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依风小语:同学们想必还记得,本刊2008年第3期"时文英华"栏目选编了孙郁的《美国的语文书》一文,文中指出:"华夏文明几千年,教育的根底却是让人‘信’……美国的语文书也有这一共同点……不过还有一点不同,就是不都让人去‘信’,而是让人生‘疑’。"孙郁先生是读到了同心出版社出版的《美国语文》,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2.
翻阅中高段的小学语文课本,无论是哪种版本,都能大量的看到说明性文章的踪影。《鲸》《松鼠》《假如没有灰尘》……诸如此类的文章,我们可以列出一长串来。由此可见,说明性文章的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是有着比较重要的位置,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小蛮女记趣     
余光中、周国平、林清玄、林斤澜、周涛、朱湘、柳鸣九、张充和、梁衡、刘亮程……上海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名家大师灿若星辰,有的我们早已熟识,有的尚属陌生。《当代学生》的“时文导读”将带你领略这些作家课本外的作品,丰富你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4.
黄玉俭 《教书育人》2001,(21):23-24
最近,语文教育受到来自各层各界人士言辞尖锐的批评;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1998年教育宣传报告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用了很大篇幅以语文为例指出当前教育的弊病,并强调“我们必须改革语文教学中讲知识太多,钻牛角尖,大量时间没有用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偏向……”,《文摘报》中的《语文教育忧思》、《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等报刊栏目都对当前的语文教育大加挞伐,最让全体语文教育工作者吓出一身冷汗的,当数《羊城晚报》上的《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文中的老编辑说,这语文教育,已不是误人…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 )指出 ,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 ,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要加强课内外的沟通 ,采用多种形式 ,增加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机会。鉴于此 ,我校开设了一门时文读评课。这门课是以时文为载体、以读评为舞台、组织严密、形式丰富的语文学习活动。时文读评活动分为三步走。一、采编———学生当编辑 ,精编教材 ,在编辑中发现快乐《时文选读》已成为我校学生的语文教材 ,这一教材的编辑 ,以年级组为单位 ,各班轮流主办 ,每周一期。为保证选文的针对性、可读性 ,教师推荐、介绍、提供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 …  相似文献   

6.
胡成梅 《中国教师》2011,(12):29-30
<正>语文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与陶冶情操的过程,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让学生广泛阅读经典名著和时文精品,使他们在优秀的文化氛围中思索并汲取  相似文献   

7.
严文井对安徒生童话至为推崇,其作品《南风的话》、《歌孩》和《浮云》在结构方式、浓郁的诗情风格和现实关怀等方面都明显受到了安徒生《没有画的画册》的影响,这3篇童话可以说是严文井的"没有画的画册"。但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严文井的童话饱含教育的目的,形成了自己的风貌。  相似文献   

8.
学科融合,是指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学习活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教学中,我们应打破学科边界,实现语文和数学、道德与法治、音乐、科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的融合,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实现知识的系统化,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9.
教本教本,教学之本。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兼语文月刊杂志社社长柯汉琳教授主持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粤教版)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广东省内有一百多万高中学生选用。本刊自本期起,开辟专栏,构建互动平台,与全省语文教师一起探讨怎么样教好《语文》、学好《语文》,促进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水平。如果你是高中《语文》任课教师,请告诉本刊:你怎么样教好《语文》?你的学生怎么样学好《语文》?可以是对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也可以是一堂课的教学实录;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教案,也可以是一篇课文的练习设计;可以是对教材的批评.也可以是对教材发展的建议……只要是你的研究所得。本刊都将无限欢迎。  相似文献   

10.
王青青 《小学生》2010,(3):19-19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这一新的理念的确立,引导我们走出语文教学死啃书本的误区,走进学生生活,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身边就有语文。  相似文献   

