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贺瑞 《文教资料》2010,(4):192-194
本文根据现阶段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过程.结合我校图书馆发展的现状模式,指出了对现有高校图书馆青年管理员进行再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叙述了我国图书馆再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实施图书馆继续教育的若干途径和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围绕着高校图书馆创新教育这一主题,分别从高校图书馆在创新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高校图书馆实施创新教育应采取的措施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对高校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管理水准,因此,要提高高校教学效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图书馆读者服务水平。本文从扩大服务范围、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馆员素质、创新服务手段等方面探究了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管理艺术,希望以此提高我国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为高校教育增添动力。  相似文献   

4.
试论高校图书馆服务新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美霞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2):139-140,132
高校图书馆在高等学校教育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从管理新理念、读者新需求、和馆员素质新要求等方面,探论分析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着眼于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从指导思想、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具体措施等方面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图书馆人才的培养、人才的管理、人才的引进、人才的配置和激励等。但由于高校图书馆历史的原因和作为事业单位长期存在的体制弊端以及落后的管理思维习惯,导致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人才资源管理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力资源的引进机制不合理;岗位设置不合理;考核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不完善,馆员个人价值再生的机会不大;人力资源大量流失。要加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树立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理念;合理规划高校图书馆人才引进;优化高校图书馆用人环境;加强我国高校图书馆馆员培训机制和再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7.
隐性教育相对于显性教育而言,具有丰富性、隐蔽性、无逆反性、持久性、差异性等特征,高校图书馆的隐性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高校图书馆的隐性教育可从图书馆的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强化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专业知识、人文素质、终身教育等方面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提出提高馆员素质,是强化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从传统高校图书馆到高校数字图书馆,再到现在正经历的"互联网+"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适应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员作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其职业内涵需随之改变。本文从探讨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素养的内涵出发,通过职业道德、职业背景、职业能力和职业价值四个方面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员在传统高校图书馆、高校数字图书馆以及"互联网+"高校图书馆三个阶段的演变。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负起教育的功能.文章从图书馆教育的目的、对象、内容等方面探讨了图书馆教育的特点和功能,针对性地提出发挥图书馆教育功能,为学生成长服务的途径、方法和形式.  相似文献   

11.
学生党员再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还存在认识不足、投入不足、流于形式、缺乏有效评估等诸多问题.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过程中,认清形势、发现问题、理清思路、对症下药,在学生党员再教育过程中加入“科学发展”的理念、减掉“蜻蜓点水”的作风、乘上“百花齐放”的效应、除去“千人一面”的模式,这种“加减乘除”的立体思维模式全面丰富了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深刻内涵,为未来高校党建工作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当前,虽然高校学生党建的良好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大学生党员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提高,但大学生党员的素质也同样存在某些问题。因此,如何根据党的十七大对当代共产党员提出的新的要求,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工作,增强党员意识和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各级党组织必须充分重视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虽然高校党建的良好格局已经形成,大学生党员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提高,但大学生党员的素质也同样存在某些问题。因此,如何根据新的形势要求,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工作,增强党员意识和党性修养,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必将是高校各级党组织必须充分重视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人才倒流乡村"的农村发展政策,但是大学生村官出现一些共性问题,如价值观不清晰,农村政策、管理、技能知识缺乏等,这些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政策发力。为此,需以解决大学生村官问题为导向,从再教育的视角研究国内外各类群体接受再教育的缘由和效果,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再教育原则、内容、架构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以人为本"的法制建设理论的提出,劳动教养的存废重新成为法学研究中争议较多的问题之一。性质认识上的偏差使得劳动教养在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一些问题。正确认识劳动教养的性质,有助于这一制度的完善及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劳动教养的存废问题,是近几年来争论较多的话题之一。在实践中,对劳动教养的适用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总结现行法律体制下的劳动教养制度,确有再进行深入探讨的必要。通过对劳动教养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适用范围、以及与现行众多法律冲突的认识,可以使我们产生许多思考。可以说解决劳动教养制度与立法的冲突问题,是体现我国尊重人权的重要标志,也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迈向新的高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劳动教养虽然被官方称为行政处罚,但是严厉程度不亚于刑事处罚。劳动教养制度存在诸多法律缺陷:首先,与宪法确立的法治原则、人权保障原则不协调;其次,与《立法法》确立的法律保留原则不协调;第三,与正当程序原则不协调,因为对公安机关的权力需要进行适当的制约和监督;最后,劳动教养制度与我国未来可能加入的国际条约不协调,如果不改革将使中国违背国际义务。重拾劳动教养制度"教育和惩罚并重"的设立初衷,是其走向合法化、合理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对数学教师再教育特点及规律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到国外的启发,汲取以往数学教师的培训经验,阐述了数学教师再教育的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19.
大学毕业生“回炉”上技校,是高校职能缺失的表现,是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浪费,影响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回炉”教育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从高等教育自身来说,高等教育的结构错位、价值迷失以及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其产生的原因。高等教育若欲对此现象有所为,需要从各类型的大学合理定位、各司其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0.
One of the earliest American reeducation programs designed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the inculcation of American democratic ideals among Germans came into being shortly before the end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Initiated by the Special Projects Division of the War Department in 1944, this top secret experiment in reeducation brought together a group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including philosopher Thomas Vernon Smith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at selected prisoner‐of‐war camps in Rhode Island and Virginia. Consistent with his faculty colleagues. Smith drew heavily from the liberal arts tradition and classical humanism to teach his German charges about the plausibility of the “democratic way of life. “ The relatively brief initial foray by Smith into the reeducation of Germans under captivity revealed American aspirations and democratic ideals for the new German citizen of the post war era, elements of which subsequently reappeared in the activities of American Military Government on German soil. Not the least significant in this endeavor was the formation of a German citizenry supportive of American interests, a foundational goal of the Special Projects combining reform idealism with “Realpoliti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