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澜  连少英 《声屏世界》2004,(11):14-15
问题性报道,是一种系统深入地揭露、揭示隐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甚至自然界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并以寻求解决方法为主旨的新闻报道形式,在我国产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开始逐渐兴盛起来。①问题性报道目前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中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其采访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下,如何唱响经济报道这一重头戏,使经济报道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有分量,更好地发挥经济报道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是各级新闻媒体普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赵智敏 《新闻传播》2007,(10):32-32,33,34,36
由于特殊的媒体生存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报道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诸如经济信息传播的不平等、经济报道理念的落后、经济报道方式的陈旧,等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科学、规范地传播经济新闻成为社会各界对媒体的期待。近30年来,我国的经济报道在不断地摸索中寻找突破和创新之路,从业者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方式有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经济报道已成为新闻媒介的“重头戏”,受众也十分广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经济报道要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必须突出人本思想,通过体现人的经济活动、人与经济现象的紧密联系,以及人在经济生活中的情感与精神状态等,更多地反映经济生活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的本质,揭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经济报道已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尽管改进经济报道、写好经济报道的呼声在新闻界一浪高过一浪,但客观地说,经济报道脱离生活、故作高深等毛病依旧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那么,怎样才能使经济报道通俗易懂、清新活泼,能够充分唤起受众的兴趣、吸引他们的眼球呢?笔者认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经济报道的制胜法宝,经济记者应通过体现适度、找准角度、挖掘深度的报道方式探求经济报道的贴近之路、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6.
由于特殊的媒体生存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报道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诸如经济信息传播的不平等、经济报道理念的落后、经济报道方式的陈旧,等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科学、规范地传播经济新闻成为社会各界对媒体的期待。近30年来,我国的经济报道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找突破和创新之路,从业者的报道理念和报道方式有了深刻的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对外交往的日益扩大,我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及时地全面地认识世界,了解国际形势,把握时代脉搏已成为当今国人的迫切需求,通过新闻媒体获取各种信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些信息中,国际报道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报道是受众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开始进入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标志。改革开放一方面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另一方面是让中国了解世界。而新闻媒体的国际报道成为人们了解全球局势,了解各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  相似文献   

8.
秦丽 《当代传播》2003,(2):24-25
社会经济敏感度的普遍提高激发了前所未有的经济传播热潮。在众媒体竞相加重经济报道之时,西部各省区的电视媒体由于报道更多地偏重实证经济学范围,导致报道面延展不开,报道量不足。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并重,努力契合人们“不作经济旁观”的心理,这才是西部电视经济报道的突围之道。  相似文献   

9.
经济建设是我们党和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我们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报道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历来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因此,在当前搞好经济报道就显得十分重要。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没有人的努力,经济建设就无从谈起,无法落实,任何规划和计划都将成为一纸空文。因此,在反映经济建设的报道中,我们新闻工作者必须着力于写好人。只有写好人,我们的经济报道才能起到动员群众、宣传群众,使群众团结一心地从事经济建设的作用,从而使经济报道有声有色、生动活泼、充满吸引力和感召力。一在我们当前的经…  相似文献   

10.
邓涛  强月新 《新闻前哨》2002,(11):18-19
一、创新经济报道模式要做好“入世”后的经济报道,需要不断深入学习,认真研究,及时转变报道观念,同时注意做好思想性、服务性、引导性三方面文章,创新经济报道模式。思想性是经济报道的深浅标记。“入世”后,新的经济报道题材层出不穷,思想性成为贯穿于报道主题的命脉。《文汇报》上的一篇题为《中国土豆为何不敌美国马铃薯》的报道,着实发人深思。其文意如下:土豆在我国的菜市场上,历来是低价值的。但中国土豆,是从土地到菜篮子,美国马铃薯却“千锤百炼”身价增;中国土豆,风吹雨打不穿“衣”,美国马铃薯,离开土地“孵空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逐步演进为“参与性社会”。在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中。相关部门开始改变过去“谋”与“断”一步到位的政策制定模式。出现了通过施放“决策气球”来测试民意的趋势。本文通过回顾典型事例,结合公共政策的相关理论,论证施放“决策气球”是有必要的。对此,新闻媒体应该跳出陈旧观念的樊篱,充分地运用“平衙”的报道策略,积极地、负责地参与报道。  相似文献   

