使他们轻松,全面地发展。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带来的“教学相长”也使教师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及其潜能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教育领域内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要想在现代教育中使学生主体潜能得到开发,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反思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弊端,借鉴一些后现代的做法,屏除权威影响,强调学生主体的选择性、自主性和差异性,培养学生的否定性思维能力,把学生培养成真实而富有个性的主体的“人”,而不是被动的学习工具。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培育出具备学习化生存技能的主体人,以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段德智教授在其大作《主体生成论》中所讨论的"主体生成"充满了近代以来日益彰显的主体文化问题意识。中西文化的理论大视野中有八个层面,即"从基质到主体"、"主体与客体"、"从单数主体到复数主体"、"主体结构与主体生成"、"主体与自我"、"发生与逻辑"、"本性与习性"和"从横向反思到纵向反思",以此为参照对主体的纵向发生和横向结构作较为深入、较为系统的考察,论证和强调主体生成研究的基本可能在于:主体是作为意识的主体,生成是以缘起方式进行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过程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双主体互动式教学过程的构建是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它有着深刻的哲学基础,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当代教学理论;构建双主体互动式教学过程应遵循的几个原则,都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摆在了首位;构建双主体教学过程的方法有“四破除”、“五解放”,训练和实践,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10.
创新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目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换句话说,学生不再是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而是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意义的构建者。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播者、发号施令的权威者,而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者与帮促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学生心灵的探索者;更重要的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者。作为从事英语教学的教育工作者来说,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正是我们为了适应这一形势而必须做到的。  相似文献   

11.
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主体的生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理论,剖析了把学生看作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完全意义上的主体和纯粹的客体两种观点,以及由此带来的教学中的弊端。主张学生是教学实践的生成主体,并提出了学生具有成为主体的潜质、教学实践过程就是学生由可能的主体向现实的主体生成过程、学生的对象化实践活动是以实习为形式并具有尝试性的特征的根据和理由。  相似文献   

12.
13.
教育历来是以育人为己任,是主体人的再生产。而传统的教育观念把学生仅看作是受教育的对象,被动的接受知识,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根据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强调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裴娣娜 《教育研究》2022,(11):18-30
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以马克思主义学说为指导,基于基础教育这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场域,本土孕育生成且贯穿渗透于我国教育改革的主体教育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重要创造。我国主体教育经历了正本清源与主体教育的提出、主体教育实验的奠基性研究、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主体实践范式的整体构建以及教育主体理论模型的实践提升四个阶段,呈现出结构性、文化性和实践性三种存在形态。40年的实践探索和历史积累,主体教育创生了以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个体、群体和区域“三位一体运行模式”,彰显了中国特色主体教育的实践逻辑,我国的主体教育走过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主体教育的基本模式与实践范式,将在推动基础教育改革深化发展、坚守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价值取向、重塑教育创新体系以及重构教育科学发展新格局中,展现其重要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慕 《现代语文》2011,(3):10-11
在主体性问题上我们曾出现过失误,即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导致教师主体性的失落。教育过程中教师不是主体,就抹杀了教师的创造性,教师就成了大纲、教材、教参的活工具。教师没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创造,没有自己的声音和话语,造成了教学场面的混乱,最终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论主体性教育中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主体间性的研究是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角,本通过对主体间和主体间性的讨论,揭示了主体性教育中教育活动实质是人和人的交往实践活动,同时指出教育活动中主体间性的特点及其与主体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实质上是促进人的文化生成和精神发展,以此关注人的精神成长,张扬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主体超越。丰富多彩的中学语文教学主要指向于学生的言语实践,增强学生的言语智慧,而不是停留在语言知识和文章知识等静止的层面。动态地考察鲜活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学生言语智慧获得的内在机制及语文教学的文化生成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精神生命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高雨泓 《考试周刊》2014,(56):122-122
作者结合初中英语当下教学状况提出自主性学习策略,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途径,并提出自主性学习应该遵循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跨入2l世纪的今天,人们在强调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关注学生主体精神的充分发挥,不管是评价一堂课,还是对学生阶段性发展的评估,总是要求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提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主体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