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怕水心理是游泳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围绕这个主要矛盾,本文设计一个游泳自然法教学模式,使初学者按照教学步骤学会了游泳,而不会有强烈的怕水心理刺激,教学安全性自然得到提高。 第一阶段:陆地学习正确蛙泳动作技术,并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因为在岸上做动作不存在怕水心理,学生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动作上。蛙泳动作分为腿、手、呼吸配合,第一次课多化时间把所有蛙泳腿和手动作教给学生,教学重点是蛙泳腿,教学关键是学生在岸上的动作一定要准确而且要熟练,并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这样下水后不会忘记动作的要点。其次,在教学…  相似文献   

2.
<正>一、预备时"同手同脚"1.模拟四肢动物爬行练习方法:练习者从俯撑开始,双手双脚着地,双臂支撑身体前部重量,双手一前一后学习原始四肢动物爬行1015米(见图1)。练习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动作要领,体会手脚配合的重要性。2.单腿支撑前倾练习方法:在地面上画1条距离起跑线30厘米的平行线,练习者单脚站在起跑线后,身体尽量前倾,当身体快要倒下时,异图1侧手臂撑在前面线上,反复练习1015米(见图1)。练习目的:帮助学生理解动作要领,体会手脚配合的重要性。2.单腿支撑前倾练习方法:在地面上画1条距离起跑线30厘米的平行线,练习者单脚站在起跑线后,身体尽量前倾,当身体快要倒下时,异图1侧手臂撑在前面线上,反复练习1020次(见图2)。  相似文献   

3.
游泳是在水中运动的体育项目。根据自己多年的训练体会,我认为游泳项目的先天条件是要具备良好的浮力、柔韧性、协调性和水性。一、浮力浮力是初学游泳的基础,也是游泳运动最主要的先天条件。浮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各种泳式的水平位置,运动员蹬边后浮在水面,腿部若不下沉,则浮力属较好,如果腿部下沉,并与髋关节成30°以上角者,  相似文献   

4.
在健美操训练中 ,腰腹肌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更是不可缺少的素质练习之一 ,不论地面上的难度动作 ,还是空中的难度动作都离不开腰腹肌的力量。下面介绍几个练腰腹肌力量的专门练习。1 仰卧起坐。仰卧在垫子上 ,两腿弯曲分开 ,脚踩垫子 ,两臂抱头后 ,上体迅速前屈 ,至膝部。(图1)2 仰卧举腿。另一人把练习者的腿向下推 ,上举腿时 ,两腿并拢 ,下落腿时要有所控制。(图2)3 仰卧两头起。上体上起时手要触及脚背 ,两腿伸直 ,然后 ,上体与腿同时下落 ,配合要协调。(图3)4 在斜板上仰卧起坐。仰卧的斜板上 ,脚高于头 ,做仰卧起坐。(…  相似文献   

5.
一、水上练习 (一)腿的练习 1、扶板脸入水做蹬腿练习。 2、扶板脸入水做蹬腿练习,配合上呼吸。 3、两臂伸直抬头在水中练习蹬腿。 4、两臂伸直低头在水中练习蹬腿。 5、两手放在体侧做蹬腿练习,使手触到脚掌(图1)。 6、两手放在背后做蛙泳腿的练习。 7、两手放在头上做蛙泳腿的练习。 8、仰卧在水中,两手在体侧做反蛙泳腿的练习。 9、臂在体侧,仰卧在水中蹬蛙泳腿,使手触到脚(图2)。  相似文献   