12.
经济报道是新闻媒体宣传中占很大份量的报道内容。记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闻宣传的主管部门曾把经济报道的数量作为检验考核新闻单位宣传工作的重要指标,一般都要求经济报道要占全部宣传报道的65%以上。足见当时对经济报道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3.
秦洁 《传媒观察》2006,(5):24-25
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是我国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然而,近几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为了争夺受众眼球,使经济利益达到最大化,媒体开始追逐负面报道以吸引受众,正面报道逐渐被边缘化。去年开始,局面得到了扭转,以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要求又一次被提了上来。本对这种正面报道边缘化、新闻负面化的现象进行了反思,结合《扬子晚报》正面报道的成功经验,来探讨改进正面报道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经济报道历来是媒体宣传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新闻采写的难点。相比其他媒体,线性传播和声音稍纵即逝的广播,似乎更难驾驭经济报道。广播的经济报道却往往处在领导,媒体、听众三方面都不甚满意的状况,程式化、枯燥乏味.浅显生硬、千篇一律的经济报道仍占相当比重。经济报道缺乏鲜活性、生动性和可听性的问题,已成为广播  相似文献   

15.
胡仁钧 《新闻前哨》2000,(12):10-11
际间经济报道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大凡发生在省(市)际(甚至包括国际)、地(市)际、县(市)际间的关于社会生产方式方面的报道,都属于此。它既有生产方面的问题,又涉及流通、交换等领域,包罗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资源、环境、生态等纵横交错的方方面面。缘此,可以这样说,际间经济报道,是指发生在省际、市际、县际间一系列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并具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报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信息交流的激增,经济报道已跃居各报道之首。际间经济报道也是伴随着这一进程脱颖而出的,并日渐形成了自己…  相似文献   

16.
邵枫 《记者摇篮》2005,(2):19-19
以往经济报道,就是工作报道、成就报道,都是站在宣传者立场上报道,表达宣传者意图,宣传政府部门业绩,为报道对象树碑立传。结果是,谁写谁看,写谁谁看,和老百姓不相干,结果是读者都不爱看。  相似文献   

17.
李定辉 《新闻界》2001,(5):58-5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也就要求新闻工作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新闻报道模式,树立市场经济意识,要有新的经济报道观念与方式。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研究和确立经济新闻的价值标准,这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一、要彻底改变对经济活动报道包揽一切的观念,坚持经济报道的客观公正经济报道必须围绕经济活动,这是无疑的。长期以来,各级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党报充分发挥了它被赋予的功能。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深…  相似文献   

18.
张胜利 《新闻前哨》2001,(12):25-26
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体现在党报经济新闻报道中,我们完全可以说,创新是党报经济报道不断进步。产生强大影响力和感染力的灵魂。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变化万千、五彩斑斓的经济生活已经给党报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党报经济报道期待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经济生活的巨变呼唤党报经济报道与时俱进 世纪之交,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三个重大变化:一是我国生产力水平上了一个台阶,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体制在配置资源…  相似文献   

19.
我和史颂光是同乡、也是朋友,更是关注和研究济源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道。近十年来,史颂光的作品我几乎每篇必读,甚至了解其酝酿写作过程。这里结合平常交往中的感受,对其区域经济报道谈点浅见。学者的思维:区域经济报道之根改革开放以来,在宏观经济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更多地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色,这既有地利条件因素,又有人文观念因素,认知一个地区、一个区域,必须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创新意识。史颂光作为一名记者,较早地认识到区域经济研究对区域报道的重要性,既是一个早觉者,又是一个先行者。20世纪90年代初期…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尤其是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经济类报道成了电视新闻的重头戏。由于经济类报道的抽象性同电视传媒形象的直观性的不相适应,无疑给电视记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它不像事件报道那样宏观展示,不像生活报道那样贴近观众,不如化报道那样多姿多彩,不及反腐片那样引起广泛共鸣。因此,研究经济内在规律,发现新闻闪光点,是搞好经济报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