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花心木》(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课)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全文借树喻人,清新平淡之中饱含深远的意味,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不确定"一词,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教学,成功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一"、不确定"地给树浇水师:种树人给桃花心木苗浇水有规律吗?(没有)生:"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  相似文献   

2.
《可以预约的雪》的作者是生于1953年的台湾高雄人林清玄,他还有许多其它散文作品,如《莲花开落》、《传灯》、《迷路的云》等。《可以预约的雪》是一篇议论文,使人读后感触很深。文中的"雪"即菅芒花,作者以菅芒花作为全文的引线,对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进行了深入思考,从中领悟出人生也是可以预约的,生命中的"常"与"变"是由时间所...  相似文献   

3.
第一板块质疑问难建构话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散文,题目是《和时间赛跑》(板书,引导学生注意赛字的写法),作者:林清玄(板书),林中小溪的林,清清浅浅的清,有点玄的玄。有人说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林中小溪一样清清浅浅,表面上一读就懂,但是细细品  相似文献   

4.
《和时间赛跑》是台湾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散文。课文讲的是“我”因外祖母去世而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一席话的启发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我”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认识散文的基本特点呢?我在教学完课文后,进行了如下引导——  相似文献   

5.
很长时间没有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了,借口很多,诸如工作忙没时间,家庭琐事缠身,朋友聚会豪饮,抑或懒惰,不一而足。前一段时间,由于学校安排的读书任务,终于强迫自己坐下来,捧起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合著的《修好这颗心》,也把心收了一把。  相似文献   

6.
《爱莲说》一文不仅抒发了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对于莲的深深爱恋之情,而且在褒奖莲的“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以及“不可亵玩焉”的同时,也间接表达了他对菊或是牡丹的“不爱”.周敦颐之所以不爱“菊”,是因为菊的孤傲、不问世事,以明哲保身为由不敢与世事抗衡;而之所以不爱“牡丹”,或是因为它的谄媚、攀富、趋势.“菊花”和“牡丹”正是欠缺了儒家所推崇的君子品德要素、佛家的纯净以及道家的本真,因此,造成了周敦颐爱莲,却不爱菊花和牡丹最主要的内在因素,换言之,周敦颐的儒释道三者合一的思想是他“爱”与“不爱”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7.
有些书看了想哭,有些书看了想笑,有些书看了想骂,有些书看了想去做些什么。冯建军先生的《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就属于最后这种类型。捧着这本洋洋洒洒30万字的书,你会感觉到一种沉重,这种沉重不仅是它本身分量的沉重,更是它思想的深刻和厚实。  相似文献   

8.
<正>《桃花心木》是人教版六下的一篇课文,是知名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散文,记叙了种树人、桃花心木与"我"之间的故事。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教学设计从导入的调查到感知的推理,从解读的设问到升华的启示,一环扣一环,一疑接一疑,让学生在"不确定"的氛围中感受无常的道理。下面,我们依照王崧舟老师的教学流程进行简要赏析。一、导入:以"调查"为依据,学情导向,步步激趣北京教育学院季苹老师说:"学生调研是提高教  相似文献   

9.
生命给我们的不是一张草稿纸,而是人生的答卷。若你把它当作草稿纸,胡乱地写写画画,那你就糟蹋了你的人生答卷。——题记前不久,读到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学生跟着书法家练字,他用废报纸练字,一直没什么进步。他很郁闷,便去请教书法家。书法家叫他用最好的纸试试,果真,他的字进步神速。他奇怪极了。  相似文献   

10.
承受幸福。我们生来孤单。人,真正的名字是欲望。这位下肢瘫痪,又身患尿毒症的作家,饱经苦难,他对生命的理解,既微观又达观。他的作品,惜墨如金。第一次读到《我与地坛》,我曾用了整整15个早读的时间全文背诵,而这却是他用15年的时间谱出的一曲生命咏叹调。史铁生离世后,民间的纪念活动不断,而《生命——民间记忆史铁生》中的43位亲友不过是千万受众中的代表。多面的史铁生,不一样的感动。多少人写着写着嚎啕  相似文献   

