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 “埃及”属于区域地理中的国家地理,非常重要。本节教材设置了4个标题:“地跨两洲”、“沙漠广布”、“文明古国”、“发展中的工农业”,这4个标题内容分别从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古代历史文化、现代经济四个方面对埃及进行了阐述,能让学生对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有一个初步了解。本节教材前两个标题内容为埃及自然地理的范畴,后两个标题为埃及人文地理范畴,  相似文献   

2.
胡春萍 《广西教育》2009,(20):55-56
教材分析: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本节内容是课程标准中科学内容的第二个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是该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机械运动和力”中的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既用到前面重力、二力平衡、二力的合成、压强等有关知识,又是后面学习物体浮沉条件的基础。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浮力知识的另一方面作用,体现在它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深入钻研、剖析教材,能从整体上把握住教材内容,并指使自编的综合程序作业更好地体现教材要点,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教材共有“位于太平洋西岸”等五个标题,分别讲述了东亚的位置、地形、气候、居民和经济特征,其中东亚气候——“季风气候显著”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通过教学要让学生掌握东亚季风气候的特点和成因。“沿海与内陆的经济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可看成是对本节内容的综合。运用综合程序教学法教学首先要从分析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着手,分析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理清知识结构。本节具体知识结构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地理课标要求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第一节。本节教材由“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和“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两目构成。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是“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 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中的第五节的第一课时内容。   二、教材简析   教学此内容之前,教材安排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口算,而本课时的内容,又是为后面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作铺垫。因此这一节的内容既是这一单元的重点、难点,也是这一册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教材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先复习 20以内退位减法,整十数加一位数,为学习新内容作准备。第二个层次,从两…  相似文献   

6.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节选)。【教材分析】本节课分为"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两部分。教材的着眼点是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突出一个"变"字,体现两个"影响"。本节课主要讲解"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教材文字比较少,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教材中配置了不少的图片和案例,但似乎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于是笔者引  相似文献   

7.
吴、蒋二位老师的课例,体现了新课程的教材观、教学观,全面落实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体现教者和学生创造性智慧的典型案例.下面笔者从两方面谈一谈对这节课的看法.1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的教材观传统的教材观是“教材即为知识”,教师和学生都把教材“绝对化”、“权威化”和“神圣化”.而本节课中,教者打破了这一陈腐的教材观,全面贯彻了“教材是范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材观,体现了教师是课  相似文献   

8.
汤光舜 《地理教育》2010,(12):21-22
一、教材分析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是湘教版必修I第四章的第~节,在内容上比较独立,前后联系不大,涉及到了部分初中知识。本节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是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二是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两部分有一定的关联性,讲授时必须分析透彻。新教材的特点是条款式、结论性的语言很少,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与特色。 (一)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呈现教材(本专号内所指教材均为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版)数学教材),体现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本册教材分为9个单元。单元的标题明示了所学的知识内容,如“生活中的数”、“加减法”、“认识物体”、“统计”等,各单元中每一节的标题则都具有情境性与活动性。教师在设计学习内容时,不但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2013版)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的内容,教材在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之后安排土地资源的内容,主要是因为地形与气候两大要素是影响土地类型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环境要素,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和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资源,教材第四章编排了“交通运输”“农业”“工业”等内容,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作用。在学生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基本概况并形成正确资源观的基础上,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土地为主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特点和分布等,在学习探究过程中联系实际,分析淄博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分布情况,从而做到学以致用,拓展知识,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1.
1教材分析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教版教材《分子与细胞》模块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本章共三节,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以及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原因。第二节内容是解释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基础。这三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由此可见,本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第四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架起第一节和第三节的一座桥梁,并体现了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  相似文献   

12.
“生长素”是人教版(试验修订本必修)教材高中《生物》第一册,第四章中“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节的中心内容,本节也是历届高考热点内容。本节教材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等内容。在长期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做  相似文献   

13.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地理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二节,是继“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后教材安排学习研究的第二个省内区域案例。本节内容主要落实“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的课程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5章第4节的内容,与老教材对照是新增加的部分。本节内容是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两大主要功能的又一重要功能的补充介绍。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是: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教材做了简要的概述和举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生物是如何进行信息传递的,要让学生明白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才能体现其价值、发挥其作用。关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教材中的”资料分析”栏目列举了生物的生存、种群的繁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与信息传递的关系实例,让学生自主分析、自我总结得出“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的结论,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关于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比较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新课程理念。从教材的编写特点看。本节内容是通过问题探讨、相关实例介绍、资料分析、课外实践和实验设计等来实现课程标准中的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 ] 本节教材同中国地理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密切相关 ,是学生今后学习中国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的基础 ,也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本节教材由“三级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区及简称”两部分内容组成 ,其中 3 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简称是本节的重点。[学情分析 ] 本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但容量大 ,要求学生掌握的省名较多 ,且又要求弄清其空间分布 ,对初一学生来讲掌握的难度较大。学生对省区的名称与简称、位置往往对不上号 ,为此 ,我准备采用精讲多练 ,讲练结合 ,反复运用地图、游戏等方法 ,寓教于乐 ,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5,(A4):143-144
<正>本节内容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二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的限度的影响。教材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部分内容是后  相似文献   

17.
1 教材分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章在生物圈的高度,描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这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所以这节课在本书中乃至在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前一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的基础上再来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其实是从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辨证地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为下一节课“生态系统”的学习做好铺垫。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多发的国家 ,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地震监测和预报”(选学 )。由于目前全球地震活动异常活跃 ,近期应大力加强地震知识的讲授 ,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应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补充 ,增加“地震是怎样发生的”、“世界两大地震带的分布”的内容 ,并将“地震的监测和预报”作为正文内容 ,扩大时事 (地震 )内容的讲授 ,使本节课内容充实、丰富 ,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防灾减灾的教育。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是一…  相似文献   

19.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自然资源与我们》是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是全章的序言,可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打下基础。本节所涉及的有关自然资源的基础知识,与生产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也是学生必备的地理知识,体现了地理新课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及“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在旧教材中属于第三章第二节“海洋水”的一部分内容。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增加了“海气相互作用”和“海陆相互作用”的内容 ,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地理事物之间是相互紧密联系的”等思想教育 ,渗透人地关系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特别是“海岸—人相互作用阶段”的深入分析 ,有助于学生对人类在沿海地区的活动有深入的理解。“海水的温度”与“海水的盐度”是新旧教材共有的知识点 ,与旧教材相比 ,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进行“海水温度”和“海水盐度”对全球影响的教育。比如 ,海水温度对全球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等。新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