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薛慧芳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6,1(1):46-49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历史、社会以及女性自身的原因,她们的成才面临着重重障碍。本文试图从这三个方面对其成因进行深层次的透析,同时就思想、观念改变,国家对女性素质教育投资,社会就业制度、用人机制,以及知识女性完善、充实自我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设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吴梅作为清末民初新旧思想交替时代的文人,其婚姻观、女性观具有矛盾的两面性。他思想的进步性表现为同情当时为争取婚姻自由而斗争的女性,对必须恪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制度提出了深刻批评,且较早涉及女权问题的探索。但作为旧时代的文人,他仍然将女性的不幸归结为刚刚萌芽的自由恋爱,体现了其婚姻观、女性观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董振楠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37-39
穆斯林的婚姻以男女双方心灵的缔结为前提。穆斯林注重基于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志向而缔结的婚姻。伊斯兰教提倡夫妻双方互敬互爱。伊斯兰教认为人们对于离婚的态度应当谨慎,不能草率从事。一夫多妻制并不是伊斯兰婚姻家庭中的特有现象。伊斯兰社会也在不断调整着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侯西安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4):1-5
农村青年女性婚姻观在改革开放前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这种变化从表层来看,是从政治中心主义向以爱情、人品为注意焦点的转变。但是,从农村青年女性婚姻观转变的时代性剖析就会发现改革开放以前,农村青年女性婚姻观是以追求经济资源为基础的对于经济、政治、精神文化资源的整体认同;改革开放以来,转变为爱情、人品和能力并重而且越来越青睐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结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知识女性心理素质结构不仅包含了人的一般心理素质,而且也体现了职业和性别特点。它是复杂的、多维度的,维度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系统;也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而形成的,由外在的转化为内在的具有稳定性、职业性、性别角色性特征的适应性系统。 相似文献
6.
《简·爱》这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女主人公简爱追求超脱物质、自由平等、纯洁健康的爱情婚姻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它启迪现代女性应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要维护女性的尊严和人格独立,并努力实现经济的独立. 相似文献
7.
薛玉琴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2(4):71-72
庐隐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文坛上的一颗新星。虽英年早逝,但她作品中的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动形象,丰富了小说艺术人物画廊。她的创作是现代文学的优秀遗产,值得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8.
奥斯丁是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重要的女作家.她一生中完成了六部长篇小说:<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诺桑觉寺>;<曼斯斐园林>;<爱玛>和<劝导>.在这些几乎都是以爱情与婚姻为主题创作的小说里也充分体现了奥斯丁对爱情与婚姻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当代日本女性婚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婚姻观相比,当代日本女性的婚姻观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出现了非婚一族,产生了新的家庭模式,掀起各种离婚热等,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了这一转变的原因,也指出了其中的弊端。 相似文献
10.
张楠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7)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小说围绕不同女性对爱情婚姻的不同追求,站在女性视角,以细腻的笔法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中男女的不平等。本文对《傲慢与偏见》中几种不同类型的婚姻进行分析,以伊丽莎白的爱情为切入点,探讨了当时英国社会人们的婚姻价值观,并从现实的角度给我们当代年轻人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杨永萍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3):23-25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一部经典的浪漫小说。它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四起不同的婚姻。文章旨在通过对四种不同婚姻类型的比较来探析简·奥斯汀的爱情婚姻观。 相似文献
12.
13.
李敏修堪称民国时期中原地区绅士群体中的标志性人物,河南地区的最后一位理学家。他的妇女观包括勤俭持家、相夫教子、乐于助人、谨守孝道及诗书脱俗等。总体上说,李敏修的妇女观是对我国传统美德的认同。在此认识基础之上,他对民国时期的现实状况多有不满,并认为这与学校教育有关。李敏修对传统的固陋以及民国的欧化都有歧见,他主张循序渐进,从传统走向现代。这是渐进式的发展观,然长期以来不为学界所认同,乃革命史范式的制约所致。总而论之,李敏修的妇女观介乎于激越与落伍之间,具有过渡性及一定的包容性,其中所蕴涵的精髓,如崇尚优秀传统道德等,对当今社会进化具有相当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田惠珠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6):60-63
管同不仅宣扬守节尽孝等封建保守的妇女观,同时赞扬女性在持家教子等方面的作用,歌颂女性的刚毅、机智、勇敢等优秀品质.童年母教对管同这种复杂妇女观的形成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李竹筠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5-56
围绕女性生活及其婚姻这一主线,阿袁串行起婚姻围城内外的一副罗生门和众生相。对婚姻关系的掌控和操纵、对婚姻资源的争夺和取舍,致使婚姻这一客体事实上成为权力争斗的场域:其中既反映了以高校教师为代表的女性群体之于婚姻的价值选择,也折射出社会经济状况、文化生态与群体价值观对女性个人生存空间的挤压。 相似文献
16.
张忠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1):148-151
燕京大学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之一。调查显示,该校女生的婚姻观虽然保留了一些封建性的残余,但大体上已挣脱了传统婚姻观的束缚,成为具有现代意义的婚姻观。该校女生的婚姻观无疑属于当时妇女界中的精英意识,其形成与当时社会的历史语境及燕京大学西化程度较高,崇尚自由平等,男女社交公开等因素密不可分。燕京大学女生的婚姻观具有表率作用,对知识女性发挥重大影响,有助于推动妇女思想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7.
池田大作多部著作和众多的演讲、座谈文献中都涉及他对恋爱、婚姻的独特看法和主张,值得我们来探讨和学习。他坚持恋爱与婚姻不可分割,主张在恋爱中塑造自己、培育自己,并且告诫青年人对于结婚不应操之过急。对于幸福的婚姻,他提出了几点必备要素让我们去推敲、实践。对离婚这一敏感问题他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嘉禾伴嫁哭嫁是流传于湖南南部的一种民间礼俗,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而积淀于其中的女性文化与女性意识所明确指向的社会、文化、自然三个不同层面相一致,即在活动中大都排斥男性,是不满足于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是对“所受的压迫及其反抗压迫的觉醒”;在创作中排斥男性,“从女性角度探讨以男性为中心的主流文化之外的女性所创造的‘边缘... 相似文献
19.
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探析——以黄石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克娥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24(1):70-72
文章通过对当代社会中具备较高智力、较高文化和较强自尊的女大学生群体的婚恋观的探讨,引导女大学生们认清恋爱的实质,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能自主、自愿裁定是否选择大学恋爱. 相似文献
20.
路雪莉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4):37-40
《诗经》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社会现实,其中的婚恋诗更是多角度地反映了周代社会的婚恋风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聘婚所反映的只是社会对婚姻本身的期待,所突出的也只是伦理和政治的意义;非礼仪的“婚会”是对正规聘婚的补充和完善,显示出周人对增加人口的强烈渴求;媵嫁婚是多婚或群婚制的残余形态,它的实行是周代现实政治的需要。此外,自由恋爱和抢婚习俗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反映出周礼对原始婚恋风俗的传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