6.
尹文 《游泳》2007,(4):46-49
前言:近年来,少年儿童热爱游泳和要求参加游泳培训的人越来越多,但由于少年儿童的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呼吸系统的功能尚不健全,学习游泳时,初学者常因在水中呼吸困难而导致肌肉僵硬手忙脚乱,因而初学游泳的儿童不宜光学腿臂动作的配合,更应学好呼吸方法和做好适应水性的练习。只有掌握了正确呼吸方法,就可以消除在水中的恐惧心理,对初学游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 少年儿童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呼吸系统的功能尚不健全。学习游泳时,初学者常因在水中呼吸困难而导致肌肉僵硬,手忙脚乱。所以,初学游泳不宜先学臂腿动作配合,应先学呼吸方法和做适应水性的练习。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就可以消除在水中的恐惧心理,对学习游泳具有重要作用。在练习呼吸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单调,枯燥,练习时可穿插一些陆上模仿动作练习和水中借助漂浮物的辅助练习,以激发兴趣。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1.适应凉水刺激。在池边用盆或水桶往练习者身上、面部浇水,要求平和呼吸。 2.适应水性练习。沿池边行走,体会水对机体产生的浮力与阻力作用。根据需要决定练习距离。 3.在陆上练习水中呼气。用盆或水桶装满水,练习者深吸气后嘴鼻入内,再用嘴慢吐气,重复练习。  相似文献   

8.
纪逊 《游泳》2007,(6):22-25
蝶泳腿技术练习1.海豚跳练习目的:学习和掌握波浪动作练习练习方法:在浅水水里用一只腿模仿海豚跳跃的动作,从水面跳起到水下,然后换另一只腿重复进行。2.扶板打腿练习目的:练习和掌握在第2次打腿时使身体产生波浪动作。练习方法:俯卧,两手扶打腿板前缘,连续做1—2—3—4,1—2—3—4有节奏的打腿练习。  相似文献   

9.
严蓓 《游泳》2002,(1):33-33
教练们总是在寻找有效的方法教初学者掌握动作。蝶泳的教学最好是由打腿开始 ,初学时就带上脚蹼 ,对于初学者尤其是青少年大有帮助。练习内容包括带脚蹼在深水池边垂直打腿 ,同时还穿插一些小游戏。刚开始练习打腿30次 ,之后每天增加10次。很快 ,我们的运动员就可以连续打腿100次 ,同时也促进了爬泳腿和仰泳腿的提高。利用打水板和脚蹼来学习手臂的动作 ,一臂放在打水板的中央 ,另一臂以拇指引导贴近水面从后向前移臂。手臂的水下动作学习应由陆上开始。我们让运动员垂直站立 ,两臂伸直指向天空呈V字形 ,按照V的轨迹划手 ,打腿的时…  相似文献   

10.
<正>一、团身抱腿练习1.蹲撑团身抱腿练习:练习者由蹲撑姿势开始,要求臀部靠近脚后跟,两腿尽量弯曲使膝关节靠近肩关节处,两手紧紧抱住小腿中部成球状,反复练习此动作,相互纠正其姿势(图1)。2.仰卧团身抱腿练习:练习者仰卧在垫子上,做团身抱小腿的动作,姿势完全同蹲撑团身抱腿姿势,多次练习,要求抱腿圆而紧,看谁会模仿球的动作(图2)。  相似文献   

11.
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横箱屈腿腾越采用以下三种教法,就能使学生较快地学会和掌握动作。一、在垫子上练习兔跳(图一)。要求:向前跃起两手积极撑地顶肩推手,接着收腿成蹲立姿势。二、由三步慢跑上板跳起,两手撑低跳箱的近端用力顶肩推手蹲立在跳箱远端、接  相似文献   

12.
张琼 《游泳季刊》2000,(3):25-26
蛙泳,是我国传统的优势项目,是竞技游泳项目中普及性最广,但也是易学难精的一种游泳技术。由于蛙泳手腿动作都在水下完成,而且动作又是左右对称的,手腿配合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水面竞走     
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出现了一种在水面上行走的竞赛运动。运动员两只脚各穿一只滑水板,板用浮力很大的夹层泡沫塑料制成,面积大小以刚好使运动者浮在水面上为宜。运动者两手各撑一支划水杖划水并平行身体,在水面上行走前进。  相似文献   

