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摆一摆”、“做一做”,帮助学生分析问题 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时,教师要让学生利用学具小棒,亲自动手去摆一摆:个位不够减的应该怎么办呢?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动手实践,很容易理解学习内容。 2.“拼一拼”、“剪一剪”,使学生认识事物 在教学“拼组图形”时,教师指导学生把不同的圆形剪一剪、拼一拼。这个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学科之间的相互  相似文献   

2.
“质数与合数”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质数与合数的意义,初步学会判断质数与合数。而质数与合数的意义,学生一般难于理解,容易与奇数、偶数的意义相混淆。要实现其教学目标,必须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现将“质数与合数”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复习旧知,为新知的教学作好铺垫。 1.教师提问:什么是约数?什么是奇数与偶数?把自然数分为奇数与偶数,是根据什么标准划分的?  相似文献   

3.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第七册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分数教学的起始课,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概念多、抽象,使它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教师要结合直观图形与学生操作来组织教学。先认识几分之一,后认识几分之几。在这个认识过程中,学习分数的读、写和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开始,教师提问:“把两块饼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分多少?”(生答:1块)“把一块饼  相似文献   

4.
当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是教师颇感棘手的问题。本人在实践中体会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能使思想工作收到较好效果。1.缩短与学生的空间距离,可使思想工作“水到渠成”。学生对教师的认识总是从感性开始的,要使学生接受你的教育,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你。因此,教师要主动地接触学生,或以欣赏的态度关注学生的各种活动,或主动组织并参与学生的活动,在教室、宿舍、饭堂等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与学生相遇时主动打招呼。与学生接触得多了,距离拉近了,就能把他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思想工作也就较容易开展。如解决城乡学生间的矛盾时我就是这样做…  相似文献   

5.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指导他们“会学”。因此,指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教育教学中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使学法指导产生良好的效果,必须在众多的学习方法中选择一种合理的方法,把学习方法转化为便于操作的学习模式,使无形变有形,并在学习过程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符合人的认识规律。此外,作为学法指导者的教师首先是学习的实践者,并不断总结自己学习成功…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那么 ,如何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结合英语教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学生主体作用的涵义学生的主体作用 ,简单地讲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 ,他们能够主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 ,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 ,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在教学…  相似文献   

7.
在实际生活中,反映数与数、量与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组一组相依存在的。而教材在编写的时候,却把它们分散开了,一个一个例题地加以介绍。如果教师教学时用讲一例做一“题”的教法,学生就容易“就题套题”,结果是使学生学习知识与思维能力的发展脱节。对这些教材,如果教师在做好知识前后联系的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在一节课里抓住知识整体性集中讲解,就容易实观知识之间的“迁移”,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整体发展。例如教学“归一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用一节课时间集中教学例1和例2,提高了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8.
“奇”引“趣”,“趣”生“爱”。这是儿童认识事物,特别是学习知识的一个心理变化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创设新奇别致的学习情境,可更好地诱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出他们的“爱学”和“乐学”情绪,驱使他们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使教学收到十分理想的效果。根据这一思想,教第九册“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概念时,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新课开始,我首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三角板在自己的练习本上随意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把量数分别记在对应的三个角里。然后,我从全班学生中点出10人站起来,要他们顺次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非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这就需要我们把数学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教学必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素质教育切实走进数学课堂。一、激发兴趣,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个情感过程。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对数学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小学生的学习情绪往往不稳定,容易波动,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学习的有意注意较差。因此,学习兴趣对他们来说…  相似文献   

10.
教育心理学指出: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多一个问题就多份思维成果。在自然教学,怎样更有效地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以往的教学,我们总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面——教师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沿着教师已创造好的道路一步一步地向着问题的中心靠拢。学生把问题回答完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这种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方式,使儿童的学习心理处于被动状态。他们思维的启动是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才开始的,思维活动范围也基本上  相似文献   