11.
"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是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一个孩子》中的一段话。作为母亲,从这段话中,我读出了一个母亲对孩  相似文献   

12.
你在世间漫无目的地漂泊,不为寻找。在太多的时间里,你都要习惯形单影只的生活,纵使你是那么害怕寂寞。你在路途中会遇见许多人,可他们中没有人愿意为你停留,因为爱得太轻。终于,你和一个人打上了照面,那颗不安定的心突然停止了跳动,变得异常安稳。你希望,余下生命中的每一天都能和  相似文献   

13.
王方 《江苏教育》2022,(86):71-73
<正>暑假的一次师资培训课上,一位教师在关于有效教学的课堂上推荐了《影像中的生死课》这本书,这是一本思考生命和死亡的书,极大地引起了我的兴趣。该书作者陆晓娅曾长期任职于《中国青年报》,同时也在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领域耕耘多年,退休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影像中的生死学”的通识教育课,  相似文献   

14.
精英作家因市民阶层不热衷于新文学作品,却对通俗小说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而感到失望与焦躁,于是斥责这一读者群体为“封建小市民”。“小市民”这一颇为模糊的概念可以被重新界定.“亭子间作家”与“小市民”产生隔阂有其深层原因。“为人生”与“为生活”虽仅一字之差,但却分出了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的读者群的不同需求。就文化的多元格局而言,这种“对峙”并非是“僵局”,反而因两者的“韧性”与“互补”显示了大都市的多样化和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5.
贝娄是美国当代最富盛名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奥吉马奇历险记》更是为他迎来了最初的声誉.有学者认为,贝娄使《奥吉马奇历险记》充满了喜剧的色彩,也有学者认为,作品是悲观的概括.本文认为小说的写作意图是“不确定”的,贝娄试图通过这种“不确定”演绎真实生活,呈现世界的本质,表达其对人及世界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16.
贝娄是美国当代最富盛名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奥吉马奇历险记》更是为他迎来了最初的声誉。有学者认为,贝娄使《奥吉马奇历险记》充满了喜剧的色彩,也有学者认为,作品是悲观的概括。本文认为小说的写作意图是"不确定"的,贝娄试图通过这种"不确定"演绎真实生活,呈现世界的本质,表达其对人及世界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17.
同事小张这些天就像祥林嫂一样,不停地抱怨:“真烦人!天天有加不完的班。”因为有共同的经历,刚开始,大家都能理解。可是,慢慢地,见他天天这样发牢骚,带着怨气工作。大伙也烦他了,总会找个借口躲着他,怕被他的不快乐情绪所传染。其中,生活中,爱抱怨的人何止只有小张一人,我们每个人,都抱怨过生活,这是正常的。不过,千万记住,不能将抱怨当成习惯,那样,你就会陷入痛苦中,无法体会到生活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许晓芝 《中国教师》2011,(Z1):174-176
<正>该书作者范梅南教授是北美"现象学教育学"的领袖人物之一,他以其独到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和敏锐的教育体验,对教育学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特别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考虑教育方面的问题。现代儿童生活在一个不确定  相似文献   

19.
怀着一种感动的心情,着迷于那诗意唯美的故事情节,我仅用了三个夜晚就读完了著名学者张文质先生主编的《生活在痴迷之中》一书。该书记录着20位教师的生命探索历程。每一位教师或娓娓述说,或深层剖析。一个个故事似一篇篇流畅的散文,或似一首首清新含蓄的哲理诗。文章闪现着个性的光彩,蕴涵着育人的甘苦,展示着人性的善良和纯洁,诠释着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读完《武凤霞讲语文》,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武凤霞不允许自己被淹没的话语让我久久难忘。初为人师,她从内心喊出了自己坚定而果敢的声音。不允许自己被淹没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激励武凤霞老师奋力向着自己设定的目标奋进。写了几篇班队会实录以后,我不再满足这样的过程呈现,我在思考怎么写教育论文。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也为了满足自己在老师们面前的那一点点虚荣,我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