14.
对儿童蛙泳初学者深水教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深水游泳全产生怕水等心理反应,对教学会产生一定的障碍。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我们利用辅助器械——浮圈和浮板进行教学,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初学者主要怕喝水、怕呛水,所以初学时不敢把头浸入水中。所以,初学者在下水前要了解游泳呼吸的正确方法,打消怕水的思想顾虑。下面介绍几种练习方法:一、陆上模仿游泳中的呼吸操呼吸操分三拍3个动作。1吸,2闭,3呼。1为陆上用口呼气,2是水下闭气(时间稍长些),3是出水前开始吐气  相似文献   

16.
蛙泳是体育师范院系游泳课的重点教学内容。使初学者较快地掌握蛙泳技术,是教与学的共同研究课题。1、加强心理训练,消除畏惧心理初学游泳者的学习关键,首先是克服“怕水”心理。在初学游泳时,多数学生对水都有一种恐惧心理,主要是对水的特性不了解,身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和压力影响,呼吸感到困难,身体稳定性改变(身体在水中内平衡难以控制),尤其是第一次下水的同  相似文献   

17.
1 初学游泳恐惧心理的表现。1.1 怕呛水。游泳是凭借自己的肢体动作和水的相互作用的运动。初入水中,不熟悉水的人,只会闭一口气在水中游,不知道怎样在游的过程中用嘴呼吸,更不会克服和利用水的浮力、阻力和压力使身体一直浮在水面或将头抬出水面。这时在水中肯定会失去平衡,即使在浅水中也会站不稳。心理紧张,呼吸困难,很容易引起呛水,严重时会呛得口鼻出血、咳嗽、头昏,甚至溺水。  相似文献   

18.
一、“浮沉呼吸法”的概念及其意义浮沉呼吸法是指初学游泳者首先熟悉水性,掌握水中呼吸及深水浮沉呼吸,然后从踩水练习到踩水前进,这样一个全过程。深水浮沉呼吸,就是在深水区把着池壁吸气,然后垂直下沉呼气,这样一个连续进行的过程。在以往的游泳教学中,都是要求学生先学会蛙泳,即让学生先熟悉一下水性,接着就进行蛙泳腿、手臂及配合练习。采用这一方法,虽然也有不少学生学会了游泳,但是整个教学时间很长。因为初学者在水中还没有掌握呼吸,要他在一个缺氧的条件下掌握蛙泳腿、手臂等动作,是相当困难的,所以费时间较多。而中学的教学计划中游泳课的教时是很少的。因此,在一般中学用这样的方法进行游泳教学是困难的。为此我们进行了“沉”“浮”呼吸法的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9.
滕云 《游泳季刊》2007,(3):41-42
蛙泳是最广泛被运用的游泳姿势,蛙泳较其他泳式浮力好、平衡好,易于长游和身体锻炼,因此初学者大多数都首先学蛙泳。但蛙泳手腿和配合动作复杂,尤其是腿部动作难掌握,所以蛙泳教学应特别注意方法的选择、设计和组合,方法得当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蛙泳技术动作的特点,蛙泳技  相似文献   

20.
<正> 为使学生较快较好地掌握鱼跃前滚翻技术,在教学中,我根据动作技术特点,抓住腾空和依次滚动两个主要环节,采用了一些分解练习及附加条件的辅助练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分解练习 1.蹬地摆臂起跳:作连续蹬地摆臂跳起的配合练习,以提高蹬摆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图1.)。 2.跃上平台:六人分两边,面对面互拉手分腿站立,练习者蹬地摆臂跃起平卧在手臂(或海棉包)上,体会跃起动作(图2)。 3.连续兔跳:由半蹲姿势两臂前下举开始,作两脚瞪地向前跃起、手推垫收腿屈膝成蹲立(图3)。要求跃起,直臂撑垫顶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