11.
刘燕 《成才之路》2012,(32):37-37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陪伴着新课程改革一起成长了三年,三年来,坚持以新课改为理念、以《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为导向、以学生基础为基点、以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为目标,摸爬滚打,很苦,很累,但也有收获的快乐。冷静回顾探索新课改的历程,多可喜,亦多思索。一、回归本真,讲求实效,挖掘教材功能语文课本作为语文学习的主要载体,是学生认识语文、学习语文、掌握语文、运用和传播语文的最主要途径。语文教材历来以精选的名家名篇、优秀时文为主体,它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写作材料,也给我们提供了精妙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向来都被认为是最有风景的课堂。足不出户,能欣赏悦目的自然风光,如《九寨沟》、《黄果树瀑布》等;聆听最经典的风华雅乐及音乐背后的故事,如《二泉映月》、《音乐之都维也纳》等;游历奇妙瑰丽的神话传说,如《九色鹿》、《牛郎织女》之类;与令人敬仰的大师对话,接受心灵的洗礼,如《钱学森》、《海伦·凯勒》等……当这些生活与生命中或令人欣喜、或令人深思的对象以语文教材的形式出现在孩子们的课堂上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能教的究竟  相似文献   

13.
广敏 《语文新圃》2010,(5):32-33
王立根老师是一位可敬、可亲又很可爱的语文老师。这点,从他的新作《我说语文——语文教学退思录》中,可以很容易地找到理由。书的开篇,他在一次获奖感言时说起一位学生的留言.“当我们未与您谋面时,我们觉得您很神秘;当我们有幸聆听您的谆谆教诲时,我们觉得您很亲切。您让我们感受到了语文的魅力.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了不可抹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一、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淡漠 韩军在《语文教育的路上我们失落了什么?》一文提出了“新语文教育”的“六个回归”:一、回归语文教育“人文”之真;二、回归语文教育的“生活”之本;三、回归语文教育的“积累”之本;四、回归语文教育的“诵读”之本……我们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究竟淡化到什么程度呢?在我们教育界课改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语文课堂的教学现状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读本》是语文学习中经常被忽略的内容。本文主要分析了《语文读本》的四个作用,即《读本》可作为语文预习的资料;《读本》可以作为课后迁移训练的资料和素材;《读本》运用得是否恰当,标志着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读本》体现了语文课整体阅读的特点,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以上四个方面突出了《读本》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体现了《语文读本》也是学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读写结合是  相似文献   

17.
我们的语文课程是要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训练学生语文能力的,对汉语言的学习总是要通过各种语文训练进行,而语文训练如何进行?黄光硕先生在《语文教材论》中讲道:“主要通过语文的练习来体现。练习设计得好,语文训练就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效果就可以预料。反之,则会影响整个语文训练的进行。  相似文献   

18.
彭霞光 《吉林教育》2008,(14):46-47
语文——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与文明的语言,本应是最能诠释教育的快乐本质的学科。然而,我们的眼睛和耳朵所搜寻来的信息多是厚重的压抑和灰色的叹息:《误尽苍生是语文》、《语文教育忧思录》、《杞人忧师》、《审视中国语文教育》……不经意间,我们的语文教学已陷入一片悲声中。这些"口诛笔伐"的文字读来让人心下惶然和汗颜。  相似文献   

19.
吴建芳 《农村教育》2004,(11):51-52
众所周知,现行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散文大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家大作.如朱自清的《背影》、茅盾的《风景谈》……这些散文是美的结晶。我们可以在《听潮》中观赏波涛汹涌的大海,聆听潮起潮落的涛声;也可以在舒乙的《父子情》中感受拳拳的父子之情:在《风景谈》中体味蓬勃的生命激情它们散发出求的醉人的艺术气息、体现出来的深厚的艺术造诣及精巧的艺术构思都让人回味无穷。如果说语文课书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最好教材,那么语文教材中的散文则是培养审美教育的精品。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存在着语文教育活动,语文学习渗透在学生的整个生活之中。因此,要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语文,必须要使我们的语文课程变得开放而有活力。一、打破课程间的界限,加强课程间的沟通与互补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美术的直观形象功能、音乐的熏陶感染功能,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搜集信息功能来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在教学《燕子》《走,我们一起去植树》《江南春》《春日偶成》这一组有关春天的单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