11.
“曲线示意法”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线示意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一)曲线点 语文教学过程中,板书的曲线优美、对称有流动感,表现动态美,容易产生“愉悦”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审美观。 有人说,教师是开拓美、再现美的耕耘者,又是使学生认识美、热爱美的引路人。 在课堂上,我们把复杂、艰涩的课文化为优美的曲线让他们在“曲线美”的感染中逐渐培养起审美的能力,从而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这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教学视角是多角度的,是变化着的;从不同角度来观察、认识教学中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形成一个动态的立体的教学视角系统。 1.教师→教材/学生。用点拨教学的观点来看,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认识,视角是变化的。这个“变化”具体表现为:①在点拨教学之前,教师既独立地研究教材,又独立地研究学生,同时,又把教材和学生融为一体加以研究。②在点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识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学生认识教材”的认识过程与认识结果。这句话的意思,展开来说就是:加着重号的“认识”是教师的“认识”;教师“认识”什么呢?主要是“认识”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的及学的效果如何。当然,学生的“学”,是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朗读”教学误区的再认识 1.将“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异化为一种朗读技巧的指导。教师要求用统一的语调、语速、统一的情感来“齐步走”,把教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解读收获“善意”的下嫁给学生.让他们异口同声地读出教师精心预设的“感情”来。  相似文献   

14.
“约数和倍数”这部份教材概念较多,学生容易混淆,也容易遗忘。因此,我引导学生复习时,试着让他们自己去回忆整理知识,使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一、回忆上课开始,教师便说,“今天我们复习‘约数和倍数’这部份知识。你们还记得学这部份知识时所出现过的名词吗?”让学生在回忆中你一句我一句地说出这部份教材中所学概念的名称。教师按学生说的顺序板书:  相似文献   

15.
这份教学设计提出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把教学全过程分为激发、引导、反刍、练习四个步骤。它的设计依据是学生的认识规律。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只有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迫切想了解新知识的欲望,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把“激发”列为教学的第一环节,是值得提倡的。但是,要搞好这个环节却不容易,因为每课课文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令特征,掌握有关知识的程度和每课课文的具体特  相似文献   

16.
教学生学会一个数学概念,须使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的含义、符号和读法。在有关集合概念的教学中,学生反映“意义还好懂,符号真难记”。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符号形状相近,单凭机械记忆往往容易混淆。于是,我在数学符号的教学上想了一点办法。第一,把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结合起来,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因为一个数学符号离开了概念的含义,学生往往感到很抽象不解其意。鉴于此,我就设法使数学符号“意义化”。如教学“属于”符号“∈”时,我先画了韦恩图,然后指出“元素a属于集合A”可以记作“a∈A”。继而有意识地把“属于”符号“∈”分解为两部分。“C”和“一”,说明“C”寓有“集合圈定了一个范围”之意,“一”  相似文献   

17.
(二)关于“数学教学生活化” 对于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这一课改理念。教师的理解上也有较大的偏差。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把龙虎山的景观先让学生浏览一遍;又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从“桂林山水甲天下”开始;再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花大力气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图标的意义……这类过于联系生活的例子在课堂上不胜枚举,它严重干扰了数学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作业训练方式,多是教师机械地指定一些课后习题,或是设计一些课外知识习题,让学生统一练习。其实质是以一把尺子评价一切,以一个标准衡量一切。这样做,显然不能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要求,容易使“尖子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教师吃力不讨好”;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而且,教师设计的习题大多局限于课堂讲授的知识和课后单一的习题。这种单调、重复、乏味的习题,容易使学生的知识“窄化”、思维“僵化”、情绪“淡化”,容易泯灭学生的创造性。为此,我在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种“语文作业超市”,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杨其友 《现代语文》2006,(11):50-51
语教学容易犯一个错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忙个不停地记,甚至一部分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根本就无动于衷,“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么,谁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角呢?应该是学生。我们不应当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是为“学”服务,“学”又是为“用”服务。因此,我们应该把本该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教学中的真正主角。  相似文献   

20.
所谓跳出数学教数学,就是指数学教学不局限于数学知识的讲解,而是把它当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三个结合:用与学结合、玩与练结合和说与思结合。一、用与学结合用与学结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学用结合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把“用”与“学”结合起来。1.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使他们在动手中“学”,在许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加深理解,学到新知识、新方法。例如,教“数的组成和分解”时,教师可把学生所认识的数任意拆成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