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仕刚 《山东教育》2006,(11):42-43
《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生物教学要“有利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加强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经历以生物现象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笔者认为,探究性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实施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探究内容的恰当切入。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如何加强和改进生物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显得尤为重要。生物实验教学不仅能授以学生知识和技能,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和思维方式的形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  相似文献   

3.
《生物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的第一个主题,明确提出要“通过积极主动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初中生物学”。其目的在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4.
生物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让全体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究,在探究性学习中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我们在引导学生完成“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的活动中,尝试在七年级的平行班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设计探究计划、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究过程、交流与讨论本班及其他班级的探究结果,共享探究资源,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探究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一、设计探究计划,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  相似文献   

5.
朱小燕 《中学生物学》2009,25(10):25-27
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大永 《成才之路》2013,(31):78-78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生物科学最基本的研究方法。《生物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帮助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突出强调要“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和“加强和完善生物实验教学”,并且把“科学探究”列为三大课程理念之一,排在十大主题之首。如此,“科学探究”就突破性地成为了生物课程的核心内容。对“科学探究”的考查,也将是各类生物测试中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7.
论化学教学中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新课标)指出,高中化学教学要“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加强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笔者认为,探究性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环节,而实施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在于探究内容的恰当切入。  相似文献   

8.
蒋瑛 《中小学教学研究》2012,(10):37+39-37,39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学习过程。……,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因此,在科学课堂中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兴趣,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当我们“走进新课程”,在开展新一轮生物学基础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学习和借鉴有关探究学习的理论,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运用探究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倡导探究性学习,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生物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0.
《西江教育论丛》2005,(3):49-50
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独自进行实验并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以获取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提出“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并在“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和“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3个方面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1.
宋世亮 《新高考》2010,(5):102-104
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生物新课程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之一。应运而生的“探究性试题”不仅对课程改革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是新课程理念在考试评价中的具体体现,它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利于引导生物教学的改革方向。因此探究性试题受到了特别的重视和关注,是当今生物高考的亮点。现就生物探究性试题的特点进行归类分析。  相似文献   

12.
“科学探究”是科学和科学学习的核心,在教学中须寻求有效策略,促进学生积极投入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转变思想,提倡自主学习 什么是“自主学习”?生物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生物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自主学习”不等于“自学”,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己的体验,参与和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教与学的关系体现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学生在双向互动中主动地建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要求在生物教学中要重视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生物学课程中的科学研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研究的理解是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的,这就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5.
唐春 《时代教育》2007,(7Z):132-132,135
新课标明确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构建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是新一轮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生命科学,  相似文献   

16.
况妮娜 《广东教育》2006,(11):47-49
1.问题提出 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通过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要真正内化和实现这个理念,探究性教学是最佳的途径。它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生物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而我们对珠海市一中高中部学生进行了实验课的探究性教学实验,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访谈,了解到探究性教学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过程方法”方面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因此,生物教师要努力创造合作探究的课堂环境,引导、指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他们在生物学习方面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8.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人教版初一《生物学》教材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教材安排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步骤,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同时认识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鼠妇为探究对象,并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亲自捕捉鼠妇,有利于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物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生物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生物教学必须越来越强调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突出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应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使他们在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研究自然所需的探究能力,形成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而在生物课堂中探究教学的实施主要是通过“探究性提问”的形式实现的,因此,“探究性提问”这一教学环节在生物探究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有效”是前提,“长时”是从时间上保证学生探究的自主性;长时探究是指学生自主地较长时间对感兴趣的“模糊问题”作出有效探究。应用长时探究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观察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成果共享时的交流能力,让孩子在课堂中体验到像科学家一样的研究过程,逐步养成优良的科学素养。怎样才能保证长时探究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